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测距离”当代摄影八人展开幕

2007-9-25 09:36| 发布者:| 查看:571| 评论:0|来自:深圳商报

  “和很多繁杂的摄影展不同,这个展览的作品有一种内在的统一性,这里的每一个参展人都在通过影像表达一种个人的立场。”著名美术评论家杨小彦这样说。这是2007年9月18日下午,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里,“目测距离——当代中国摄影8人展”悄然开幕。作为在现代摄影界享有盛誉的美术理论家,杨小彦专程从广州赶来参加展览开幕式。他认为,这次展出的摄影作品显示出越来越个人化的潮流趋向。

  “目测距离—当代中国摄影8人展”由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主办,展览集中了8位当代摄影艺术家杜英男、韩磊、黎朗、孙红宾、铁鹰、王宁德、亚牛、阎实的近70张作品。这8位出生于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的摄影师,是当今活跃在中国及国际摄影圈的新生代摄影艺术家代表。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26日。

  把被屠宰的动物重新放置在自然环境中,甚至摆放出动物生前原有的活泼姿态,阎实的作品《献给未识之神》被杨小彦称为一种戏剧化的残酷:“我无法把阎实的作品看成是‘观念’或‘装置’,也无法使用修辞学之类的词句论述之。我相信阎实的隐喻里头潜藏着一个有头有尾的深度的环境故事,只是,这故事太复杂,太过分,常常无言以对。”在“目测距离”展览的作品中,总是能看到艺术家非常个人化的思考,他们犀利而敏锐的镜头,探触到当代都市生活的边缘与缝隙之中。这些具有青春敏感气质的作品,显示了新生一代艺术家的自由思考和迥异的趣味,带着强烈的内省色彩和个性元素。杨小彦认为这正是此次展览的特点和当今摄影界的发展趋势。

  在上世纪90年代以纪实为号召的摄影文化运动中,深圳曾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时,摄影家开始意识到摄影是一种纪录的手段,“90年代的中国被充分地纪录,而在此之前,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杨小彦说,“那时候流行的一句话是‘不能让历史留下空白’,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太多空白。”这个运动对中国摄影非常重要,但随着新技术的诞生,数码时代的到来,摄影的真实性被颠覆,不再只是一种记录的工具,纪实摄影开始面临转变。一部分摄影家意识到摄影不仅有纪实的功能,而且有了更直接地表达个人观念的功能。杨小彦不同意简单地把后者称为“观念摄影”,他认为这是一种个人观看立场更有效、更尖锐的表达。“如果说纪实摄影曾经强调客观性的话,今天的摄影则刚好相反,这个潮流更强调个性。”

  时至今日,数码技术的发达已经消解了摄影作为“纪实”图像的基本功能,使之成为一种更现实、内省的社会和艺术观念的叙述方式,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当代艺术展览中,影像作品与绘画、雕塑、装置艺术一同展出,摄影的内涵远远地超越它原本作为“纪录”和“观赏”的范畴,成为当代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在国内,各种摄影展及学术活动,也以非主流的先锐姿态,掀起前所未有的当代影像艺术的创作、研究和展览热潮,越来越多的摄影人进入国际策展人、收藏家的视线,越来越多的美术馆、画廊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当代摄影艺术。而在本次展览中,摄影正是以一种当代艺术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眼前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4 09:52 , Processed in 0.01938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