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导演、摄影创作访谈

2008-4-2 11:35| 发布者:| 查看:650| 评论:0|来自:人民摄影网

   * 你作为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生,作为“第五代”的电影摄影师,你现在回想起来,或者你认为在电影创作上摄影师跟导演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而且是让你站在摄影师的角度上来讨论这个问题。

 #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因为我十几年没有干摄影师的工作了。现在考虑问题很容易站在导演角度上。


 * 现在把你的位置和思维转换到摄影师的角度上,是比较矛盾,而且有很大的困难。
  这个问题可以不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你作为一个电影导演,你认为跟摄影师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合作方式?或者是你们在创作中怎么合作可能更好一点?

 # 就一般而言,导演与摄影师是同事`合作者、伙伴、朋友,这是一般概念性的说法。实际上,这里牵扯到一些特别具体的一种感觉。我现在合作的摄影师都十分融洽。  当然我目前为止合作的摄影师都是“七八班”的同学。要说我自己切实的体会,就是故事片摄影创作的摄影师,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想着“戏”。这是我最深刻的地体会。我当年拍摄《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的时候就有这种体会。


 * 哪个“戏”,你说的是哪个“戏”?

 # 影片中想要拍的那个“戏”。戏剧的“戏”。就是摄影师不但要完成摄影本身的工作,而且还得了解戏,懂戏。并且在创作中时时得想着为影片人物塑造服务。这是我现在的基本想法和体会。我现在回过头来反思摄影师的工作,我以前做摄影师这方面我觉得做得还不错,但是至今合作过的摄影师也有不太注意这方面的工作。

 * 那你所认为的“戏”,就是指影片的叙事,想着人物形象,想着人物塑造?

 # 对;摄影要为“人物”服务,一定要为“人物”服务。因为我们通常讲的摄影师创作,理论上讲都是要为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服务。通常讲摄影师跟导演的关系也都是朋友关系、哥们儿、合作者。因为,现在电影摄制组已经不可能说是一种纯官方的合作关系。今天电影的拍摄中的摄制组组成已经都十分自由化、自主化。不像以前那样给你分配人来,硬性将一些人组合到一起拍戏,这种情况已经不存在了。

 * 那时完全是拉郎配式的。

 # 为完成电影厂的拍摄计划,制片主任给你分配一些人来,这其中你还得十分小心的处理人际关系,比较微妙。现在都是志同道合的人,因为都是朋友,来了以后就都不再谈个人关系了,如果说现在在摄制组中,哪个摄影师还跟导演在现场“打架”,就比较可笑了。通常出现这种情况的往往是一些“草台班子”的电视剧。现在一般自己组合形成的摄制组,尤其是故事片的摄制组,都比较正规,都不存在这种在合作关系上的矛盾。以前的时候这还是一个主要问题。

