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打造太原文化磁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启示

2007-9-29 10:14| 发布者:| 查看:791| 评论:0

  中新山西网9月27日电 9月25日,当2007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缓缓闭合大幕时,人们发现,大展本身就已成为一幅具有震撼力的影像作品。细心品读,它所呈现的流光与细腻,宽广与丰富,深度与内涵,令人叹为观止。
  7天里,47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0余幅作品展出,34万人次参观,平遥的门票收入达到282万元。摄影大展,真正成了平遥的又一个黄金周。
  历史的价值,往往在回望时刻体现。同为“大太原经济圈”城市,古城的影像盛宴,给太原这个邻居带来了什么?站在太原的角度去诠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人们会有不同的发现。
  包装旅游品牌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期间,旅游营销手段的多元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摄影大展”这个大概念下,漆器、平遥牛肉、剪纸、布鞋都登上了舞台,平遥的旅游产品俨然形成了系列。在推广手段上,邀请全国百家媒体聚焦平遥,建立各类摄影创作基地,晋商民俗风情表演、电影晚会……平遥,在吸引眼球上做足了文章。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旅游推介和营销,给了太原旅游业很大震动。”最近时常关注这方面新闻报道的太原市旅游局副局长黄道义,9月26日这样告诉记者。
  黄道义认为,平遥在运作这个摄影大展品牌时,有非常出色的包装和促销手段,值得太原旅游业借鉴。平遥将世界文化遗产和摄影这两个元素结合在一起,其实也正是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太原旅游业在打造“晋阳文化”品牌时,也渐渐开始注重这样的结合。比方说太原最近正在搞“晋之源”文化旅游推介周,其中就包含了传统文化、精品线路、大型论坛等多种分类。
  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树人认为,特色是旅游的生命线。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恰恰是利用了自身的特色,形成了非常好的旅游促销案例,将旅游资源的可视性挖掘到了相当的深度。李树人说:“太原市的旅游产品在促销和包装上需要下大工夫。从目前来看,太原处于几个大景点包围之中,西安的古都文化、北京的皇城文化、平遥的民俗文化特色都很明显。太原的旅游资源,一定也要彰显出特色。就太原最著名的景点晋祠而言,文物专家可能看得懂,但是对普通旅游者而言,有些艰深。你不能要求每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读懂那么多历史内涵。太原的旅游一定要注重大众性,精深博大而曲高和寡的局面必须改变,其方向应该是既阳春白雪而又通俗易懂。今后旅游产品的包装可以像平遥那样,做到系列化、通俗化、可视化。”
  塑造开放精神
  在平遥人眼里,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国际化”。平遥人说,国际化可不是请几个外国人在办活动时露露脸就可以达到的。国际化,是真正地走出去,请进来;是按照国际惯例来操作;是一种开放的胸怀与精神。
  的确,“国际化”正为平遥这座具有2700年历史的古城注入活力。在摄影大展期间,游客都会注意到这样的细节——对于镜头,人们没有一般内陆城市的排斥和拒绝,几乎每个人都坦然接受。拍摄与被拍摄,仿佛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来自巴西的游客卡洛斯说,到过中国的许多城市,觉得平遥“有一种迷人的、开放的气氛,很像是南美的狂欢节。”
  这种开放的姿态当然不是一天形成的。平遥县县委书记李定武说,对于摄影大展,平遥人一开始并不接受,后来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到现在,摄影大展变成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走出去,同样让太原人收获很多。记者从市旅游局了解到,我市曾在2004年组团赴东南亚进行旅游促销,太原的旅游景区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当即签订了1万多人的旅游协议,后来这些客源基本兑现。
  可喜的是,“国际化”也将是太原今后在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重点文章。《太原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构建对外文化交流体系,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创新文化‘走出去’的形式和手段,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提升太原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太原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探索政府支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市场运作的项目比例,构建国际文化营销网络。”
  服务精神到位 [FS:PAGE]
  多年来,平遥人一直饱受争议。常常有游客反映,“平遥好,但是平遥人太精明”、“平遥人宰客”,这些,甚至连平遥人自己都承认。连续举办7届摄影大展,县委、县政府一直在强调“服务理念”,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平遥人。今年大展期间,平遥的服务让人印象深刻。100辆电瓶车免费为大展嘉宾服务、志愿者提供外语翻译服务,银行设立外币兑换点,服务的点点滴滴渗透在大展当中。“平遥人的素质提高了”,成了很多人的共同感受。
  曹昌智,中国规划协会副会长,1997年作为中国代表团一员,远赴意大利那不勒斯参加世界遗产大会,亲眼见证了平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他说:“眼看平遥从上世纪90年代初城内鸡鸭满地的小县城,变成了一个开放的旅游城市,摄影大展为平遥人的服务理念带来的变化让人感慨。”
  “要向平遥人学习服务的精神。”本市一家旅行社的经理李然说。今年大展期间,他带领三批游客前往平遥观展,路线是晋祠——乔家大院——平遥,其中平遥的服务是游客们普遍反映最好的,而对晋祠的打分则很低。李然说:“要想有高品质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都得跟上,拿平遥来说,以前去过多次,现在平遥人的服务理念真的改进很多,反而是太原的旅游服务需要加把劲。”
  市旅游局副局长黄道义说,在我市的部分景区,的确存在着服务滞后的问题。要想让景区能够吸引旅客,服务的质量、水准都必须要升级。惟有如此,才能使太原的景区具备长久的吸引力。
  激活创意产业
  在李树人眼里,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成功,其首要元素正是将世界文化遗产与摄影结合这个“极佳的创意”。
  李树人说:“创意使平遥格局开阔。太原要想发展,必须重视创意产业。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有创意园区。创意是一切产业发展的基础。深圳的锦绣中华民俗村、昆明的世博园都是从创意中受益。太原的创意产业一直是比较薄弱的。但我们可做的文章非常多,以煤炭博览会来说,煤炭文化、能源经济的发展历程,相关的循环经济,其间蕴含的创意潜力空间很大。我们必须给创意产业以合理的地位,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真正培育一个创意产业的市场。”
  事实上,发展创意产业,也成为我市今后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按照《太原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对其给予扶持。并提出,要创造本土设计品牌,以创意设计大赛推动整体设计水平的提高。
  当“大太原经济圈”正在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种“场效应”时,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就已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而这一点正是太原、平遥都非常注重的。平遥县县长王建忠说,每年来平遥的人里,大约有一半吃住在平遥,另一半在太原,两地需要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开发旅游市场。太原市旅游局副局长黄道义说,同处于大太原经济圈,太原、平遥应该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流,形成一个共同平台。
  任何品牌的形成都绝非一日之功,从粗砺的毛胚到灿烂的文化结晶,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走过了7年。我们相信,太原打造的文化磁场,未来将同样风姿绰约,光芒四射。(来源:太原晚报;记者孔莉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2 01:15 , Processed in 0.14948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