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完整的文化体系。在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的大形势下,我们有责任用相机对春节进行全面的“深入浅出”的“扫描”,以期为民族的传统文化宝库留下珍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让我们的现代生活更加丰满、鲜活而生动。为了真正实现完整、系统、真实地记录和整理中国年文化的愿望,笔者在此提出“六条原则”,希望能给影友们带来一些选择和把握。这六条原则是:文献性、完整性、叙事性、生动性、地域性和民族性。 文献性:强调纪实性,注重对春节文化体系的整理和记录,关注一情一事,一枝一叶,保持原貌。除了由彩色转化为黑白,或者提高锐度,其他不得有任何对现场的改动,我们必须把最真实的特征和细节原汁原味地传达出来,更不要按摄影师个人意愿摆拍,要忠实于中国年的本来面目,尊重地域不同所存在的不同民俗和禁忌。此外,要注意图片的历史文化信息含量,注重传统文化,同时关注新民俗。 完整性: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做到事象及过程完整。大致有两层意思:一是保障记录的完整性。不仅有大陆和港、澳、台的,海外华人在异乡过年更是难得。二是无论人物或事象,都要尽量详尽,组图结构与故事内容都完整,可将相同的题材一起进行编辑。 叙事性:注重画面信息的叙事功能,关注事件的重要细节。从内容结构上可以是专题、图片故事,也可以是报道摄影。但无论是什么类型,都要注意图片的历史文化信息含量,抓住事象的基本和重要节点进行记录。哪怕一组作品不够饱满和完整,只要事象重要、地域感强烈、民俗文化气息浓厚,单张也具有丰富的叙事功能。 生动性:表现手法多样,具有感染力。强调视觉冲击力和现场感,视觉语言丰富,风格统一,能较好地呈现年文化的某一事象、场景、故事和侧面、细节等。既是对中国年文化的梳理和记录,就要避免和拒绝观念摄影,或单纯的报道摄影。“生动”的同时,也需要强调图片的历史性以及与年文化的关系。 地域性:具有鲜明的地域信息和文化特征。除了“我的第二故乡”(中国人在国外、外乡人在外地),都要遵循民俗事象与故事的本土意思,注意所拍摄内容与环境的关系,丰富地域文化信息含量,强化地域文化特征。而“我的第二故乡”则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把握和理解拍摄:一是以旁观者的角度观看、体验和拍摄第二故乡本土的中国春节事象和故事;二是把主人公角度切入视线,这就需要摄影师注意两地习俗的融合和比较,以形成不同文化的相互映照。 民族性:立足汉民族习俗和文化特征,关注其他同期欢度春节的民族,表现民族节日文化上的特殊性与融合性。从大概念讲,“中国年”就是中国人所过的春节,但考虑到有些少数民族也与汉民族一样过春节,这里面就有多民族春节文化的呈现和融合问题。需要把握精彩事象,表现鲜活、新颖而生动的民族性春节。 作为辅助说明图片的文字尽量做到大众化语言和语境,具有知识性、可读性和故事性。摄影师切记要做现场笔记,同时将民俗事象采访到位,做好记录,完整并系统地写入介绍文章。如果时间紧张或写作不济,暂时无法成文,也要有时间、地点、简单故事等背景描述。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18 17:35 , Processed in 0.03434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