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一个基本原则:新闻照片必须讲述真实”

2008-10-20 12:37| 发布者:| 查看:640| 评论:0

———美国《托莱多刀锋报》摄影记者造假事件的思考

 

2007年4月15日,美国《托莱多刀锋报》(Toled o Blad e)副主席、执行总编RonRoyhab发表题为《一个基本原则:新闻照片必须讲述真实》的告读者书,公布了该报关于摄影记者Al lanDetrich新闻作品造假事件的调查结果,并且作出了正面积极的回应。

  一、事件回顾

  Allan Detrich新闻照片造假事件的败露始于3月31日刊登的一幅棒球赛场照片。由于该棒球比赛是Bluff ton大学棒球队自经历3月严重车祸以来的首场赛事,很多媒体摄影记者都进行了现场拍摄。比赛前,该棒球队员们围在一起,为在车祸中丧生的5名队友祈祷,背景是赛场围栏上悬挂的标有5名队友球衣号码的布幅。这是个非常感人的场面,因此很多摄影记者都将其收入镜头。4月2日,有摄影记者将Al lanDetrich拍摄的画面与其他摄影记者拍摄的同一现场画面做了对比,发现在其他摄影记者的画面中,在标有19号的布幅下都有一个穿着蓝色牛仔的人的双腿露出来,唯独Al lanDetrich的画面没有这一“多余”的细节(对比照片见图1)。

  



  这个细节证明Al lanDetrich对图片进行了修改。《刀锋报》随即在4月6日进行了图片更正并向读者道歉,同时展开对AllanDetrich的图片调查。4月7日,Allan Detrich提出了辞职。

  RonRo yhab在告读者书中公布了调查结果:自2007年1月,Al lanDetrich提交了947幅照片,其中有79幅照片经过了数码修改。在这79幅被修改过的照片中,有27幅同时发表在该报纸质版和电子版上,另有31幅只发表在该报电子版上。①

  二、“无关紧要”的修改与新闻照片的真实原则

  AllanDetrich从1989年作为摄影记者加入《刀锋报》至今,累计获得包括美国报业联合会等组织在内颁发的上百次新闻摄影奖,并且曾在1998年以报道受性虐待的儿童系列照,入围普利策奖候选名单。

  AllanDetrich的造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和恶劣,他对图片的修改通常在于,“抹去图片中不需要的人、树枝、杆、电线、电源插孔以及其他背景物件。而在某些图片中,他添加一些物件,包括树枝、灌木丛等。”比如那幅彻底改变他摄影生涯的棒球赛场照片,他抹去了与主题无关的一个人的双腿,这样可以使画面显得更干净,从视觉效果上来看显得更完美。

  在另一幅他曾做了修改提交上去但并没有发表的作品中,他添加了一个在空中的篮球(对比照片见图2)。在拍摄体育画面的时候,由于拍摄的高度或角度以及镜头焦距等限制往往很难将球与队员拍摄进同一画面,而一张只有球员没有球的照片不仅现场的紧张感气氛很难表现出来,而且缺乏作为新闻作品必备的完整性。

  在另一张发表在2007年3月19日电子版上的照片中,他抹去了画面背景中的一根电源线(对比照片见图3),因为那段白色的电源线在黑色的背景下显得很扎眼,容易将读者的视线集中到它的上面。抹去它,凸现报道的主体对象。

  ……

 文字记者在选择新闻素材的时候,会去掉那些与报道主题无关的内容,这是必需的;那么,摄影记者过滤掉那些与报道主题无关的对象或者将现场本来有之而没有摄进画面的对象添加进画面,似乎与文字记者对新闻素材的处理做法是异曲同工之道,为什么后者就是一种违背新闻道德的做法呢?

  《刀锋报》的读者也有同样的疑惑。RonRoyhab在他的告读者书中写道:

  “读者问我们为什么要把这种无关紧要的修改看得这么重,这有什么错?

