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叶文龙: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张

2008-5-9 09:34| 发布者:| 查看:1239| 评论:0|来自:摄影网


叶文龙的《后天》系列作品之一 

叶文龙的《空山新雨后》系列作品之一

    年轻的“奥赛”金奖得主

  今年6月初,温岭市青年摄影师叶文龙收到了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简称“奥赛”)寄来的贺信。在第16届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评选中,他的作品《后天》在创造未来专题组中获得金奖,另有两件作品《练习》获得创意组铜奖。此前,天台摄影家张望曾在“奥赛”中获得金奖,叶文龙又一次为台州赢得了这一殊荣。

  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始于1992年,是由奥地利超级摄影学会主办,以主赞助商哈苏冠名的国际摄影沙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摄影沙龙。近年,“奥赛”每年吸引一百多个国家的专业摄影师参赛,每年参赛摄影的作品有5万余幅。第16届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分四次评选,各组共产生199枚奖牌,叶文龙能在强手如林的“奥赛”中获奖,这是很难得的。

  叶文龙,这位不到30岁的年轻商业摄影师,实际上堪称是“获奖专业户”了。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至今,他的作品在各类影赛影展中获奖、入选上百次,其中在全国性的影赛、影展上获奖、入选就有30多次,如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入选、第一届2006丽水“瓯江行”全国摄影大奖赛银奖、第二届美丽中国风光摄影大赛入选(共3张)、第四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奖赛优秀奖、“第六届影像中国·走进柳州全国摄影艺术大展”入选、第十三届佳能杯亚洲风采全国摄影大赛入选等等。

  “凤凰”起步  《艺术的阴谋》伴我成长

  近日,在叶文龙先生的工作室内,记者采访了这位“金奖”摄影师。   

  叶文龙很早时候就表现了对摄影艺术的痴迷。同村人有一部“凤凰205”的老相机,叶文龙当时感觉神奇极了,经常借来相机拍拍。直到1996年初,他才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也是“凤凰205”,共花了他384元钱。叶文龙记得很清楚,那是他整整一个学期从自己的生活费中节省下来的。第二年,他又买了一台可换镜头的“海鸥DF1”相机,这是台二手机,只要200元。有了这两台相机,叶文龙经常带着它们东走走西逛逛,拜师求艺,琢磨钻研摄影艺术。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多年后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时,除了感谢帮助自己走进摄影艺术之门的各位老师和影友外,叶文龙认为,自己能在摄影艺术上取得那么一点点成绩,与1998年以来不断地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是分不开的。

  1998年以来,叶文龙在摄影创作之余,经常恶补美学、艺术学、哲学等方面的书籍,如丰子恺的《艺术趣味》、《艺术与人生》、《艺术修养基础》等系列谈艺作品、《徐悲鸿讲艺术》、丹纳的《艺术哲学》、朱光潜的《美学》等等,其中何清的《艺术的阴谋》一书他特别喜欢,读了好几遍。这些图书为他今后的创作打下了美学基础,奠定了他对美学追求的方向。“我特别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我想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独特的路子。”他说。

  叶文龙的一组20来张《空山新雨后》的黑白照片,就是他美学观的一个具体体现。这组照片摄于乐清境内,叶文龙记得很清楚,那是2005年初的一天,他在雁荡山的山溪边玩时,天公不作美,竟淅淅沥沥下起了雨。一切景色都笼罩在烟雨朦胧之中,显得十分迷蒙。这正是自己想拍的,于是他拿着相机“咔嚓、咔嚓”地拍起来,连吃饭也忘记了。溪、山、雨、树……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但是,在叶文龙的镜头里,却仿佛有了生命,那种雨后青山叠翠、涧中瀑飞的空灵意境,让人忘不了,也难怪这组照片特别受到评委的青睐,常常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叶文龙搞摄影,忘我是出了名的。有时候为了追求最佳拍摄点,他上上下下跑来跑去不下几十趟寻找理想的拍摄点,肚子饿了都不觉得。有一年冬天下雪了,为了到方山拍摄雪景,他早上5时就出发,独自一人上山拍摄。在山上,面对大自然的造化,他忘却了时间的存在,直到被两条狼狗紧追,才逃下山。但是他终于拍到了几张自己满意的作品,其中一张后来还被《大众摄影》杂志以一个页面的篇幅刊出。[FS:PAGE]

