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天/采访 记:我听到有人说这次大规模获奖是因为学生凑钱买了台高档打印机,还有一个后期技艺高超的老师帮忙输出,您怎么看这一说法? 崔:学生们确实集资买了台高档打印机,这正体现出学生们对摄影的认知已经从刚入校门时的被动变为主动,以极大的热情和求知欲望投入到自身专业的学习和创作中去。打印机的出现为他们在国展获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主要原因还是前面已经提到的几点。学生们对摄影技术和摄影艺术的认知和提高有了质的飞跃,做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很好的结合。在教学上,我注重对学生们进行摄影传统技艺的教学,学生们熟练掌握传统暗房的技法和工艺,这一点在他们于本届国展的获奖作品中得到了显著的体现。 记:通过这次在画廊展览,学生作品可能会很快走向影像艺术市场。您支持吗,会有所担忧吗? 崔:学生们的作品能走向艺术市场是件好事,一来说明学生们的作品得到社会的认可,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二来,他们可以借此机会了解自己的作品在社会上的位置,这也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但是我希望他们要记住的是,今后不要为了迎合艺术市场而创作 不要成为市场的奴隶。 记:可否阐述一下“天美” 摄影系的教学理念? 崔:培养学生从造型艺术的绘画基础向摄影基础的自然转化过渡,从摄影基本技能向摄影的观察, 思维和表现的强化型过渡,从摄影的艺术规律向拓展摄影表现风格、培养艺术个性升华的过渡。摄影教学的重点放在建立学生个人摄影理论知识框架,丰富理论结构上,以摄影史。当代艺术史, 摄影美学等理论基础为重点,完善学生进行摄影创作与实践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审美素质和修养,培养摄影造型能力,积累视觉语汇。使学生通过摄影的基础理论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实践完成对摄影本体语言的认识。倡导摄影创作凸显个性,提高独立摄影创作的能力。 记:摄影系现在有几个专业? 崔:目前只有一个艺术摄影方向。我们主张把当代艺术思想容纳到各类拍摄题材当中去,比如:当代艺术与纪实摄影。风光摄影,广告摄影的完美结合。结果就不一样了。发现,再现、表现,是艺术的三部曲。有人把各个摄影门类分得很清,但是如果适当运用艺术手法、手段展示的纪实作品。“记录”的效果会更好。你把专业学好了,找工作还难吗?! 下一步我希望实行工作室制度,比如设数码摄影工作室、传统摄影工作室,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学习方向。摄影教学的核心是应有敬业的和非常专业的老师,重要的不是你有几台放大机。几台电脑等设备,而是老师要有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敬业精神,以此影响自己的学生.用梅贻琦老先生的话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记:您认为学摄影的学生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文化修养? 崔:应该不断地学习社会,历史人文。艺术 自然科学等一些与影像艺术有着间接和直接关联的学科。 从选题上讲,一个题材只有重复去拍摄才能做好,“到处打井不如打一眼井”,往深早挖才能见水。摄影是个很费钱的专业,我们的学费一年1万,再加上吃住、器材费用,很多农村学生都已经负担不起。所以必须选一个主题深入地拍摄下去。那样省钱。省力,效果也好。 记:学生外出创作的机会是不是很多? 崔: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不能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所以我们经常带学生出去创作,在学年的节假日期间,有时是寒暑假期间,一学年两三次。我带学生创作的地方几平是影友不感兴趣的地方,我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地方去发现并拍出不平凡的艺术作品。我们创作的目的是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 提炼美,创造我们心中的影像。经过一两年的专业训练,他们在有限的时空里自己观察、思考。自己选定感兴趣的题材,通过从发现到再现到表现这一过程,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奖。