  我们的答案很简单:这种行为是不诚实的。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新闻必须准确呈现真实。”

  真实,是新闻学里谈得最多的词之一。一个看似简单,做起来却难的一个词。《刀锋报》给了我们一个关于“真实”的很好的诠释。

  有近172年历史的《刀锋报》(创于1835年12月19日)在美国内战时期曾受到过林肯总统的青睐,2004年以揭露越战美军暴行的系列调查报道《BuriedSe crets,BrutalTruths》获得普利策新闻奖,2005年又以揭露俄亥俄州“硬币门”事件(Coing ate)的调查报道获全国最佳调查报道奖(nat ional headl iner award)。②有着这样成就的《刀锋报》这样解释对真实的要求:“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刀锋报》的读者期望看到的是对新闻事件的准确报道。因此记者和编辑不允许通过篡改引语或者修改事件来增强其戏剧性效果。摄影记者和摄影编辑不能以数码手段修改照片内容以使影像看起来更具有冲击力或艺术性。”③对于摄影发展来说,数码技术绝对是一种进步。但同时,它却带来了以技术的进步威胁新闻真实的可能性。Al lan Detrich用来修改照片的正是photoshop这一非常普遍的电脑图片编辑工具。胶卷时代对图片的修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在数码时代,利用photoshop工具,任何删除或添加都变得轻而易举并且天衣无缝。如果不是其他记者在同一角度拍摄了画面,如果没有产生疑虑进行对比,恐怕AllanDetrich的作品依然是完美而真实的经典作品代表。[FS:PAGE]

  



  1991年,面对数码时代的到来,美国新闻摄影记者协会(theNationalPressPhotographersAs so ciat ion)制订了一个“数码处理的伦理道德规范”(DigitalManipulationCod eofEthics),所有该协会成员都必须签字作出承诺。规范写道:“作为记者,我们相信,准确是我们职业的指导原则,因此,我们相信,无论以任何手段修改图片内容都是欺骗大众的错误行为。

  “作为摄影记者,记录社会、将社会影像作为历史纪录进行保存是我们的责任。数码技术的出现对于影像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摄影记者协会重申我们的基本伦理原则:准确是我们职业的基准。我们相信,追求公平准确的新闻摄影准则应该成为衡量如何进行数码摄影的标准。在美国新闻摄影记者协会看来,修改新闻摄影内容违背了我们的伦理标准。”④

  


  《刀锋报》也是该协会成员之一,对于Al lanDetrich的不诚实行为,该报发言人Luann Sharp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零的容忍度”。有媒体质疑说AllanDetrich对图片进行的修改都仅限于一些微小的细节,Luann Sharp回应道:“既然你可以修改照片上一个微小的细节,是不是也可以修改一个更大的地方呢?根本就不应该进行任何程度的修改。”⑤这与上述美国新闻摄影记者协会的规范是一致的。

  事发后,《刀锋报》删掉了Al lanDetrich在电子版上的所有图片,封存了他在报社资料库里的图片。由于《刀锋报》与美联社是共享资源,美联社也在4月6日撤掉了Al lanDetrich在其资料库里的所有50张照片。

  Allan Detrich并不是唯一一个被发现造假的新闻摄影记者。

  2003年,《洛杉矶时报》摄影记者Brian Walsk i将两张伊拉克战争照片合成一张,并发表在该报和其他报上,被读者发现后遭到解雇。

  2006年,《夏洛特观察者报》(Th eCharlot teObserver)摄影记者Patrick Schneider因为修改了一张火灾现场照片中天空的颜色而被解雇。

  几周后,一名黎巴嫩摄影记者AdnanHaj也因修改照片被路透社解雇。⑥

  无论是像AllanDetrich和Patrick Schneider那样只是修改了微小的细节,还是像Brian Walsk i那样进行相片数码合成造成严重失实,都违背了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原则也是RonRo yhab告读者书的文章标题:“新闻照片必须讲述真实”。

