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奥林匹克国家摄影队一员

2008-11-17 01:48| 发布者:| 查看:533| 评论:0

    罗更前,资深体育摄影记者、新华社摄影部体育新闻摄影采编室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体育摄影学会副主席。从事摄影工作24年,曾采访过三届夏季奥运会、两届足球世界杯、两届冬季奥运会、三届亚运会。个头高,人缘好,被同行亲切地称为“大罗”。
    奥运会结束的第二天,记者拨通了大罗的手机,心想这回该有时间给我们谈谈亲历北京奥运会的感受了吧。恰巧他说有一个小时空闲,正想“眯”一会儿,之后还要去开会。16天来,他和他的“战友们”一样,每天奔波于各个赛场,拍摄发稿,一刻不得闲。奥运会结束了也不能歇,还要准备召开这次奥运报道的总结会。没办法,记者于心不忍地占用他宝贵的一点点休息时间,他也收起困意,在电话里接受了采访。

飞人博尔特                            罗更前 摄

 

风驰电掣小轮车                    罗更前 摄

    中国摄影报:您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连续拍摄了三届奥运会,这次是您的第四次奥运之战了,谈谈您的感受吧。
    罗更前:此届奥运会是在我们自己家门口举办,我们更占有天时地利。新华社派出的体育摄影记者人数达到了65个,组成了奥林匹克国家摄影队,与往届相比多了很多“战友”。同时,我们还有一流的拍摄条件和最好的拍摄位置。
   这次的安检工作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北京奥组委很理解摄影记者的工作性质,所有的器材只在出奥运村时安检一遍,进入各个比赛场馆都不用再重复安检了,给我们省了很多时间。要知道,摄影记者随身携带的器材又多又沉,以前每次都要排大队,奥运期间大家都争分夺秒的,体力上的考验不说,时间上也耗得够呛。这次很为摄影记者着想。而且采访班车的上下车地点离赛场都很近,不用拎着器材走太远,简直可以用“体贴”二字来形容。
    中国摄影报:这次新华社作为奥林匹克国家摄影队来承担拍摄任务,都有哪些方面的要求?您认为达到预期目标了吗?
    罗更前:本届奥运会,新华社承担了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的职责。根据新华社与国际奥委会签订的协议,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的主要任务是必须拍摄和发布中国队所有运动员比赛及领奖的新闻图片,无论预赛还是决赛,无论大项还是小项,无论热门项目还是非热门项目,我们的相机都要无一遗漏地全方位覆盖。同时,因为新华社是世界性通讯社,我们还要求把所有的奖牌都拍到,一块都不漏。无论是国际的,还是国内的所有项目的前三名运动员的比赛场面和领奖都要有照片。这对于咱们摄影记者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外国运动员比较难认,也不确切了解谁有望会获得奖牌,所以把他们的比赛场面拍全是最有难度的。
    每个项目我们都安排两个以上的记者严防死守,如果由于工作失误没拍到必须拍的画面,或有突发新闻时不在场,当时就开掉,毫不留情。当然,我们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大家都珍惜这次机会,干劲特足,每个人的潜力都发挥了出来,只恨分身无术,不能每个项目都拍到。大家都觉得奥运会比赛时间要是再延长点儿就好了,都觉得还没拍够。
    中国摄影报:一张奥运会的报道图片是怎么出笼的,您给介绍一下。
    罗更前:每张图片的出笼,都离不开一支强大的体育摄影采编队伍。除了体育摄影记者外,还需要有精通网络传输技术的现场调度人才、具有现场快速选片、编片的优秀年轻编辑和专业素质较高、经验丰富的体育图片现场签稿人。我们采取的作战模式是,重要比赛场次集中优势兵力全部实现现场编发图片。记者拍到的照片可以通过场内的“红线”即专用网线直接传送给看台上的编辑,编辑编好后再给现场的签稿人快速签发,然后图片“上天”,真正实现采、编、发一条龙的流水作业。确保所有奥运金牌产生的图片都由新华社首先向全世界发出。[FS:PAGE]
    中国摄影报:这种快速传输模式很考验记者和编辑的功力啊,那你们每天的发稿量是多少?
    罗更前:每天2000张以上吧,最多一天我们发了4000多张。这只是发稿量,记者拍摄上传的照片那就多得数不清了。这种全天候流水作业,确实对后方图片编辑的实力和经验是个考验。
    中国摄影报:您主要负责拍什么项目?
    罗更前:我是摄影队唯一一名机动记者。拍了田径、羽毛球、篮球、皮划艇、场地自行车、小轮车、击剑、体操、举重、柔道、摔跤、游泳、跳水、乒乓球、射击、沙滩排球等比赛。每个项目可不止去一次喔。
    中国摄影报:您当过篮球运动员,这次拍摄篮球比赛应该过足了瘾吧?
    罗更前:当然!不瞒你说,篮球场馆我去的最多,一共去了5次。以前一直没机会拍NBA,这次是在咱家门口啊,来的还都是科比这样的大牌明星,机会实在太难得了!怎么也得多拍点儿,能拍多少就拍多少。
    中国摄影报:听说你们摄影记者每个人的器材都价值二三十万,装备的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摄影器材,并且租用了最好的通讯传输设备。硬件如此过硬,拍出好的体育照片来应该没什么难度了吧?
    罗更前: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的发展,对于体育摄影而言,在操作技术方面确实变得相对简单了,记者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拍什么”和“怎么拍好”以及“通过作品表现什么”上,这才是体育摄影的根本所在。精良的摄影器材是优秀作品成功出炉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在同样先进的装备水平下,照片的优劣不仅仅是体现摄影记者技术水平的优劣,更是直接体现他们体育摄影理念和新闻意识的优劣。“好”的标准不同了,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任何时候要拍出一张“好”照片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国摄影报:那您拍到特别满意的照片了吗?比较难忘的是哪场比赛?
    罗更前:牙买加选手博尔特跑男子200米决赛那天我在现场。选的拍摄位置不是正对终点的,而是侧面,以低角度取景,重点放在他冲刺后。他跑完后很兴奋,动作姿态都很张扬,我把焦点锁定博尔特的眼球,照相机上的小红点就像射击瞄准一样,拍出来的眼神和表情非常好,把他拍得特别神气。他是真正的飞人,我为能完美记录、展现这一刻而自豪。
 还有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马琳夺冠的那场比赛。赛前,我就知道他一定会玩儿命去拼下这块金牌,我也预感到他会拿下来的。我特意选取了高角度,能拍到他全身,不至于被乒乓球台子挡住。他打球时的姿态像跳舞一样,两腿飞起来,镜头里还套上了地上的五环标志,球网上还有两个小五环标志,三个五环包围着他,画面很理想。
    中国摄影报:您觉得拍奥运比赛与拍其他竞技体育有什么不同?
    罗更前:奥运会的摄影报道重点与平时的拍摄重点不尽相同。平时,多数体育新闻摄影记者比较喜欢拍摄速度、力量,表现力较强的球类竞技项目,但是对于奥运报道,许多如射击、举重这些动感不强的项目,却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夺金强项,更要用心、用脑去拍摄,因为任何运动员在奥运会夺得金牌后所迸发出的情感都是最具视觉冲击力的,也是读者最希望看到的。奥运会的拍摄更强调团队作战精神,任务坚决执行,分工协作,各负其责。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15 05:17 , Processed in 0.01639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