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冷线”如何“跑”出“热”新闻

2008-8-16 10:54| 发布者:| 查看:505| 评论:0|来自:中国记者

作为“跑口儿”分工,总会有些记者被安排到平时人们不太注意的部门,这些战线一年能见报的稿件非常有限,因此被称之为“冷线”。

诚然,跑“冷线”新闻资源有限、上稿难,容易影响记者的积极性。然而就有一些记者,默默坚守在“冷线”上,积极思考、调研,用巧妙报道手法在“冷线”上“跑”出了广受好评的“热”新闻。

“冷线”能不能“跑”出热新闻?如何“跑”出“热”新闻?除了精神上的坚守和执著,记者在思考和操作中应该如何突破?如何在“冷线”上拓宽视野、结合现实热点?很多时候,记者需要的其实就是多想一些、多做一点。本期就和您一起关注这个方面。

“冷线”不仅出好新闻  也能出“独家”

         罗链浩

“冷线”和“热线”并不能成为影响记者新闻稿件质量的理由。一个勤奋、善于思考的记者,不仅能在“冷线”中跑出好稿,而且由于关注“冷线”的记者较少,往往会出独家新闻。最近几年,笔者在涉农报道上,作了一些探索。

寻找与“国计民生”的最佳契合点

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目前宁波市的农业在全市GDP中所占比例只有4%,85%的农民“洗脚上田”从事二三产业,“三农”报道这条“冷线”上要出大稿、好稿的难度很大。为此,我尝试寻找新闻与“国计民生”的契合点。

今年1月,宁波市统计部门公布了上年度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这组数据中提到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虽然这个数字在报告中显得很不起眼,却引起了我的注意。马上咨询省统计部门,得到的答复是:这个数字在全省已跃居首位,而浙江省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则已经是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这是个很大的新闻!我连夜赶写了消息,第二天又马不停蹄走访了部门领导和专家,把报道提升到宁波市调整农村发展战略成果的高度,从城乡统筹战略中寻找农民收入提高的深层次原因。很快,《农民收入85%来自二三产业》《农民收入也靠“钱生钱”》《“输血造血”支农惠农》《农民增收依然任重道远》等稿件陆续见报。

近年来,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新闻在报纸上有所增多。但在很多城市党报,这些报道往往以“自上而下”的形式出现,读起来比较枯燥。我和同事们在基层作了一番调研,发现在很多地方,民企支持周边村的情况较为普遍,其中还有很多感人故事。于是,我们推出了“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栏目,让企业主和村民共同讲述结对故事,《483位“阿康哥”的热望》《令人欣慰的“三本账”》《一个企业家的村企情结》……一个个充满感情的故事叙述引起了广大城市读者的关注,引发一场关于感恩的讨论。

“反弹琵琶”寻找新闻亮点

 “冷线”上的新闻稿件如果直观表述,往往不具有太多的新闻性,加上本身与读者距离较远,往往被列入可发可不发稿件行列,久而久之,跑线记者就会对这类新闻失去兴趣。如果记者逆向思维一下,如果没有这个新闻事件会发生什么?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水利新闻除了在防汛抗旱显得“风光”外,平时大多局限在各类工程建设上,专业性较强,很难引起读者兴趣。我在这类稿件上尝试了“反弹琵琶”的报道方式。前不久,水利部门对宁波市现有水域作了一次调查,如果按常规,最多是对报告中的数字进行一番解读,但这样显然很难给读者一个直观感受。于是,我就考虑如果没有足够的水域,宁波将会出现什么状况,在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基础上,专门就有关地区水域减少出现的状况进行深入调查,让群众谈感受。根据调查结果,我采写了《儿时的河埠头正在离我们远去》等文章。见报后,很多读者打来电话说这些稿件读起来很亲切。他们还举报了不少地方填占、堵塞河道的行为,并对城乡水网建设提出建议。我把这些建议全部反馈给有关部门,并对处理结果进行跟踪……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一些地方城乡供水经常出现紧张状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也采用逆向思维,着重从水源地保护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以此引发老百姓的关注。去年以来,先后采写了《农业清洁生产遏制蓝藻恶魔》《明天,我们还能用上多少水》《瞻前顾后,聊聊用水误区》等文章,说的大多是老百姓身边小事,但却无一不与水源地保护有关,把一个专业性问题转变成了一个“百姓话题”。

用情感和细节吸引读者

2006年和2007年,《宁波日报》连续推出“走进欠发达村”和“乡村行·寻找感动”栏目,对20多个从未报道过的经济薄弱村进行“新闻扶贫”,我担任主要的策划工作。乡镇和村的新闻本来就不好写,经济薄弱村更是“冷线”中的“冷线”。

在报道中,我们注重挖掘农村干部群众淳朴、诚信、执着、坚毅的精神,着力描述他们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的艰辛故事,做到以情动人,以细节吸引人。在《不弯的脊梁里》一文中,我写道:在宁海胡陈乡车家村,民居虽然有好有差,但周边却很少有垃圾杂物;房内大多简陋,却收拾得干净停当;村民穿着朴素,却显得十分精神……村民车伟斌吃力地扛着一大袋土豆到溪边清洗。这些稿件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短短一个月内,所有村都获得了企业资助。欠发达村报道的成功,使不少记者对乡村报道这条“冷线”有了重新认识,采写了大批可读性很强的稿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3 17:28 , Processed in 0.07068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