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摄影报道是随着读者阅读的需求与新闻摄影的发展而兴盛的,但目前的专题摄影报道有这样几个误区需要纠正。 观念上的误区 专题摄影报道就是组照 一件只需要两三张甚至一张就能交代清楚的新闻事件,却要用七八张甚至十几张照片去表现,硬生生地拍成专题报道,这样的摄影报道在报刊上似曾相见。 专题摄影的概念是由若干幅有相互关联的图片组成,通过讲述新闻故事、记录新闻事件或展现社会现象来表明明确的传播主题的摄影报道手段,它强调的是图片之间的“相互关联”,而并非数量上的要求。 组照也是新闻摄影的一种体裁,它用多幅照片去表现主题,但每幅照片之间可以没有联系,只是从多个角度去反映某一事件。 与组照相比,专题摄影报道是摄影复杂而有趣的终极形式,它更注重影像之间的叙述逻辑,更注重如何构架整个故事的清晰结构。 只需客观记录,不用主观表达 专题摄影报道的纪实功能在应用中有被曲解的情况,摄影记者只注重对拍摄对象行为的简单纪录,比如反映一个人物,就把这个人吃饭、睡觉、工作等等琐碎的生活细节完全地纪录下来。这正是忽略了专题摄影报道的性质,仅仅记录了事件本身,还要揭示事件背后的本质。 面对同一个新闻事件或人物,不同的摄影记者会拍出不一样的照片。构图、情节、抓取瞬间的感觉……都能决定这个专题的成败。通过有取舍地拍摄表面的现象来揭示背景,洞悉本源,展示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这些其实需要拍摄者“主观”地表现的。 唯“程序化”拍摄 有些拍摄者认为专题摄影报道并不难拍,因为有固定模式可以遵循。表现一个事件,无非就是“开始—发展—高潮—结尾”,这种“经典形式”是尤金·史密斯们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于是把所有要表现的故事都来套用。如果把这一公式没完没了地用于众多题材中,专题摄影报道会陷入模式化的圈子里。 题材挖掘上的误区 顾大不顾小 专题摄影报道是用来表现“大事”的,这种观念在拍摄者中是存在的。他们往往把镜头对准大工程、大人物、大事件,表现中喜欢恢弘的大场面。 其实,从很多成功的专题摄影报道可以发现,值得拍摄的题材有很多,而且并不一定都是“大事”。把镜头对准寻常百姓,表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世界。镜头视角的拓宽、民情民生选题的增加以及洋溢真情实感的版面表现,不仅仅是摄影题材的拓展,更是专题摄影报道的大众化,也是经常强调的“贴近性”的体现。 一哄而上 专题摄影报道遭受“冷遇”与题材的一哄而上有关。 有那么一个时期,翻开报纸、打开杂志,扑面而来的摄影报道尽是些奋斗的残疾人、杂技团、乡村戏班子、得绝症而受关注的人……仅“小偷当街行窃”的题材就有很多版本。这些题材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有人拍的很好,很有感染力,于是有很多拍摄者便竞相模仿,让读者感到枯燥。还有一些拍摄者,以“奇”取胜,镜头刻意地表现乞丐、吸毒者、麻风病人、艾滋病患者等等,这些题材拍摄难度大,有一定猎奇性,所以也曾一度吸引读者的眼球。但如果只把目光瞄准这些题材,追求“奇”和“怪”,显然会让专题摄影报道的路越走越窄。 其实,对媒体来说,都市题材、精英人物、大背景下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更替所带来的种种表象,都是颇受欢迎的题材。 只要拍摄者对周围的人和事保持细致的观察,就会发现新鲜的事物,如果对此深入调查采访,应能找到不同凡响的切入点。 表现上的误区 没准备好就拍 有的拍摄者发现了不错的题材举起相机就拍。事先对题材没有全面了解,没有构思,没有分析,缺乏从挖掘新闻的角度去考虑。照片之间逻辑关系如何,先后次序怎样,如何表现事件的高潮,这些都是构成一组成功的专题报道的重要因素,也是需要拍摄者事先反复推敲和深思熟虑。 镜头语言简单 除了内容上逻辑结构的欠缺外,照片的画面结构过于简单,也是目前专题摄影报道存在的一个问题。有的拍摄者认为大广角镜头涵盖的信息多,有视觉冲击力,就没完没了地用大广角镜头来拍摄,视觉感觉单调乏味。应该充分发挥镜头语言的优势,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有的画面要用好现场光,有的则需要用闪光灯来补光。正面能拍出好画面,背面也可以试一试,总之要让这组照片的画面丰富起来。 [FS:PAGE] 非新闻因素影响主题 专题摄影报道和其他摄影报道模式一样,拍摄的应该是新闻,新闻性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如果在拍摄中把最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构图、情趣、光线等等这方面上,而忽略了要表现的新闻性,也是走入歧途的一种表现。 缺乏感人的情节 很多表现日常生活类的专题摄影报道缺乏打动人的情节,使得故事看上去像一笔流水帐。比如说,拍摄一个下岗女工在困境中自强不息的故事,大部分报道都是由这些画面构成:早起出摊、操持家务、照顾家人……缺少真正感动人的细节。还有诸如反映乡村教师、乡村医生、乡村邮递员等等类似的题材,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讲故事要完整 用文字来叙述一个故事,可以讲述得很完整,但要用照片来讲,则要注意别缺胳膊少腿。有些专题摄影报道文字说明里说得很热闹,可是画面不完整,甚至缺少构成整个故事发展最重要部分的镜头,这是用照片来辅助文字说明的一种失误。 能不能拍好专题摄影报道是考核一个摄影记者综合素质和驾驭新闻能力的一项指标,虽然没那么容易,但也不是“难”不可攀,有一定规律。当你想把多张照片组织到一起,说明一个有内在逻辑的故事时,就如同要把手中的积木摆成一个城堡。有时候,可以用几分钟去完成一个图片故事,有时候则需要花好几年。想要真正地理解专题摄影报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仅要记录事件本身,还要揭示事件的本质。(作者是《辽宁日报》摄影部主任)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2 19:32 , Processed in 0.080774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