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华辰拍卖公司举办了中国首场影像拍卖,引起了海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挟“中国影像第一拍”的先声,凭摄影收藏界肯定的美誉,据雅昌艺术网公众投票的结果,华辰荣获”2006最有影响力的拍卖公司”。主导华辰影像拍卖专场的李欣,也被《摄影之友》杂志评为“2006年影响中国摄影的十大人物”。 在此之前,中国摄影界几乎无人知道李欣,她既不拍照片,也不搞收藏,被评为“年度摄影十大人物”也是“前无古人 的事。接受采访时,李欣笑言,我这不拿相机的人得了奖,也算是时代的一种进步吧!心中很感慨, 自己这几年的辛苦努力有了结果,至少中国摄影界主流族群认可了我,万事在开头,去年这个局应该开得还不错。 也许是家庭生活的际遇,从事国际商贸事业的李欣,在海外工作多年后,落脚北京。闲暇时,喜欢中国文物的她,会去京城各个拍卖会现场,看槌起槌落, 了解市场收藏喜好,分析卖家与买家的心理过程。前几年,李欣经常随先生出席各种与摄影相关的活动,开始关注摄影。留心之时.李欣发现各大拍卖公司都不重视影像作品,很难找到自己喜欢的影像作品;有时,在古籍善本类可以找到“老照片”,在油画拍品中会找到当代的照片;为影像作品举办的小拍有过,但专场或年度拍卖会却没有一家拍卖公司千。 一位朋友的经历触动了她。李欣的这位朋友,在早年经商得意时,有心无心地收了些摄影艺术作品。等到他山穷水尽时,无奈之余,把这些摄影作品推向了市场,结果不仅解央了眼前的生计问题,还为孩子支付了学费,为贷款的房子付了按揭。凭多年的商海经验,李欣敏锐地意识到,影像拍卖有市场,可以发掘和培育。 知易行难。李欣当时面临着几大难题:如何搭建交易平台;如何确立影像作品入市标准;如何征集拍品;如何建立:白卖运作体系等等。朋友推荐李欣与华辰拍卖公司甘学军总裁见见,因为华辰在2003年拍卖过郎静山大师的老照片,华辰或许有兴趣开拓影像拍卖市场。一个月后.李欣终于见到了甘总。言谈之中,李欣发现甘总是个有前瞻眼光的领军人物,能倾听她的见解,也能把握市场的动态,细致评判未来的得失。双方谈得投机,一拍即合,决定做个“红色经典”影像拍卖专场,征集60件作品。 李欣至今仍认为,甘学军是中国影像拍卖的始作甬者,没有甘总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识,开启中国影像拍卖历史的钥匙,也许不会交到她手中。李欣清楚地记得,甘总曾直截了当地问她:“你做个详细的计划书,告诉我影像拍卖市场前景如何?准备亏多少钱? 要亏多少年?”在了解完李欣的计划后,甘总当即表示这个市场值得做,并决定成立华辰影像部,准备亏上5年,把中国影像拍卖市场做起来。那天是2006年的5月26日。2006年8月1日,华辰影像部正式开始运作,距11月23日华辰影像秋拍开槌,仅剩下114天。 李欣回忆,去年华辰秋拍开始前,每一天对她来说,都是忙碌和宝贵的。在后来人们眼中“朝阳产业”的影像拍卖,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要靠李欣从最基础的事开始做起,没有现成的规章和标准可循。首先,在许多摄影界朋友的支持下,聘请当今摄影界权威人士成立了华辰影像艺术委员会,负责为华辰影像部提出征集名单把脉,从学术上做出导向性,为收藏家提供基本保障。接下来,李欣要依据专家确定的名单分别与摄影师或代理人联络,介绍影像艺术拍卖的知识;拍卖的规则和注意事项,收藏级影像作品的制作标准等,很多摄影师不了解拍卖,需要她做普及介绍工作: “什么是拍卖? 如何进入市场?”。 每天,李欣要和法律专家研究影像拍卖的法律、法规问 题,制定影像艺术的拍卖规则和合同,还要随时挤出空档打 几十个征集电话,最少的也有20多分钟。李欣说,关键这是没人明白的事,有些人不理解.十白带来经济或声誉的问题。 [FS:PAGE] 她就从大到对国家文化的传承、社会责任,小到个人荣誉、家庭收益等方面反复做工作。很多时候,李欣要到人家里,与作者面对面地解释、沟通。她直觉自己是与时间和生命赛跑,有几位老前辈的作品,因为家人或自己的种种原因,放弃了参加拍卖。现在他们已经仙逝,作品也不可能按拍卖要求进入市场了,这是追悔莫及的憾事。 看到李欣的工作状况,华辰影像艺委会成员石志民对评论家鲍昆说,这筹备影像拍卖的事只有李欣能干,咱俩谁也忍受不了。李欣坦言,在海外多年磨砺,使她能沉稳细致地与人沟通,执着坚忍地达成既定目标。 天道酬勤,在李欣和同仁的努力下,华辰仅用3个月时间征集了133件拍品,其中132件进入了拍卖流程,88件作品拍出,成交率65%,成交额高达245万元,大大超出了当初的预想目标。 去年的华辰秋拍会现场,人头攒动.犹如春节庙会般热闹,来的摄影师和记者比收藏买家还多。