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时政新闻摄影的细节魅力

2008-1-3 10:46| 发布者:| 查看:410| 评论:0|原作者:庞兴雷|来自:《中国记者》杂志社

  如何提升时政新闻摄影作品的感染力是新闻界一直在探讨的话题。从广义上讲,国内、国际上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事件都属于时政新闻的范畴;而从狭义上讲,时政新闻常常特指有关重要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新闻报道。
  在摄影范畴内,细节就是细腻描绘人物、事件以及社会环境、自然景色的镜头与画面。尽管细小,但有特色;尽管稍纵即逝,但常常是点睛之笔,精彩的细节往往反映典型瞬间。细节使时政新闻摄影插上灵动鲜活的翅膀;细节也使时政新闻摄影更有故事性、更具冲击力。
  花絮性新闻细节
  花絮性新闻在新闻事件中常处于配角地位,但往往以细节取胜。
  一般来讲,正襟危坐式的首脑合影是记者捕捉的重头戏。合影结束领导们要离场了,还有精彩镜头吗?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日报》记者杨世忠拍摄的《面向和谐未来》(图一)在《人民摄影报》第15届(2006年度)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摘得“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此幅照片还入选“影响2006-CCTV年度十大新闻图片”。
《面向和谐未来》的图片说明也很有特色:“2006年11月5号,北京人民大会堂,在刚刚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等与会各国元首和代表,以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姿态面对世界的聚焦。”
  其实,这张照片拍摄的就是一个许多人忽视的领导人拍完合影后将离场的精彩瞬间。
  画面背景细节
  寻找合适的拍摄角度,将新闻人物与其所处的现场环境有机融合,不仅可以交代背景,使一张照片容纳更多的新闻信息,而且可以巧妙地用事实说话,渲染主题,起到很好的效果。
  2006年9月7日,第22个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亲切看望师生,并和五年级学生一起上课。随行采访的新华社记者姚大伟从教室门缝里抓拍到的图片《温总理到小学听课》(图二),角度新颖。画面教室后墙黑板上的贺卡,孩子们争相回答问题高举的手臂、温总理和蔼可亲的笑脸相互映衬,凝成一个生动瞬间。
  2005年5月1日,连战在上海出席晚宴,晚宴现场有“欢迎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宴会”的字样。新华社记者刘颖别具匠心,利用长焦镜头选取“中国”两字为背景,拍摄了连战演讲的镜头。画面干净,寓意深刻。
  2005年5月9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及夫人陈万水携同亲属在湖南省湘潭县射埠镇巨鱼村,分别祭拜长眠在这里的曾祖父宋炳生、祖父宋德明和祖母宋文氏。当时在场的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拍摄的《回故乡》(图三)非常美,宋楚瑜母亲等随行人员在乡间小路上姗姗而行,背景是绿油油的稻田,前景是几片朦胧的绿叶,一派田园风光映入读者眼帘。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2 22:49 , Processed in 0.070553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