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很多专题形式的摄影,其实只是某种形式的分类收集,真正灵活运用多种摄影语言去构建宏图巨制的专题并不多见。分类收集相对于语言复杂的专题来讲优势显而易见,操作简易、容易完成、成本低、易于展示与销售、目标清晰……当然,也正是由于语言的单一,也使得这种收集无论数量有多么庞大,结构也不会庞大,在影像的丰富性上,自然要少许多。
大体上分析分类收集的主要特征可能包括题材相对统一和语言相对统一等几个方面,既然分类来收集,那么这个分类就很关键,收集起来的影像,也必然在某种程度上有很大的关联性,形式相关、内容相关、时间相关等。而语言相对统一则既包括视角、色彩、影调等客观技术,也包括个人情感等主管因素。很多人拍专题用同一个相机、同一只镜头、同一种胶卷的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国内这类专题的例子非常多(或者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就不多说了,现在介绍一个德国摄影师拍摄的中国吧,他收集了许多中国人睡觉的片段,并把这与沉睡的中国与崛起的巨龙之类的话题联系在一起(有没有自我拔高的意思?),无论意义是什么,至少看上去很有趣。 德国人贝尔恩德·哈格曼,2002年移居上海,经常到上海街头去拍摄那些在极端条件下睡觉的中国人,并逐渐添加到自己庞大的摄影集当中。他的网站sleepingchinese.com刊登6、7百幅类似的照片,并分类为酣睡(Hardsleepers)、轻睡(Softsleepers)、群睡(Groupsleepers )等类别。酣睡者在哪都能睡得很香,轻睡的则需要一个舒服的垫子或者枕头之类,群睡是与他人——无论是朋友、家人或完全陌生者——一起睡眠的人。 每当到上海闹市溜达时,我都要带上自己的相机。因为在每个角落,你都能发现在奇怪环境下摆出古怪姿势的打盹者,甚或呼呼打鼾、酣睡不醒。他们都不用垫子和枕头!他们是中国得以复兴的缘由,其平静、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令我着迷,贝尔恩德·哈格曼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解释自己拍摄的理由。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4 04:27 , Processed in 0.118984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