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王小慧:用工作丰富人生 用艺术渲染生命

2007-11-9 09:48| 发布者:| 查看:1051| 评论:0

王小慧
  北方网专稿(记者刘晓菁):初次见到王小慧,被她身上优雅的艺术气质所吸引,她在说话时常常稍稍歪一下头,妩媚地笑着,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展现着她的快乐和幸福。

  10月28日,在天津博物馆,王小慧开始了她在家乡的第一场讲座。

  王小慧以一部短片《又见梨花》开场,这部短片描述的是王小慧与母亲之间的感情,以写意影片的模式表达出一份深深的赤子之情,无论是走到哪里,母亲的心永远和女儿在一起。

  “海河情深”,她热爱自己的故乡,热爱自己的国家,也许这就是一个留洋在外的人对故乡的眷恋。

  抓紧人生的每一分钟

  讲座的过程中,王小慧在问助手时间的时候总是以分钟计算,她笑称自己的人生也是以分钟计算的,这样使自己活得充实,不浪费人生中的分分秒秒,因为生命是脆弱的,人生是短暂的,她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才不会留有遗憾,才不会后悔虚度光阴。她总是那么的忙碌,总是穿梭于世界各国。摄影、写作、拍电影、写剧本,她用工作来丰富人生,用艺术来渲染生命。

  曾经的建筑师今日的摄影师

  王小慧曾经是建筑学博士,是大学的讲师,在做建筑师时,她曾拍过一张照片,是铁道。每一根铁道都发着光,犹如她的人生。她的爱好很多,当不知如何去面对的时候,她发现所有的道路都相互交叉,条条道路通罗马,那张照片是很有象征意义的。

  如今的王小慧将摄影涉及到各个领域:在建筑摄影领域,她将建筑物和风光结合到一种具有抽象感和无主题或超现实主义的表达中,细微观察着这个城市;在自拍像摄影领域,她创伤中的自拍像,犹如痛苦的艺术品,是真实的个人视觉日记,又本然地揭示出“向死而生”的奥秘。在抽象领域,她力图摆脱现实,超越现实;在人像摄影领域,显示出她对社会边缘人物的关注,拍摄记录那些刻在她们面孔上的社会历史之痕,使人性的内容敞开在批判的敏锐眼光中。

  王小慧其实还是一个建筑师,她在用镜头构思,用内心勾画蓝图,在努力建一座中国和德国文化的桥梁。

优雅气质
  将爱情融入工作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变了王小慧的后半生,丈夫的去世让她将所有的情感都融入到工作中。痛苦的自拍像记录她残缺的心,她像一个失落的天使,孤独地面对人生。丈夫葬礼时,重伤的她不能去送行,她便将自己的100个唇印留在宣纸上,和她深爱的丈夫永远埋葬在心灵的最深处。而摄影成了她的心理医生,慢慢修补好空洞的灵魂,将爱情释放到工作中去,坚强而勇敢地面对人生。

  艺术是个人情感的表达

  “也许有的人把自己的艺术卖的很贵很贵,但我还是看不起这样的人,艺术不是用来买卖的,艺术是个人情感的表达。这就是我对艺术的观点之一。每个人的思想、感悟,都可以通过艺术来表达。”在拍花的时候,她展现的是生命的主题,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命如此延续。她想表达的就是整个生命的过程,死和生是连接在一起的。无论付出多少努力,她都会去义无反顾地追求艺术,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人生,她就是一个真正为艺术献身的人。

  用艺术的语言宣传家乡

  王小慧虽然长居国外,但是非常注重家乡的发展,作为天津的女儿,她要尽一切力量为家乡服务,用艺术的语言宣传家乡。

  王小慧的艺术气质是从内而发的,她的一颦一笑,一字一句都散发着一个艺术家的魅力。她像一棵在风中的青竹,虽然纤细,但是韧劲十足,凭着这股韧劲她在对困难微笑,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将自己的想法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

  当天下午的演讲厅座无虚席,并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掌声,王小慧的人生观和她的艺术一起,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和欣赏。

  附:王小慧个人简历

  王小慧是近年活跃于欧洲和中国的著名摄影艺术家,同时从事文学写作和电影创作。1957年出生于天津。1986年获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后赴德国留学,自此旅居慕尼黑。从1991年起先后在世界多家著名出版社出版过20余种个人摄影集和书籍,其中影响最广泛的为2001年在英、美、德国出版的肖像摄影专集《从眼睛到眼睛》和中文版《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此书获上海市优秀图书奖),以及观念摄影系列作品集《花之灵》、《本质之光》。[FS:PAGE]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7 02:21 , Processed in 0.141067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