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各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利益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多样化趋势继续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需要及时报道和解释,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有待调解和疏导,众说纷纭的社会舆论亟待引导和把握,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对新闻媒体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对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如何善解、善待、
善用、善管新闻媒体提出了新课题。破解这一课题,才能不断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才能不断增强社会舆论的引导能力,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新闻宣传战线的首要的政治任务,新闻媒体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全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又要在具体实施中锐意创新,突出重点,提升质量,真正把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深入人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扎实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一、善解新闻媒体 新闻是重要的意识形态,是在一定思想理论和价值观指导下,经过对客观事实的选择、提炼、加工,对社会生活比较系统、定型、自觉的反映,在“用事实说话”中,表达的是一种“无形的意见”,对受众起着舆论引导的作用。新闻媒体作为新闻的传播者,是一定阶级、政党等特定群体的喉舌工具,反映他们的主张和观点,维护他们的立场和利益。只有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新闻媒体的性质、功能、职责,才能真正重视和切实加强新闻宣传工作。 从性质上看,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喉舌,不是社会公器。社会公器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的一个口号。喉舌工具与社会公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反映了不同阶级、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对新闻媒体性质和作用的不同认识,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的根本对立。我们的新闻媒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反映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肩负着党和人民喉舌的职能,是由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我们绝不能把新闻媒体视为游离或独立于党和人民之外的大众媒体,更不能站在对立面来看待。 从功能上看,新闻媒体要坚持新闻宣传与信息传播的有机结合。新闻宣传与信息传播是新闻媒体的两大功能。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新闻宣传是信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传播的一般属性和特点,但它又是一种独特的传播形式,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和规律,不能与一般的信息传播混为一谈、等量齐观。新闻宣传强调意识形态属性,更加注重时效性,更加关注社会效果。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新闻宣传与信息传播的关系,实现新闻宣传与信息传播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功能和作用,决不能用新闻宣传取代信息传播,更不能以信息传播取代甚至否定新闻宣传。 从职责上看,新闻媒体要坚持舆论引导、反对新闻炒作。舆论引导与新闻炒作,是新闻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时两种明显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舆论引导,是坚持正确导向,通过有效把握报道的方向、数量和频率,使新闻报道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改革发展稳定的根本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新闻炒作,则是通过非常规的手段和方式,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大肆渲染和刻意煽情,谋求轰动效应,以达到某种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灵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新闻炒作违背新闻工作的正确原则,是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干扰和误导,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必须坚决反对,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 二、善待新闻媒体 长期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犹如蜜蜂一样,辛勤地从事新闻的采集、传递、加工和宣传。各级新闻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思想理论宣传深入浅出,海西建设宣传浓墨重彩,对外对台宣传卓有成效 [FS:PAGE] ,先进典型宣传催人奋进,重大主题宣传有声有色,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把握得当,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福建能有现在的发展氛围、发展态势、发展局面,新闻媒体功不可没,值得全社会的信赖和尊敬。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应当进一步关心媒体、支持媒体、善待媒体。 善待媒体,就要讲平等、重沟通。与新闻媒体打交道,既不能拉关系、走后门,也不能敬而远之、避而远之,更不能不理不睬、无可奉告,甚至“防抢、防盗、防小报(记者)”。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信任新闻媒体,相信我们新闻队伍的主流是好的,能够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全面性、客观性、公正性,是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可以依赖的队伍。不能以偏概全,要善于与新闻媒体交往、交流、交朋友,而不是另眼看待、视为另类,甚至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要及时指导,而不是一味指责;要常吹风打招呼,而不是出现偏差后只管打板子。 善待媒体,就要讲尊重、重支持。对新闻媒体报道,既要强调宣传纪律,又要尊重媒体按照新闻价值规律去寻找宣传工作和新闻报道的结合点,在重要性、新鲜性、接近性上做文章,将宣传任务转化为新闻选题,做到围绕宣传中心、主动服务大局、密切联系实际、有力引导舆论。反之,如果采取简单地灌输式宣传,空洞说教,吓跑了受众,宣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不论是对中央新闻单位,还是省、市、县媒体,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都要为媒体采访报道提供必要的方便和条件,对那些妨碍阻挠正当采访,甚至扣压证件设备、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要协调有关部门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 善待媒体,就要讲宽容、重改进。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要严格遵守宣传纪律,杜绝原则性的错误。然而,快节奏的新闻工作中,一些小差小错难以避免。出现一些情况时,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与新闻媒体一起查原因、找问题,帮助改进工作,给予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创造适度宽松宽容的工作环境。当然,宽松不等于放松,宽容不等于纵容。要小事讲宽容,大事讲原则。要着眼于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把创造宽松工作环境与严格执行宣传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宽严适度、宽严相济。 善待媒体,就是讲关心、重服务。广大新闻工作者长期夜以继日奔波在采访现场,奋笔于案头灯下,他们的敬业精神应当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应当得到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切实关心帮助新闻工作者,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切实维护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新闻工作者协会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行业管理,发挥独特优势,创新工作机制,真心实意地为新闻工作者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发挥好党委、政府联系新闻界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善用新闻媒体 新闻宣传工作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现代社会,宣传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能不能把宣传舆论工作抓在手上,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掌握 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运用新闻媒体统一思想、宣扬主张、教育群众、推动工作。