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共抓改进
1.理论层面:延伸新闻内容,补形象之不足 文字说明要围绕新闻图片展开,不能离图万里,同时,又要图文并茂,忌讳就图论图。 (1)交代新闻背景 如果不知道新闻背景,有许多新闻是难以体现其价值的。新闻图片也是一样。此时有必要在图片说明中对新闻背景进行交代。如: 题为《人事动荡拖累康佳彩电发展》的新闻(2007年8月22日《北京青年报》)配发了家电卖场中康佳彩电专区的图片,而其图片说明“当年曾跻身‘彩电三雄’行列的康佳近年来的业绩难如人意”则交代了康佳的前世今生,读者可以对康佳的尴尬境地加深认识。 (2)揭示新闻意义 一些图片所体现的意义是潜在的,如果不和文字联系起来,会觉得这张图片用得毫无道理。如: 在去年8月17日~20日“好运北京”综合测试赛期间,北京市采取了单双号限行的措施。一张交通高峰期的照片被用来做主打图片(2007年8月19日《法制晚报》)。但图片说明阐述了其意义:“京广桥附近的路面上,行驶中的公交车和出租车比例加大。”揭示了限行当日市民的响应。 (3)补充图片内容 有些新闻图片,比如两个人谈话的图片,在谈什么内容,就需要用文字进行补充介绍。如: 大西洋上生成的飓风向加勒比海沿岸的国家逼近,各国进入警戒,也因此影响了居民和游客。(2007年8月19日《法制晚报》)采用的图片是很多人拿着行李聚集在一起。图片说明对此进行了补充:“18日,飓风来临,在濒临加勒比海的开曼群岛,居民和游客正在等待乘飞机离开。” (4)渲染某种情绪 在一些特殊的新闻事件发生时,用带有感情色彩的文字重复形象语言,能使图片更具冲击力。但这一般只适用于能引发民族情感的重大事件,如果在日常新闻中动辄使用,会使以报道事实为己任的新闻失去其公允性。 (5)适当评论新闻 评论在一张报纸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报纸有专门的评论版面或栏目。但一般被拿来评论的话题都是具有社会性的,有些新闻的分量达不到如此规格,只需三言两语点评一下即可。这样的评论就可以放到图片说明中进行。如: 婚庆服务中有很多猫腻。(2006年10月12日《北京晨报》)这条新闻用的是一张资料图片做配图,画面是以百合花为前景的婚礼,新闻时效性不强。图片说明简短点评:“圣洁婚礼的背后,隐藏着婚庆公司多少猫腻?”既表明了立场,又使一张本来意义不大的配图提升了使用价值。 2.操作层面:编辑和记者深入沟通,求短求实 一般来说,撰写图片说明是编辑的职责。要写出一个好的图片说明,除了把握上面提到的五个方面以外,编辑必须与摄影记者深入沟通。有些摄影记者很注重画面艺术,但不会用笔头讲话,而编辑不能深入到一线进行采访,就应该和记者进行深入沟通,从而更好地编辑新闻。 要写好一二百字甚至几十字的说明,并不容易,必须突出主要事实,内在逻辑严密,文法通顺达意。图片说明要简练,只要图文及义就可,不必叙述跨度太大。要使画面跳跃起来,就必须杜绝图片说明中的八股模式,尽量少用或不用“图为”、“体现了”、“表示”、“这是”之类的词语。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17 00:58 , Processed in 0.01621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