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竣工了,鸟巢开张了,中国人准备好了,奥运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尽管我们大多数人没有机会近距离用相机记录下那些辉煌的时刻,但即将产生的大量奥运影像需要哪些保障,北京奥组委为来自全世界的奥运摄影师们提供了哪些便利?还是让我们随着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媒体运行部摄影服务处处长赵迎新的介绍去了解一下。

刘彬 摄影
影像中心:一站式服务 将在奥运报道中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北京奥运主新闻中心(MPC)近日正式开门迎客,这个坐落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建筑面积达6.3万平方米,是奥运史上最大的主新闻中心。 位于MPC地下一层的“奥组委·柯达摄影服务中心”拥有3000平米面积。这里分为两部分,摄影工作间和柯达影像中心。摄影工作间共有206个席位,排列有序的工作间统一制作成白色,装有不同标准的电源插口、网线等,工作间两侧安装有液晶电视,可供摄影师奥运会期间及时收看比赛直播。新闻中心在奥运史上首次采用网络地板和线缆暗埋方式,保证办公环境更加安全、舒适和整洁。 围绕在工作间周边的是柯达影像中心。这是柯达联合佳能、尼康两家公司为摄影记者提供各种服务的场所,柯达赞助了免费供摄影师使用的100台电脑及传统胶片冲洗、数码影像处理、刻盘、打印等服务。佳能和尼康公司则提供相机免费租借、简单维修及冲洗服务。 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本届奥运会是第一次把摄影工作间和柯达影像中心合并成一个大工作间。合并的目的是为了资源共享,让空间利用率更高。“以前从摄影工作间到柯达影像中心还需要一些时间,但是现在更方便了,在这一个空间,既能借到器材,又能发稿,还能享受到厂商提供的各项赞助,所有问题在一个空间里解决,这就是成功之处。”赵迎新说。
摄影位:争取到的合理 相对于主新闻中心摄影工作间的固定面积和固定工位,各个场馆的摄影位的布局和安排需更科学合理、周到方便。媒体运行部曾找了很多有奥运会管理经验人,也找了很多专门采访奥运会的摄影总监,和他们进行交流。综合他们的建议,加上此前的调查和以往的经验,与场馆方面做了大量协调工作,让奥运会各个赛场的摄影位布局更加合理。 比如公路自行车,原来只允许摄影记者登上两辆广播车拍摄,但6家大通讯社都希望能登车拍摄。摄影服务处和自行车联盟、技术代表协商:“自行车是最早的一个室外比赛项目,选手会经过天安门、长城等北京最有标志性的建筑景观,各大通讯社都很重视,派出了比以往更多的采访阵容,这对于自行车联盟也是个很好的宣传,所以希望能增加一辆广播车。”结果还真顺利谈下来了。 这样的协调工作很多,既要保障电视台的利益,也要充分照顾到平面摄影师的需求。许多摄影沟的位置就是经过几次谈判,在充分的论据和坚决的态度下争取来的。当然,有的时候必须做出让步。比如有广播电视机构要求做一个遮挡的小棚子,以免摄影记者举起相机挡住电视转播。“我们总归是合作的,转播非常重要,必须保证机位,但是我也说,摄影记者需要工作,必须给他们工作的机会和条件。因为奥运会四年一次,一些历史性的瞬间很难再拍,我们也能希望每个好的瞬间都有相机记录下来。” 如今,各个场馆的摄影位已准备就绪,并且经过了测试赛的检验。赵迎新说,就目前来看,她觉得北京奥运会的摄影位布置不次于雅典,比如国家体育馆设置了许多地沟摄影位,这在雅典是没有的,而这次的地沟摄影位都安了电源,工作做得很细。
摄影经理:放下相机 在主新闻中心建设和各场馆摄影位协调的同时,每个场馆的摄影经理也通过全国甄选而逐步上岗。奥运会期间,这些摄影经理将组织志愿者,为摄影记者提供各类服务。摄影经理一共约有80余名,基本上都是男性。因为赛事工作强度非常大,需承受的压力也会很大。 原本摄影经理的招聘要求是,有新闻摄影经验,最好是体育摄影经验,沟通能力强,英语流利,有很好的团队管理能力。但中国搞摄影的人,愿意放下相机做这个事情的不多,而且,摄影人英文好的也不多,于是就把挑选的范围放宽了,原本要求“最好有体育摄影经验”,换成了“有新闻背景”即可,但是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管理经验和责任心都很重要。目前来讲,摄影经理各自带领的团队都很不错,唯一的问题是要在前期给他们做大量的培训。给摄影经理的培训主要有两个系统。第一,知道摄影记者需要什么,需要什么合适的位置,他们是怎样的工作状态;第二,整个摄影服务的奥运会的机制。我们与世界各通讯社签署了《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协议》、《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协议》,还有一些国际奥委会的要求,谁有优先权,谁没有,都有政策和程序,这些都要一点点灌输。摄影经理的工作很辛苦,把最好的位置给别人去拍摄,明明知道那个位置可以拍到很好的照片,但仍要各司其职,不能去拍照。[FS:PAGE] 赵迎新表示:“到奥组委以后,我掌握的是所有大的通讯社的报道情况。他们对奥运会的运行概念,投了多少力量,他们是如何做的,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掌握了那些有价值的东西,现在我非常熟悉。从管理层面来说,收获很大。”其实,对于每一个奥运摄影的参与者来说,摄影不仅是拍照和完成任务,还有与同内外同行交流,开阔眼界等许多机会。更多未能直接参与奥运拍摄的摄影人,也能从他们的影像中了解奥运,了解体育摄影及其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