  “麦莎”台风登陆温岭时,街上积水成河,三星大转盘也汪洋一片。为了记录这一历史性的画画,叶文龙穿上雨衣,乘电梯到三星大转盘附近的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大楼顶楼,准备从这个比较恰当的角度,拍下这一难忘的景象。此时雨骤风狂,雨衣根本起不了多少作用,身子淋湿了,叶文龙顾不上,还是飞快地按着快门,拍下了这一难忘的瞬间。后来,这一幅《“麦莎”来临时》也在《大众摄影》杂志上以一个页面的篇幅刊出。

  为了追求别样的独特的视觉效果,叶文龙常带着相机、三脚架,带着干粮、帐篷等,孤身一人到海岛上拍摄,全套设备加起来,重达25公斤以上,背上背下够累的。有一年夏天在石塘三蒜岛上拍摄,他的脚被蚊子所叮的包密密麻麻的,回到家里奇痒无比,搔痒后溃烂了,靠吃药打针一个星期后才好。

  最好的作品永远都是下一张

  勤奋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叶文龙说:“无论是使用传统的摄影技法,还是使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只要有思想、创意和个性,便能充分展现‘不可能的可能’。”年轻的叶文龙坚信,要多拍多看多思考,才能出好作品,“最好的作品永远都是下一张。”他凭自己的创意将别人司空见惯的风景,拍出迥然不同的美来。

  他的一组《温岭的海》,就让人叹为观止。霞光初起,礁石间海面上云气蒸腾;海水抚摸过的光溜溜的礁石上,闪着蓝色的幽光;霞光染红了海面,海潮在涌动……他拍摄的温岭的海是有生命的海,或静谧,或澎湃、浩瀚、博大……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潮来潮去,千古如斯。“摄影作品是作者思想的延伸,不仅仅给观者带来审美的愉悦,最好还能引起他们的思考。”叶文龙介绍说,这组照片,不少是他在弱光环境下用慢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我希望拍出潮涨潮落、宇宙万物轮回的感觉来,我希望将时间引入画面,以影像的方式记录时间、留住时间,把不可预见的、人家看不见的风景表现出来。”

  作为一个年轻的摄影家,叶文龙对于器材并不迷信,虽然他有较好的器材设备,但是他认为,对于摄影者来说,器材并不是最重要的,够用就好,一个优秀的摄影者是不应片面追求器材的,“真正重要的还是肩膀上的头”,“摄影者更重要的是如何以摄影技术、摄影语言,传达自己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我希望作品给观众以更多的想象空间。”同样,他也不过分看重参赛获奖,认为这只是证明自己能力的一个方式,有好照片,就如金子一样,总是会发光的。在2004年之前,叶文龙只是默默地在学习,在“悟”摄影,尝试着摄影技术的各种可能性。2004年后,他才开始广泛地参赛、投稿。

  除了去过一趟西藏搞创作外,叶文龙坦言,自己经常的拍摄创作点,基本上都在以温岭为圆心半径约100公里的圆周内,“重要的是,如何使拍摄点常拍常新。”

  希望这些作品能引起观众对环境问题的思索

  “作为一个摄影者,摄影不能以取悦观众为目的,更多的还要力求以图像引起社会的关注。水滴可以穿石,哪怕这种力量是微弱的。但是,千万个摄影者的努力将会唤起社会的强烈关注,起到一定的社会效应。”

  在风光摄影注重中国风格的同时,叶文龙在创意摄影中有着以干预社会的小小“野心”。这次的获奖作品《后天》、《练习》就表达了他对世界、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在数码作品中,他经常为一幅作品的诞生苦思冥想,或者请师友分析、总结,指正缺点。有时候为了一幅成功的作品,他经常在电脑中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那幅金奖作品《后天》就是在台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孙敏、秘书长朱连明等的指点下,多次修改定稿的。这幅作品看似平平淡淡,却非常耐人寻味,素材既有雾中的温岭,还有街上买的鹅蛋,窗子就是叶文龙工作室的窗子,此外还有他在西藏拍摄的鹰击长空的照片。当这些要素被有机地结合到一个画面中时,效果就出来了,“后天,当城市变成了钢筋水泥的森林,大气被污染,我们看不到绿色,鹰也没有地方下蛋了,只好下在钢筋水泥房子的窗台上。后天,人的生存环境、动物的生存环境值得我们关注,值得我们思考。”[FS:PAGE]

  《后天》系列作品中还有一幅作品的素材是温岭市九龙汇商业街。马路上两个向前的白箭头之间,一个戴着绿色领带的白领男子愁眉苦脸地坐着钓鱼。远处,天上乌云翻滚。“后天,城市的快速发展将使我们失去闲情,环境的污染也使我们远离诗意,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引起观众对环境问题的思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3 04:39 , Processed in 0.133469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