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用镜头推介大美青海

2007-10-22 09:32| 发布者:| 查看:873| 评论:0|来自:西海都市报

    山魂水魄入镜来

  用镜头推介大美青海——访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主席团委员、书记处书记廖奔

   9月27日下午,刚刚抵达西宁的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主席团委员、书记处书记廖奔不顾疲累,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廖书记,您好!青海正在全力打造“旅游名省”,您认为在青海举办如此大规模的摄影节意义何在?

   廖奔:青海是西部的一个地域大省,有很多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青海又是一方净土,有许多能代表我国西部特色的地貌,在外地不常见的自然景观也很多,这些都会对来青海采风的摄影家产生内心震撼。事实证明,有很多的优秀摄影作品都是在青海拍摄的,许多摄影家都梦想着能来到青海创作,感受自然之美。

   青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拍摄资源丰富,可以为摄影提供良好的创作基地。举办摄影展览,通过摄影师的眼睛和双手,将青海的美推介向全国。打造“旅游名省”是青海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量体裁衣,根据青海现时条件和现有资源制定的发展规划,以期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来到青海。我认为,摄影是最能逼真地反映青海优势的一种推介方式。

 

              记者:目前,大众摄影越来越普及,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廖奔:在当代社会,摄影是社会普及率最高、民众参与程度最强的一门艺术。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人都愿意将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并将之美化、艺术化;加之数码照片拍摄成本很低,摄影已越来越多地介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中国文联下属的12个协会中,摄影家协会近几年的工作蒸蒸日上,社会对摄影的关注程度、爱好程度、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摄影艺术达到空前繁荣。事实证明,近几年举办的摄影展览中,作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很多优秀照片都是出自于普通大众。可以说,摄影活动成为一个全民运动,日益受到大家的喜爱。

   近几年来,普通摄影师的技术也越来越高,摄影展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关注,这就让活动组织者欣喜,产生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我鼓励人人参与摄影,这对于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艺术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记者:我们知道,您在戏剧研究方面造诣颇深,您也喜欢摄影吗?

   廖奔:喜欢。尽管工作很忙,如果时间允许,我会走遍祖国山河,会通过自己的眼睛和手捕捉人生中的美好瞬间,并将之永远定格。摄影不仅可以丰富业余生活,对于个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也大有裨益,它甚至还是一种艺术化的锻炼身体的过程。我建议每一个人都尝试一下摄影,抓拍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好,相信摄影会带给大家很多快乐,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并通过影像来感染别人。

  美,就在我们身边

  让影像见证青海的美丽——第二届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活动见闻

  “我的卡满了” 9月30日,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的最后一天。阵阵冷风吹得行人纷纷竖起衣领,在西宁市中心广场,寒冷却无法阻挡大家参观“大众旅游摄影展”的脚步。古稀老人、黄口小儿、豆蔻少女、青春小伙……大家都兴致高涨,和相熟的人聊着。“咦,这不是南佛山吗?我去过啊!”“互助北山林场的景色真漂亮,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西宁的夜景也很漂亮啊,平时怎么看不出来呢?” ……

   在众多观众中,一位拿着照相机的老者引起了我的注意。老人一步一停,他仔细欣赏着照片,还时不时拿出相机翻拍,随着“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一幅幅与青海普通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风景照、生活照,被老人悉数收进相机中。老人说:“青海真美啊!这些照片我都看过好几遍了,可每次看感觉都不一样。我要把这些照片翻拍下来,介绍给更多的人看。你瞧,我的相机的存储卡都满了!”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老人仍然流连于这影像的世界,久久不肯离去。[FS:PAGE]

   朴实的唐忠林是一位军人,从陕西来到西宁已有17个年头了,得知中心广场上正在举办“游客眼中的青海”摄影展时,他特意带着孩子前来参观。唐忠林问怀中的儿子:“宝贝,告诉爸爸,这张照片上有什么?”小家伙很是兴奋,他手舞足蹈地说:“这是牛,那张照片上还有大象!”

