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舆论先声,回应时代命题”。一个学习宣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6月20日视察人民日报社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正在新闻宣传领域展开。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分析了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着重强调了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从五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中央宣传部23日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坚持以《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理论工作者从《讲话》中无不感悟到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认识到《讲话》是我们做好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纲领,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新闻媒体必须回应的一个时代命题”。认为《讲话》“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整体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体现了执政规律和新闻宣传规律对新闻宣传工作的具体要求”。思考在新形势下怎样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党性原则,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更好地统筹国际国内发展,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切实将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落到实处,迈出新的步伐,取得新的成效;思考怎样把握信息化的历史机遇,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应该说,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新闻界较长时间以来一直进行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有成功经验,也仍然处于探索过程之中。学习宣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五点要求”上下工夫,就有了保障,有了实现的路径。我们应该理清思路和方法,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效,走出新的、有特色、有创造性的路子。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特别注意从国内国际事件的相互联系、转化、作用等方面把握报道基调与走向判断。 新闻学中,“引导能力”是附着于一些关键词上的,比如实效性、权威性、影响力、公信力等。传播的主观愿望,要切实收到引导、影响受众的客观效果,必须依靠吸引、触动、打动、感动、感染等心理认知与甄别过程。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思想、文化需求包括哪些方面?“重大信息能否及时发出,重大理论、实践问题能否敏感回应,群众的切身利益能否快速感知、呼吁、帮助解决,假恶丑现象能否揭露、鞭挞,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能否主动设置,面对社会矛盾能否及时说话……” 一个具有共识的实例是:气壮山河的汶川5·12大地震抗震救灾中,新闻舆论力量充分显现,全方位公开、透明,及时、准确的报道,疏导了情绪,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重要一页。有权威评论认为,这一生动实践,见证了舆论引导的实效和威力,为我们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供了重要经验,带来许多启示。 各地新闻宣传界的学习讨论情况反馈表明,大家认为,学习《讲话》关键还在于学以致用,把讲话精神贯彻到今后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去,落实到各项重大主题报道和公共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以及其他新闻实践中去。最终的检验的尺度和目标依然是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宣传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使其更加入耳、入脑、入心,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4 00:12 , Processed in 0.07091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