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难忘的记忆 宝贵的财富

2008-10-15 12:28| 发布者:| 查看:465| 评论:0

2008北京奥运会给中国与世界留下了什么?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绿色、科技、人文奥运理念的实践,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借鉴;在广泛思考和梳理奥运遗产的背景下盘点奥运宣传报道,将收获怎样的职业高度,后奥运报道及其更长远的一个时期将获得怎样的启迪与思路?

有人说此次奥运报道具有思想之美、文化之美、拼搏之美,人文之美;也有概括认为奥运报道获得了同样精彩的奥运金牌。规模、力度、时效;理性、激情、视野,第一时间报道赛事,不少赛事报道本身就张扬了奥林匹克魅力与精神,表现了总体的全面、平衡与思想意义。

“记者是一座桥梁”。据记载,1936年柏林奥运会首次使用电视实况转播,而此时,中国才派出第一名采访奥运会的记者。北京奥运会前曾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媒体如何报道这次奥运会很大程度上决定世界在未来多少年内如何看待中国。欣慰的是,奥运会提供了认识、了解中国的平台,也给了媒体间接触、合作的机会。对媒体的开放、服务,也赢得赞誉。

亲历奥运,收获人生。回眸奥运宣传报道,一些特点印象深刻。

娴熟运用言论。权威高度,旗帜鲜明;设置议题,引导舆论。赛程的每个节点、热点新闻事件,评论有感而发、短小精悍。最具直观、速度优势的电视、网络如此,纸媒也发挥出色。

人文视角更多运用,更多记者关注、抒写赛场内外的人性光辉。关心金牌,又超越胜负与金牌,体现对失利者的理解、宽容、安慰;反映国民心智成熟。从运动员的微笑、泪水到个性表达,从文字到图片,细节观察、捕捉独到、精致。

新闻职业道德更加体现集体的自觉与有意识。表现出对唯金牌论和非理性采访的痛惜与反思。大家注意到,某些媒体记者或主持人的提问触痛了运动员,也惹得网民批评。比如,有失利者因“刻薄追问而难堪落泪”,有的“被逼迫承认‘愧对祖国’”,还有的被莫名安上“心存杂念”;他们希望这样的媒体“退烧”,摈弃狭隘、势利、肤浅、伤害,代之以尊敬、感激、平和、温情;还有的干脆归纳出奥运几大伤人采访,希望记者警醒。经验与思考都是财富。

国外也有媒体的报道体现热门人物的冷思考,令同行们颇有感触。从新华社8月16日播发的《为何美媒体给菲尔普斯“泼冷水”》一文中我们看到,美国媒体对于“八金梦圆”的“泳坛一哥”也非一味“捧杀”,也有“多种声音”。总之是在给这位奥运冠军充分肯定基础上,从历史的、科技的、赛制的,个人的、社会的以及项目特性等多方面寻找距离“奥运最伟大选手”的差距与不足。

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经济实力、体制保障,思想观念变化的软硬件成就了北京奥运,然而,在为“倾倒、震惊、奇迹、不可思议”等包围与自豪的同时,我们无疑应该时刻保持清醒,媒体更需在此时传递理性。

奥运标准、制度设计,环保努力、质量要求、文明水平、统筹管理等,怎样推广到其他方面、不同领域?体育报道怎样继续国际化历程?在奥运后呈现的更加专业化、多样化态势中,体育新闻特有的内涵与魅力怎样更加有效地去开掘?人的情感、精神,美与尊严等人文性内容更多进入体育报道,体育报道怎样不断丰富、好看?当更多普通人开始热爱体育,下决心“锻炼锻炼”时,镜头能否更多转向他们……这些,与“奥运报道能为体育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报道带来什么”等命题一样,也是后奥运报道需要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方面。

让我们向奥运学习和谐、竞争、公平、民本、礼仪、坚守、理解、开放;为此发挥媒体最大最好的宣传、传播效应。(文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4 00:21 , Processed in 0.17178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