   唐忠林说:“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摄影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近了。其实这些照片上的很多地方我都去过,照片也拍了不少,可无论是构图,还是立意等,都没有人家的好。通过摄影展,通过欣赏这些普通游客眼中的青海之美,我受到了很多启发。青海非常漂亮,也非常有特色,在青海工作生活的这十几年,我已深深地爱上了这里。通过摄影展,以突出高原景色的主题来宣传青海,很受百姓欢迎,我们应该多举办一些类似的展览,能让普通摄影者参与进来的方式是最好的。我相信,只要人人有一双热爱生活的眼睛、一颗热爱青海的心,大美青海一定会走进更多人的镜头!”

  摄影发烧友的心声

   在城南新区主展馆,记者“逮”住了一位摄影发烧友,他叫朱兆文,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摄影爱好者。朱先生说,自己非常喜爱摄影,并购置了一台相机,平时只要有空就会走到户外,随心所欲地拍摄一些照片。得知第七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暨第二届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在城南新区举办,届时有很多国内著名乃至世界级摄影大师会带着作品来到青海,他兴奋极了,9月28日一大早便来到城南新区。朱兆文说:“这的确是一次视觉盛宴,对我来讲,欣赏大师们的作品不仅是种美的享受,带给我更多的是启迪,光线、构图、色彩对于一幅摄影作品来讲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大师们拍摄的关于青海的照片,令我深深地感觉到,青海之美是需要更多人用心去发现的。”(作者:郭晓芸)

  山魂水魄入镜来影像记录青海前行辙印

  摄影让心灵变得纯净——访新华通讯社高级记者王精业

   9月28日,在城南新区举办的三江源国际摄影节上,由新华社记者王精业拍摄的一组记录青海发展变迁的老照片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而在新闻界,一提起新华通讯社高级记者王精业的名字,更是无人不知。用王精业的话说,自从端起相机至今,他就深深地爱上了摄影。说起摄影节举办的意义,干了一辈子摄影的王老说:“能在青海举办如此高规模的摄影活动,说明青海的摄影活动发展是比较好的,借助摄影节平台,不仅能让更多藏于深处的青海之美为外人所知、还可以促进摄影文化的交流。对于青海来说,这是大好事。”

   对王老来说,1962年五一时,自己的第一张新闻照片见诸报端是极具意义的,这不仅让他尝到了自己拍摄的照片能被认可的喜悦,更使他深深地感受到了摄影的非凡魅力。自此,摄影,这一种艺术形式就融入了王精业的生活,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中为之喜、为之忧,一切都源于——“我是真心喜欢摄影的”。

   回想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下乡拍照的岁月时,王老唏嘘不已。1979年,王精业一行为考察黑颈鹤生存状况,来到玉树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那里的老乡对他们的到来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牧民甚至将自家女儿的帐房让出来让他们住。次日一早,大家出帐房后才发现,这位牧民的女儿居然就在干牛粪堆里睡了一晚上,大家的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王精业说:“青海老乡热情、纯朴,也许我们只到他们那里一次、也许连一张好照片都拍不出来,大家仍然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方便。那次玉树之行我拍了一些好照片,为之后建立黑颈鹤保护站提供了资料。”

   说起自己1979年拍摄的《青海湖鸟岛》被选成中学生物课本封面,又先后被英国《大百科全书》《中国风光》画册等采用,王老陷入回忆:“在经历过那段特殊年代后,能在青海湖与鸟儿亲密相处,让我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谐之美。当你为了抓拍一个难忘的镜头,而蹑手蹑脚地靠近鸟儿时;当你看着鸟儿嬉戏觅食,感受自然之美时,你会觉得自己的心灵是纯净的,世界也是纯净的,功名什么的都不重要了。”也正是由于体会到了摄影的魅力,摄影也回馈给了王老很多。仅他拍摄的有关青海湖鸟岛的照片就被国内外各种报刊选用了四五十张,其他作品如《乐都柳湾基地》《龙羊峡》《铁券》《祁连山下好牧场》《青海高原小故宫:瞿昙寺》《致富路上撒拉人》等照片也纷纷获得好评。[FS:PAGE]

  四十多年来,王精业用他的双脚丈量着青海的山山水水,用他的双眼发现着这里的美丽神奇,用他的镜头记录着这里的历史变迁,他把青海当成了自己的故乡。即使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他依然选择在青海居住。王老说:“青海这片热土养育了我,并为我搞新闻摄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我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我愿与青海摄影界的朋友一起,为宣传青海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作者:郭晓芸)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23:41 , Processed in 0.06997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