 * 人主要的精力放在跟导演处理“关系”,没有精力搞创作和艺术上的合作。

 # 那么,反过来说创作上,艺术上的合作,我自己是非常深切的体会就是摄影师一定要想着影片中的“人物”。如果摄影师仅仅是想着摄影`画面和技术上的问题,或是他到了拍摄现场后,他只考虑摄影自身的东西,当然,这没有错,这是摄影专业的东西。但是,很容易在导演的心里面会有点觉得不太舒服,甚至产生矛盾和隔阂。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拍摄现场的演员位置。通常,摄影师都希望给演员定一个位置,因为这是一个光区,演员进门,然后走过来,然后站住,说台词。练习几遍没问题,摄影师,演员都十分熟悉,开拍。实拍时演员走过来,第一遍,差了半步。因为,演员一演戏有的时候顾不上那么多,尤其是一些不是很有经验的演员,实拍时与试的时候差半步。站住之后怎么办?差一点,再来一次,摄影助理甚至摄影师就会提醒演员再来一次。第二遍,演员因各种原因又走过了半步。两遍之后,通常,作为摄影师来讲就容易去过去很郑重的提醒演员:“你可不能再走过了啊,否则,我们的摄影焦点也会有问题,你一定要记着这个位置,绝对不能再走不到或者走过。我在这儿给你搁一个东西,你一定要记着这个位置”。我呢?这时我从导演的角度上反对摄影师这样反复提醒演员,我认为这样是在干扰演员,而且我反对这样的做法。我一般在现场碰上这种情况马上就会上去干涉,会对摄影组说:“行了,行了,差不多就行了,不要再说了,你们自己去调整”。而且,我马上就跟演员说:“你不要想这些,不要受这个干扰,该怎么演就怎么演”。这就是我的体会。 [FS:PAGE]
  但是,拍摄时有的摄影师是这样的。他为了追求画面的完美,追求构图的精确,追求光线的到位,他一定要求演员按照他的那个感觉一定要走位,不到位,他就认为别扭,他老觉着别扭。一停机,首先他自己就皱着眉头,表示不太满意。你要知道,摄影师这时的脸色,是演员第二个看的。因为在拍摄现场,导演一喊:“停”,演员第一个看的人就是导演。第二个看的是摄影师。如果演员这时看到摄影师皱着一脸眉头,那种特不满意的样子,演员就会有心理负担。导演也觉着不舒服啊,看到摄影师这样表情不对,那就会再拍一次。其实这样弄和反复的结果是造成了演员更大的心理负担,越弄越紧张。在演员的心目中,位置似乎成了很重要的东西,形成很大的压力。然后,演员一进门,他就琢磨。你能在现场从他的眼睛里面看出来走神。

 * 对,这时演员光想着位置多么重要,反而忘记了表演。

 # 所以,我很强调这一点。为什么我要求摄影师要特别了解影片的故事,了解影片的“戏”,了解影片中的人物,尤其要了解故事片中那种最本质的东西。
  我至今仍然认为:第一,一个好的摄影师包括他的工作班子,副摄影,摄影助理,应该是全方位,全能的,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艺术上。他们应该给演员提供非常宽松的创作环境和广阔的创作空间。绝对不会由于技术问题和现场操作问题,构成对演员表演和表达人物情感上的障碍。具体来说,他的光线区域布置就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可以在技术的控制之内。因为电影摄影绝对不是呆照摄影,绝对不是平面构成,演员差半步,少半步没关系不是一个问题。摄影师完全可以调整,用他的摄影机的那种运动和整个的感觉去调整。当然,有不满意的地方,没关系,我们可以再拍。
第二,摄影师工作班子,他的副摄影,他的摄影助理,他的焦点员工作都十分重要。尤其是焦点员,对于固定的焦点永远是拿皮尺一拉,就到这儿。如果是人物运动的,焦点变化就会很大,就会虚。这时焦点员如果没有把握,他就会告诉你:“导演,没把握”。你说没把握怎么办,你还得再来一遍。我们拍多少那都是次要的,拍多少胶片都是次要的,只是一个钱的问题。最重要的实际上是现场演员的一些表演,那是不可能重复的。
  我们今天只是知道,演员现在要哭了,要来情绪了,要表演一段撕心裂肺过程,这戏不能拍两次,只能拍一次。哪怕我今天就只是拍一个走路的特别简单的镜头,常常最好的状态也就是那几秒钟。最自然的状态也就是那几秒钟。如果我现在拍得次数很多,常常在大量的条数中选择。最后,你就会发现,实际上,任何一个哪怕很简单的镜头都有不可重复性。你拍十条,在剪辑台上你看这十条时,它必定有一条是最舒服的。而其它的这九条都不能达到这个效果。电影表演其实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它确实有很多地方是不可替代的,不可重复的。不是说你的主观想象怎样,现场怎么调动,各部门怎样努力工作,拍摄出来的这条就会最棒,其实不见得是最棒的,技术上可能是最好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5 11:31 , Processed in 0.01599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