李欣在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时才明白,华辰的影像拍卖会不仅在中国是第一次,听说也是亚洲的首场影像拍卖会。以前有过影像专场拍卖,但没有公司将影像作品专门开发、培育成新的艺术门类。 其实,拍卖作为一个交易平台,有人来卖,有人来买,交易就可以进行。不过作为拍卖公司保护艺术拍卖品牌,保护拍卖公司的声誉和长远发展,许多拍卖市场都有学术专家评估拍卖品,强调学术标准。其实,刚起步的中国影像市场相当无序,据介绍.在收藏界非常有影响力的杂志列出的4位最值得收藏的纪实摄影家,居然没一位是摄影界熟悉和公认的摄影大家。在目前“万马奔腾”的中国影像收藏界,最需要的学术界的正确批评与引导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华辰影像拍卖会才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影像国际的艺术总监石志民断言:中国摄影作为新艺术门类上了桌面,今后可以正正当当地进入市场了。 李欣表示,今年的华辰影像春季拍卖.来的人虽不如去年多,但大都是与影像买卖有关的人员,不似去年那样来看热闹的人.现场买家的数量比去年增加了1倍,现场成交总额达到了349.7万元,成交率57.8%,当然还有许多作品在会后都达成了交易。成交的结果证明,买家已趋于冷静,平和。好的作品,价格合理的,都被买家收入囊中;反之,好的作品,价格不合理的,照样没人捧场。去年华辰影像秋季拍卖,将在中国摄影史占重要地位的纪实类影像作品推到了前台,分为著名摄影师的著名作品,著名影像、老照片、摄影技术创新的影像和当代艺术的著名影像五大类。今年春拍增加了“四月影会”、国外名家名作,行为艺术纪实三个专题。值得一提的是,国外名家名作让国内藏家看到世界摄影大师的作品,比较海内外作品的价格差异,让大家明白拍卖市场的规律,不是谁说了算,市场才是确定拍品价格的最好机构,这次拍卖的海外名家名作成交率达到了52.8%,证明中国收藏家的实力不俗,眼光独到。 李欣透露,在今年们月的华辰影像秋拍上,还将增加新的专题,华辰想通过拍卖会追寻中国 影发展史的脉络。目前中国还没有一部比较完整的摄影史,影像拍卖可以对中国摄影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作品进行挖掘和整理。对有些摄影历史发展阶段的人物和事件还有争论,但这些事和人物在中国摄影史上是绕不过去的。 李欣表示,艺术品的最高境界是拍卖。在华辰影像拍卖会成功后,有许多机构也纷纷进入这一新兴市场,一是市场有升值空间,二是新的市场标准还未确定,大家都在抢掘”第一桶金“。为此,甘总提出,藏家不是专家,华辰要让买家放心,对买家负责,对买家尊重,要为拍出的影像艺术品负责。在征集拍卖作品的流程上,严格遵循国际操作标准;鉴定评判要靠专家.拍品后期制作必须达到博物馆收藏级的标准。要逐步建立国人的作品拍卖准入标准,构建有前瞻性的价格体系。 [FS:PAGE] 相对海外有历史而成熟的市场,拍卖的二级市场应该建立在一级代理市场的基础上,有一级市场的摄影师,可以很容易通过代理进入二级市场。而中国的影像一级市场仍在起步发展中,那些没有进入一级市场的摄影家,只要按照收藏市场的运作规律,完全可以到二级市场去收取自己应得的收益.华辰影像拍卖的后发效应就是明证。李欣说,有意思的是,有不少摄影家对自己的作品无从评断, 画廊代理的一级市场也业绩平平。但其作品在华辰拍卖会上成交后,一级市场的销售价格和数量都提升了,拍卖会后1个月的收益竟达到了已往多年的业绩总和。 李欣提请本刊读者注意:1、华辰影像拍卖的作品大都有作者亲笔签名和跟量承诺,一则可辨真伪,二则可避免今后的法律纠纷;2、华辰有强大的学术专家团队,他们不仅要解决拍卖中出现的各种法律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术研究,支撑拍品的价格体系;3、华辰的影像拍品制作,都要求达到博物馆收藏级,收藏级摄影作品的装裱必须全部使用进口无酸材料。 李欣直言,做人、做事都要有标准。有了标准,生活才能过得优雅;做事有了标准,事业才能成功。她一直认为,拍卖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把这件事做成了。每次拍卖后,总会发现诸多不足,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只有先开始做,在做当中去完善这个体系。 盛世收藏。李欣期待着,有更多海内外摄影家和代理机构参与华辰的影像交易,为中国摄影的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共襄盛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