可以说,是否善于用好新闻媒体,是党委、政府领导水平、领导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体现。 一要发挥好新闻媒体正面宣传的作用。正面宣传,是指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对社会发展中积极、健康、光明的内容,进行肯定性、赞扬性报道和评价。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方针。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发挥好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作用,哪个地方就能形成团结和谐、昂扬向上的舆论氛围,就能有效凝聚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做好十七大的宣传工作是头等大事,善用媒体,就是我们要善于运用媒体的力量,发挥媒体各自的特色,从栏目设置到主题策划,从调兵遣将到战役布局,都要精心筹谋,精心部署,精心实施,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宣传部门和新闻工作者要带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七大精神内涵、实质,紧紧围绕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任务,深入宣传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自觉性、坚定性,深入宣传各地各部门各方面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入宣传干部群众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辉煌成就,调动积极因素,激发创造活力,把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伟大事业上来。 [FS:PAGE] 二要发挥好新闻媒体热点引导的作用。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利益主体多元,利益关系复杂,社会矛盾交织,各类问题易发多发。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如果处置不好,容易引起社会秩序混乱,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善用媒体,就是我们要善于运用媒体的力量,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或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发布准确信息,及时表明党和政府的立场态度、处置意见和工作进展,在关键时刻、重大问题上一定要牢牢掌握话语权,积极主动、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沿着理智、建设性的轨道发展,不给小道消息和谣言提供传播空间。 三要发挥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体对社会上存在和发生的矛盾、问题,进行揭露性、批评性、建议性报道和评价。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评议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对于促进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善用媒体,就是我们要善于运用媒体的力量,积极开展科学、依法、建设性、有领导的舆论监督,对那些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违法现象,对那些因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予以揭露和抨击,更好地发挥针砭时弊、弘扬正气、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作用。 四、善管新闻媒体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利益主体多元,利益关系复杂,社会矛盾交织,各类问题多发多变,这不可避免地在新闻宣传领域有所反映。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宣传工作与迅速发 展的形势还有许多不相适应,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报道不严密,甚至出现虚假新闻,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在今年7月8日播出的《纸做的包子》报道被证实为虚假新闻,令人震惊,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有的对问题了解不够全面,只反映某一方面意见,以偏概全,使舆论监督的效果打了折扣;有的为了猎奇,追求轰动效应,抓住一些没有普遍意义的个例和特殊事件,刻意渲染、大肆炒作,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特别是个别媒体的记者利用舆论监督要挟批评对象,索要财物,牟取私利,败坏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声誉。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要加强管理、严格管理,管住管好,努力培育锻造一支党和人民信赖和满意的新闻队伍。 一要深化教育。要坚持党管新闻的原则,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增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四个意识”,打牢理论路线、政策法纪、群众观点、知识素养、业务工作“五个根底”,发扬爱岗敬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严谨细致、勇于创新“六种作风”,真正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正派、纪律严明,坚决抵制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报道和不良广告“四大公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二要健全制度。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推动新闻事业发展,既要靠思想教育、靠道德自律,更要靠制度规范、靠机制约束。推进制度建设,既要坚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三堂会审”等制度,又要针对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逐步建立新闻采编人员考核录用制度,抓紧建立和实行新闻媒体刊发报道新闻实名制、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报道活动回避制度、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分开制、公开纠错制等制度,建立完善奖惩制度,努力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内部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机制,用科学的制度和机制引导人、约束人、激励人。 [FS:PAGE] 三要严肃纪律。新闻媒体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党的新闻宣传纪律,反对见利忘义、自以为是、违规违纪。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材料,用事实说话,严禁道听途说、以偏概全、虚构事实。要客观公正,以事实为依据,以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律为准绳,防止主观臆断、感情用事、强加于人。对有争议的问题,要全面、辩证地观察、分析,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坚持以理服人;拿不准的问题要及时请示,涉及重要、敏感问题的稿件要送审,不宜公开报道的问题可通过内参等途径反映。 四要强化监督。新闻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要接受群众监督。各地、各新闻单位要向社会公布有关制度规定,公开监督举报电话,畅通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渠道。对接到的举报电话、收到的群众来信,要专人管理、责成处理,并及时公布查处结果。要注意加强同社会各方面的沟通,主动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 善解、善待、善用、善管,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善解是前提,没有善解,就无法善待、善用、善管;善待是关键,不能善待,就谈不上善解,也不能善用;善用是目的,善解、善待、善管,归根到底是为了善用;善管是手段,做不到善管,疏于管理,就无法做到善用。随着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宣传战线要切实肩负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历史重任。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创新的思维、进取的精神、求实的作风,用活管好新闻媒体,以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来提高新闻宣传水平,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确保十七大精神的宣传贯彻卓有成效,深入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3 23:48 , Processed in 0.072016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