 真实是新闻摄影赢得公众的唯一之路

  在报业发展受到来自其他传媒冲击的现在,真实不仅仅是一种信念,也越来越成为报业生存发展的资本。

  据2005年世界年鉴公布的结果,《刀锋报》发行量排名全美81名。⑦到2006年3月跃居到全美77名。⑧但随之而来的2006年8月发生的劳工纠纷使《刀锋报》失去了俄亥俄州传统蓝领和西北工业领域的不少读者。现在All ianDetrich的造假事件再一次损害了报社与读者之间的信任,面对这一危机,《刀锋报》不得不重振“真实”的口号来修复与读者的关系。在告读者书中,Ron Ro yhab不仅表明“报社有专业的记者每天努力工作,以文字和图片为读者传递发生在社区里的事件真相”,而且“发誓会做得更好”。⑨

  



  新闻摄影作品造假的问题在我国也同样存在,与真实背道而驰的背后不乏有利益的关系,但是与美国媒体对真实的整体认识相比,更存在对真实的理解偏差。

  2006年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中曾被评选为经济与科技类金奖作品的《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被网友质疑为拼接照,后来当事人也承认了这一点,但认为,“根据老摄影教材的内容,同一时段拍摄的拼接片是合理的……我认为这种拼接并没有改变画面的物理结构。”

  另有一名摄影记者在评价该作品记者的“添加组合”行为时说道:“一张新闻照片,你用软件调一下亮度什么的没有什么,但是你拿去参赛时在上面加东西,作为一个职业摄影记者这么搞怎么行?”⑩

  AllanDetrich因为去掉了妨碍画面完美的细节而辞职,Patrick Schneider因为修改了天空的颜色被解雇,看起来似乎都是与调节亮度一样的“没有什么”,却都是不真实的。

  1994年美国橄榄球运动员辛普森被捕后,时代杂志刊登了一幅他被捕后在警察局拍的正面照,但是正是通过调节照片的亮度,形成了一个阴影,使辛普森在照片中呈现出阴险的表情(对比照片见图4)。这个事件成为当时最轰动的造假事件之一。美国新闻摄影记者协会评价道:“他们(时代杂志)将照片从记录变成了他们想要的东西。这是在制作编辑,不是在报道新闻。呈现出来的看似真正的照片,实际上却是假的;公众因此感到受到欺骗,这是必然的结果。时代杂志损害了公众对他们的信任,也使所有记者的可信度受到了损害。”輥輯訛“作为摄影记者,我们正在失去公众对我们的信任。

  他们不再相信他们看见的一切。电脑使影像变得可以任意更改。这种更改在电影、广告、电视节目、杂志中随处可见。正如Wi l liam J.Mitchell在《重装的视角,后摄影时代的视觉真实》(TheRe c onfiguredEye,VisualTruthinthePost-PhotographicEra)中指出的,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如何界定影像属性的范式转变。影像不再是固定不变的图像,变成可移动的图素的流线集合,这也正在改变我们怎么理解摄影的角度。但是记录式的摄影新闻是真正摄影术留下的最后的痕迹,也是我们的底线。”

  “没有公众的信任,我们就一无所有。”輥輰訛看到什么,记录什么,呈现什么,对于呈现出来的影像不作任何修改。这就是新闻摄影的真实。也是摄影新闻赢得公众信任的唯一之路。■

  (本文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资助)

  注释:

  ①RonRoyhab:AReporttoOurReaders:A basicrule:

  Newspaper photo s musttellthetruth,April15,2007

  ②http://en.wikipedia.org/wik i/Toledo_Blad e

  ④http://www.nppa.org/professional_development/

  business_practices/digitalethics.htm l

  ⑤⑥To nald R.Winslow:Toled

  oBladeDiscoversDozensOfDoctoredDetrichPhoto s.

  New sPhotographer Magazine.2007

  ⑧So urce:AuditBureauCirculatio n.Bythelargestreported

  circulation,asreportedtotheAuditBureauofCirculation。

  http://www.info please.com/ipea/A0004420.html

  ⑩《“改革第一爆”惊爆了啥?———“华赛”奖遭遇“造假风波”》http://new s.xinhuanet.com/new media/2006-04/06/co ntent_4387681.htm

  EthicsintheAge ofDigitalPh otography

  http://www.nppa.org/professional_development/self-  training_resources/eadp_report/ethics.html

  (文章来源:人民网——《新闻记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4 00:23 , Processed in 0.15579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