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辩经”如何

2008-9-24 11:47| 发布者:| 查看:667| 评论:0

    笔者曾在塔尔寺见过辩经的场面——数百位喇嘛分几排坐在大经堂院内,有喇嘛不断从队伍中跳出,搓着手掌朝另一队伍中某一喇嘛伸出手臂,向对方提出尖锐的佛经问题要求其答辩。被挑战者不甘示弱,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甚至反诘……当观点得到对方的赞同或有更高的见解让对手服输时,双方便会握手言和。经堂院内的辩经此起彼伏,尽管辩经言辞激烈,常常会争执得面红耳赤,但争辩总是围绕学术主题进行,并不存在个人人身攻击。辩论双方因在众目之下开诚布公地辩经,始终是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输赢与否须得到大家的公认。喇嘛个人学识的高低在辩经中俱显无遗。相传当年唐玄奘取经印度,在当地曾多次在激烈的辩经过程中脱颖而出,终成令佛教界景仰信服的大法师,辩经因此流传至今。
    摄影界学术上的一些争论,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陕西华南虎照事件不断发酵,喧嚷虚耗8个月后才水落石出。不提耗费的社会资源,公众与舆论仅仅囿于虎照为假的论断,一些细节却无从得之。
    虎照真伪看似是个简单事件,却演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一场以信息和真相为节点的角力。作为一个引起争议的公共事件,信源的真实、信道的畅通以及信息的开诚布公尤为重要。在事件初期,一些认定照片有假的影友被扣上了“意气用事”的帽子。假如周正龙真的用相机记录下了野生华南虎而非“年画老虎”的话,那么在当时就不妨效仿一下辩经会——正反双方进行一场公开、透明、公平的辩论,双方均可以出示底片、电子文件和老虎年画等证据,现场进行细节的论述。
    信息公开是事件可以得到检验的重要前提,公众不需要暧昧的态度和有效信息的遮蔽。客观现实的公开和畅达才不至于出现旷日持久的胶着。有道是理越辩越明,辩经的最大优点在于公开、公平并以理服人。通过辩论去正确认识某一事物或问题,这种争衡最终达到的是开阔视野、统一认识的目的。华南虎事件看似已经尘埃落定,但是反思、纠错与净化却不能止息。在类似的假照片争议再次发生时,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辩经”的哲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17 00:58 , Processed in 0.01622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