照相手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给大众带来了更多快乐
尤其进入互联网时代,大众拍摄的照片可自主地在网络上发表、展示。比如,博客就是一个自由的渠道、自我展示的平台。在个平台上,不用考虑任何世俗的因素,只需勇敢地进行自我表达。照相手机可以一边拍一边传给朋友,照相手机正在以这种共享方式丰富着大众生活中的娱乐元素。
在索尼爱立信2007年全球影像大赛第一赛段作品点评会上,87版红楼梦首席摄影师李耀宗告诉本报记者,照相手机的这种大众化和快捷性,给大众人群带来的无限快乐是其它摄影工具无法代替的。他指出,手机摄影大赛所建立的这一新型平台,随着消费者的喜爱会越来越受到追捧,也会越来越完善。
用手机拍照的人涉及面非常广泛,从作品角度讲,可以是新闻的、艺术的、景物的、风光等多方面。从拿手机的人群来讲,可以是学生、工人、职员等各行各业的。每个人都能用照相手机反映出他自己的喜闻乐见,可以马上就传给他的朋友,还可以参加手机摄影比赛。年青的人们正在以这种独特有趣的方式加深与朋友之间的交流。
专家点评:在蔚蓝的天空中漂浮着许多泥点子还有虫子,这是一幅非常怪异的画面,好似电脑合成的画面,构想很奇特。让观者唤起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很有思想性,也反映出作者对身边的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虽然经过仔细的观看这是一幅在汽车玻璃上抓怕的画面, 却给人无限的遐想。
有多少人认可并正在享受照相手机带来的这种快乐?索尼爱立信表示,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手机用户超过21亿,大概有6亿人的手机是有照相功能的,而中国手机使用者已经达到4亿,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手机中有60%带有摄像头。据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购买了索尼爱立信K系列的用户,82%的人使用手机拍照功能的频率超过了数码相机,58%的人把K系列手机拍摄的照片存在电脑上,20%的人将图片进行了打印。[FS:PAGE]
给专业的新闻摄影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黄文十分详细地向记者解释道,在过去的摄影行业中建立起来的两个等级制度现在正在被打破,一个是由金钱建立起来的等级制度被打破了。以前要想照一张照片只有法国有钱的资产阶级或者中产阶级才能拍得起,现在拍照已经完全平民化了。还有就是要花几万甚至是十几万的高等摄影器材才能拍摄出来的好的照片,现在很便宜的数码相机,或者很便宜的照相手机就可以做到。另一个是以前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拍摄到合格的照片,否则我的曝光不准或者是出胶卷的时候胶卷粘了,我拍的照片就可能不合格。现在傻瓜型的照相器材和具有照相功能的手机已经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最典型的就是2005年7月7号的伦敦地铁大爆炸案,当时在爆炸现场的市民用手机拍摄的照片被世界主流媒体相继播发,这一事件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流媒体对新闻照片优劣判断的价值标准。事实证明,尽管主流报纸重要版面上刊登的地铁爆炸案照片出自非专业人士之手,且其影像素质远远不能与专业摄影师使用专业器材拍摄图片的质量同日而语,但受众并未因此就排斥相关报道。相反,公众拍摄的手机照片解决了爆炸发生的第一时间专业摄影记者不在场、无法获得现场图像的问题。而且,照片拍摄者作为现场受害人中的一员,通过这些像素低劣但现场感极强、且未经任何“专业视觉思考”修饰的图片,向读者传递的是最直接、最真实、最骇人听闻的现场信息,使报纸更加吸引读者的购买欲和阅读欲。
面对非专业化但无所不在的业余摄影大军,传统的专业摄影记者的话语控制权统治地位受到空前挑战。为此,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正试图将市民拍摄的影像纳入主流传播渠道之中。像《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竞报》、《羊城晚报》媒体已经开始使用手机拍摄的新闻照片。
黄文告诉记者她还有一个最大的感受是,随着照相手机作为新闻摄影一个大众工具,那么作为影像采集者的这个门槛就越来越低了,但作为一个职业的影像采集者的门槛却因此大大的被提升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专业摄影者的收入受到威胁,因为那部分钱和资源已经被大众摄影分流了。从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到专业摄影领域当中照片的价格下降超过50%,现在卖一张照片的价格比十几年前跌了一半还多,这意味着做这一行的人要想获得和原来一样的生活的话,他需要付出原来两倍的努力甚至更多的努力,这个是她们遇到的最大挑战。
专家点评:由于画面当中浓烈的烟火效果,照片变得相当富于戏剧性,仿佛舞台剧照。人物身体姿态和在画面中的位置恰到好处,照片的缺陷是作为主体的消防员脸部背光,处于阴影之中,其面部细节多少被很亮的背景吃掉了一些。这让我们怀念起照相机上用于补光的闪光灯。
黄文很无奈地对记者说,还有一个挑战就是对专业摄影人士自尊心的挑战。专业人士认为摄影本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可手机摄影太随便,太容易。80%以上的照片是随便照的,为了娱乐、好玩,这样使得人们在看图片的时候严肃性降低了。一个专业摄影人士要训练了20年才能做到专业,好不容易做到这一行,人家会说那有什么了不起,我拿手机就可以跟你拍的一样好,会形成对专业人士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给低端数码相机市场带来了压力
专家点评:照片上主体突出,形态协调,画面被打暗的四角、压暗的影调和饱和度降低后的色彩形成了强烈的神秘感,看上去仿佛是LOMO摄影作品,给人以个人化的印象,因此照片很抢眼。用手机进行接近于微距的昆虫摄影,能够将被摄体再现到如此毫发毕现,显示了摄影器材的强大功能。
卡尔蔡司集团相机镜头部市场经理Korne lius Mueller,向记者描述了这样一副场景,他最近在柏林观看的一场音乐晚会中,VIP区的500名观众中,50%的人是用手机拍照,使用数码相机的则为45%,还有一部分是传统相机的市场。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2 01:07 , Processed in 0.10520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