这些还只是培养观察方法和后期制作的成果。其中有摹仿的痕迹是正常的,但是艺术创作是要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9月份开学进大四了,他们就得开始尝试有风格的艺术创作了。 [FS:PAGE] 记:学生作品您比较喜欢哪一类的? 崔:我不能有倾向,有的话会误导学生。我也不是反对观念摄影,但我跟学生说:“你年轻得不能再年轻, 阅历浅得不能再浅,你还能搞好观念摄影?”有丰富的阅历,较深的文化修养,才能把观念作品搞好,不然你自己和别人都不清楚你搞的是什么,因为那只是图像的拼凑,可是一些学校现在还在一窝蜂地搞这个。 我的观点是,有民族特点才能接轨国际,超现实,抽象的风格,还是在步人家的后尘。我要求一个画面里的人。场景纪实手段都要有自己民族的特点。 记:纪实手段怎么体现民族特点? 崔:其实关于如何体现民族特点这一问题,也不必太过刻意。我们从小就接受关于民族意识的教育,从小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在这样的历史文化的背景下成长的我们,创作出的作品必然会带有民族的特色。自身的素质和文化修养越深,创作出的作品带有的民族特色就越显著,就像我们难以学会国外的影像特点一样。 记:摄影系和外界的交流情况怎样? 崔:我们经常邀请一些摄影界名人来做讲座,比如马格南图片社全球副总裁扎哈曼,国内的鲍昆、钱元凯。李树峰等名家,让学生对摄影的大方向有个概念。 这些学生入学的时候,对操影一无所知,并不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摄影。通过参加一些比赛、展览,他们提高了兴趣和自信,才能逐步知道什么是摄影——以前他们都是从美术的角度考虑的。我的想法是让他们在主流艺术领域多拿些奖,至少为将来找工作打个铺垫。“艺术家”毕竟是金字塔尖,需要有艺术家的天赋,很多人做不了。单靠 “嘴把式”不行,理论家得是把理论转化到著作里,摄影家也得是拿作品说话才行。 记:摄影系现在每班多少学生?您觉得班级人数和教学效果有关系吗?男女生比例怎样,您觉得女生毕业后做摄影的优势和劣势各是什么? 崔:我们现在每班40人,(9月开学前)在校三个年级120人。班级人数的多少并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显著与否是由师生两方面共同努力决定的。各班女生比男生略多几个,拍纪实总的来说女不如男,因为对她们来说太辛苦了。但是做商业,观念摄影的话,女生更合适,因为她们更有亲和力。不过,社会(大环境)不一定能让这些学生真的去从事摄影工作,我经常和学生说。在社会上要想靠摄影生存很难,只有最优秀的才能得到自己的施展空间——你将来是要靠摄影生存,不是只为张毕业证来的。 记:有人曾说您是中国的亚当斯,能否谈谈您自己的创作理念?是什么契机使您进入摄影教育这行? 崔:我不是亚当斯,我是我自己,我喜欢亚当斯的作品,但从不模仿,如果大家都拄着亚当斯区域曝光及冲洗法去创作,那只是一花独放,不会有黑白摄影艺术的百花园。 我们应该在亚当斯的技术层面上去探索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品,探索如何用黑白灰的影像去表现人类内涵情感的司题。现在我们的黑白影像尽管在黑白灰影调上做得很不错,但还不清楚不同题材、不同内容的作品应有不同酌黑白灰调来支持,仅仅停留于表现美酌追求,而缺乏内在感情的流露和思想深度,不少作品的美让人们惊叹,而不能让心灵受到震撼。作品不能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和品位。科学论文以理服人,黑白艺术作品要以情动人。如何发掘黑白灰影像与人类情感的内在联系,如何用黑白的艺术语言去拨动人类情感的琴弦,触发人类思想的驰骋,这就是我们所要探索的。黑白作品作为艺术存在的本质生命。 我多年的创作理念与主题是“心的家园”,是以纪实的手法去拍摄人文风光,而且以中灰为基调。去表现心牛的家园,我不特别追求影像的清晰与细节,只追求表现作品内涵意境的情感。2004年我的系列作品《心的家园》获第21届国展的全奖和银奖,第六届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之后才被天津美术学院的领导聘为该院的摄影系主任。副教授及学科带头人,走上摄影教育这一行。[FS:PAGE] 通过三年来与学生的朝夕相处——课上我是老师。课下又是家长,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我就像个孩子王一样。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7 02:37 , Processed in 0.158688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