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间到政府,从省内到国外,从亮点到焦点,丽水摄影把自己绽放在更炫目舞台、更耀眼镁光灯下的努力,由来已久,从未止步—— 如果说,1979年4月,丽水第一个摄影组织——“闪光影会”的成立,是“丽水摄影”概念的诞生标志,那么借助于这个概念化的平台,描绘出一系列大事记的人们,一定记得在艰苦的创作静默期里,那些不辞辛苦、不计回报的实践,给予一代丽水摄影人的情感和回报。那些能记录影像的黑匣子、黑白胶片、闪光之后定格下来的画面,是嵌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城青年人集体记忆的文化符号。在逐渐复苏的社会文化氛围里,摄影是一个用心并用情的开始。 沧桑更迭,情感依旧。在向上一个世纪作别的最后年份,丽水收到了一份隆重的礼物。1999年12月7日,在20世纪中国最高规格摄影盛会第四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上,中国摄影家协会把有史以来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荣誉称号,授予了丽水这座富有摄影艺术气质的城市。 2004年2月,冬寒消退,春天的气息迎面扑来。在首都北京,中国摄影家协会郑重与我市签署了《关于共同举办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的协议》。协议确定,未来10年的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落户丽水。双方还商定,要借助国际影展这一平台,拉动其他项目的国际摄影交流活动,推动其成为中国最具规模、最有影响、内容最为丰富的国际摄影活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凭借轻灵、生动、丰富的影像闻名于艺术殿堂的丽水,以摄影这张气息芬芳的城市名片,巧妙借平台,精心搭舞台,登高望远,一心向着打造“东方国际摄影名城”的目标迈进。 热爱从心而发,政府凝聚力量 1979年,新中国第一个民间艺术团体——“四月影会”组织的摄影展览《自然·社会·人》在北京举行。同年4月,丽水第一个摄影组织——“闪光影会”成立。有意无意间,丽水摄影在第一时间赶上了中国摄影的潮头。 现任市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的杨根祥,一直还记得那些夜晚里,位于市区仓前的原县文化馆里的明亮灯光。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由于没有专门的摄影知识可以按图索骥,热爱摄影的年轻人又那么渴望着创作,作为中国美院的老牌毕业生,杨根祥就以自己的构图、色彩知识启蒙大家。从以影交友,到以影话事,再到以影扬名,创作群体的脚步越迈越大,道路两旁的风景与视野也越来越精彩。 ——1986年,我市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全国彩色摄影图片大奖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参赛作品11万幅,创历史之最。 ——1990年1月,台湾高雄第八届影展评选揭晓,其中黑白组金、银、铜牌奖都被我省囊括,因为我市有8人获奖,颁奖仪式还特地移至丽水举行。 ——1999年和2003年,我市先后举办了第四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和中国第十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秀山丽水成为海内外摄影爱好者心驰神往的创作热土与精神家园。 20多年来,丽水摄影人与时俱进,摄影队伍不断壮大,摄影活动愈加频繁。而作为此间的强劲推手,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摄影文化事业的发展,将摄影文化作为丽水的一项重要区域特色文化而加以培育,是各方力量凝聚、迸发的源泉。 2004年10月21日下午,2004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闭幕式上,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于健代表中国摄影家协会,向为盛会付出辛勤努力的丽水市委、市政府,向248万丽水人民表示诚挚的谢意。他说,短短5天的摄影文化节,是丽水摄影人24年的积淀结出的辉煌。这场自上而下发动的盛宴,凝聚了全市人民对于摄影的真挚热爱。 培育有章可循,做强始于足下 从丽水成为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开始,摄影已不仅仅是摄影家们追求美的表达方式,也是丽水地方党委、政府抓的一件大事。 2000年7月,古老又年轻的丽水撤地设市。新的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认识到,摄影文化是丽水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上下一心加以培育。2003年12月31日,中国第十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在丽水举行,这标志着丽水摄影文化与国际的接轨,摄影开始成为丽水走向世界的桥梁和纽带。2004年10月,我市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期间设置的100万元大奖,再次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FS:PAGE] 为什么丽水能以小城的容量,孕育出如此多惊动世人的精彩动作?从海拔最低点温溪的7米到凤阳山黄茅尖的1929米,1.72万平方公里的丽水大地上既有原始森林又有河谷盆地,有的地方较好地保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也保存了较为完好的民间文化,这为摄影家们提供了千姿百态,值得流连再三的创作蓝本。 早在1999年,缙云仙都、龙泉凤阳山、庆元百山祖就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摄影创作基地。为了彰显丽水地域文化和山水风景特质,2005年,我市首次评选产生了古堰画乡、畲乡风情等12个市级摄影基地。今年10月,第二批10个“丽水摄影创作基地”出炉。这些身边俯拾皆是的美,随处可遇的浪漫,与丽水大力倡导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大力打造的“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的城市新形象一起,成为摄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 今年8月中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经过深入考察与严格遴选,最终将全国第一个综合性、地级市级别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桂冠授予丽水。专家组成员、国家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常祥霖在实地考察后感叹:丽水山山皆是景,村村皆入画,绿谷文化的魅力,让人炫目。从这方水土走出去,丽水摄影打开了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摄影艺术殿堂的通途。 精彩喷薄而出,平台面向世界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徐肖冰、侯波、邵华、陈复礼、简庆福、钱万里、单雄威、王健材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摄影家,以及马来西亚摄影家冯标干一行,美国休斯顿摄影代表团等先后频繁来到丽水采风创作,丽水在摄影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1986年,丽水第一次举办全国性摄影大赛。大赛的冠军奖品为当时价格超过万元的哈苏相机。后据证实,这次摄影大赛是全国最早的奖金突破万元的摄影比赛。 ——2003年12月31日,中国第十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在丽水举办,这是地级市第一次举办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 …… 高规格的影赛和影展,为丽水摄影界创造了与世界顶级摄影家直接交流切磋的机会,丽水在打造摄影文化品牌方面的知名度、操作能力和未来发展,越来越被看好。丽水市与中国摄影家协会签署的《关于共同举办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的协议》,就是双方在多次密切合作中,尤其是通过1999年和2003年两次在丽水举办国内最高规格与档次的大型摄影艺术活动的检验后,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丽水市委、市政府建立的充分互信关系的体现,更是对未来有无限精彩可能的期待。 揽尽风雨,力求新意。创新创业劲头十足的丽水人,继续化大力气、投大资金、建大队伍,不遗余力打造国际化摄影平台。我国第一家专门的摄影博物馆——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将于明天正式开馆。一批珍贵的史料,如英国作家德贞写于1873年的《脱影奇观》、1844年的《格术补》手稿等,都在这座年轻的博物馆里一一呈现。据了解,博物馆已通过捐献、购买、复制、代藏、借展等形式征集到各种摄影实物和资料1000多件,其中既有生产于1937年的老式木制座机这种国内目前现存最早的摄影器材,也有毛泽东、白求恩等使用过的相机等珍贵展品。丽水百姓还可以从真实再现“悼念毛主席逝世大会”、“打通梅山背工程”等场景的老照片,追忆影像处州的峥嵘岁月。 从绿谷一路踏出芬芳文化的丽水,自筑平台,拾级而上,不断给世人惊喜。以国际化展会平台为依托,“北有平遥,南有丽水”不再是一种冀望,而是名副其实的肯定。从瓯江九曲十八弯的滩头,括苍山郁郁葱葱的林海,仙霞岭崎岖险峻的山道和乡间清幽恬静的村舍田野走出来的丽水摄影,登高望远,芳名远播,充满了无限精彩与可能。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2 20:05 , Processed in 0.10252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