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安徽日报》实施了新一轮的改版创新。在编委会制定的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中提出:以图片带版面,以版面带新闻。举全社之力,提高党报新闻图片质量。这是一次观念上的突破。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措施到位迎来摄影春天 图片作为一种新闻载体,它是视觉感触的新闻。把新闻摄影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报道样式,并使之成熟起来,发挥独特的无可替代的新闻传播作用,不仅是新闻摄影改革的一件大事,也是当前整个新闻改革的一个方面。《安徽日报》在新一轮的改版创新中,力求将摄影报道放到与文字报道同等重要的地位。适合摄影报道的新闻就用摄影来报道,而不是单一用文字报道包揽;并且把重要的摄影报道放到版面适当的、显著的位置,以充分发挥摄影报道的独立载体作用,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在编委会制定的改版创新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12项的保障措施,其中第八条十分明确,要求:“大力推广‘图文并重、两翼齐飞’‘以图片带版面,以版面带新闻’的理念”,要求原则上每日各新闻版特别是A1要闻版要有主打新闻图片、次打图片,质量上乘的新闻图片安排在版面的显著位置,直至头条。并指出,对于适合摄影报道的人物或事件,用大幅照片或组照,以图带文。同时,所有重要图片都精心制作新闻标题。这是一项项操作性很强的措施,为图片的应用创造了空前的办报环境,按照摄影美术部同志的话说,摄影记者的春天来了!事实也证明了这项措施的出台,确实使报纸面貌和图片用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摄影部的几位主力记者平均稿酬在编采人员中名列前茅。多拍片、拍好片、拍质量好的组照已蔚然成风。过去等米下锅的现象已得到根本性改观,有时围绕一个报道主题,社内外各类照片就多达上十张,发稿时挑选的余地大了,无形中也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竞争局面。 品牌栏目亮出视图榜样 这次改版创新在栏目设置上是一次整合,一批可有可无的专栏专题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以编辑部精心打造、读者喜闻乐见的栏目。作为图片报道一块,《安徽日报》分别在A1版、B1版和B3版开办“江淮新风貌”“江淮聚焦”“皖风徽韵”三项新闻摄影大赛。一年多时间,三项摄影大赛共收稿件三千余篇,见报600多篇,既开拓了图片稿源,又提升了图片质量,同时也为报社增加了广告收入,真可谓一举三得。 专题摄影版作为新闻视觉化的延伸和扩展,是新闻摄影以整体形式呈现给读者并为报纸带来视觉增效的一种手段,已为全国绝大多数省级党报所提倡,它与新闻版图片形成短线与长线的互补。为此,我们又在C4版每周推出半版“目击”,这是《安徽日报》在寻求舆论监督突破上的一个创新。这个栏目多以批评曝光为主,抨击社会不良现象,直面生活中的假丑恶,并且均以本报记者拍摄的题材为主,在报社内部已成为一块广受欢迎的好栏目。除此之外,围绕图片报道一块,我们还在B4版开设“视线”专版,设立了“百姓相册”“佳作赏析”“精彩一瞬”等等栏目,从可读性、可视性和提高欣赏品位方面为读者提供一流的摄影佳作,以期在报纸的可读性和服务性上作点尝试。 加强策划引领图文并重 一张报纸办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编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一年多来,围绕实施方案,各部门殚精竭虑,加强策划,报纸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一过程中,摄影记者和通讯员寻找到了自己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过去,摄影报道缺少统一策划,如今加大了策划力度,使新闻摄影在本报重大、典型宣传和日常新闻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击”“视线”摄影专版见报的专题摄影,大多经过精心的策划,因此获得的好稿最多。值得一提的是,摄影报道策划已从记者个人策划到部门策划迈向报社整体策划的新高度。 过去,摄影记者大多等待分配任务,发稿压力较小,干多干少只要奖金不比别人少拿就心安理得。现在情况变了,坐办公室的少了,在外跑的多了;干私活的少了,研究题目的多了;孤芳自赏、闭门造车的少了,相互交流、寻求提高的多了。眼下,摄影部美术部在编辑部内可说是最忙的部门之一,摄影记者不愁好照片发不了,好题材找不到,积极性空前高涨。实践证明,改版创新所形成的机制为摄影记者这一办报生产力的充分释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产关系。 队伍整合全省资源 结合改版创新,在建立通讯员队伍上,我们做了一些尝试,经过细致考察,在全省各地市共发展摄影通讯员200余名,其中特约、骨干摄影70人。目前《安徽日报》摄影队伍由本报记者、特约摄影、文字记者、摄影骨干通讯员、摄影爱好者和子报摄影记者组成,形成立体作战的态势和网络。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摄影记者,先部门聘用,干得好可以考虑报社正式聘用,享受集团在编人员的同等待遇;对《安徽日报》驻各市记者,实行新闻图片采集工作量化考核,逐步提高图片的稿酬;要求摄影美术部对重点摄影骨干要互通信息,加强指导策划,组织拍摄。对受聘担任特约摄影的人员实行每月一考核,量化指标,刚性管理,他们全年完成工作指标的每人奖励1000元,年终被评为“十佳”新闻摄影工作者的再奖励1000元。还要求集团所属各系列报要向《安徽日报》提供优质新闻图片。《新安晚报》《安徽商报》《江淮时报》《安徽法制报》各确定一人作为《安徽日报》的特约摄影,要把最好的图片在第一时间供给《安徽日报》使用。可以说,这支队伍在《安徽日报》实施了新一轮改版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拓宽了新闻摄影的表现领域,又加快了摄影报道的时效性和可读性。 改版创新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其中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强调“图文并重”,并不是要求图片在版面上与文字报道平分秋色,也不是单纯地追求图片数量越多、篇幅越大越好。要克服那种强调图片多而且大的片面认识,确立“用准用好”的原则。也就是说,对于优秀的新闻照片,看准了,要敢于突出处理,用大用好用突出。 (作者是《安徽日报》摄影美术部副主任)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2 20:12 , Processed in 0.070854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