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应当多一些人文关怀

2009-2-4 11:23| 发布者:| 查看:518| 评论:0

 看了李宁源《一名新记者的困惑》的文章后,本人完全能够理解他当时的感受,因为我在最近的工作中也有过相似的经历:上个月,我们这里一名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为了到网吧上网,半夜里翻越学校墙头时手指被剐掉了。事情发生后,我进行了详尽的报道。可报道刊出来后,学校并没有迅速作出积极正确的处置反应,而是采取不管不问的“冷处理”。后来在报社有关人员的劝说下,学校才勉强派人到医院看望。
 此事发生以后,孩子的家长曾极力表示反对进行报道,主要是担心会给孩子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当时我还坚持认为:孩子上的是寄宿制学校,学校理应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应该负有一定责任;我并且“天真”地告诉家长,报道登出来以后,学校方面会很重视,我们还可以让老师来医院给孩子补习功课,向你们赔礼道歉。原以为这样做很得意,可以由此续发一条接一条的新闻追踪报道。
 我为什么这么迫切地“抢”这条新闻呢?我们报纸是一家县市报,今年9月底全面进行了改版,由党报向综合性报纸转型。在这段时间内,我们这些记者们“就像脱缰的马儿”逮住什么拍什么,“干得非常过瘾”,采访秩序稍有混乱。正是这个“乱”时候,我又恰巧得到了这个线索,我们(和版面编辑)哪能轻易放弃呀!在编辑的要求下,我就一再坚持着要做报道,并为此专门跑到病房和他们一再商量;在我的“三寸不烂之舌”的说服下,学生家长才勉强同意报道。可报道见报后,孩子的母亲总来电话责备我说:“学校给每位学生发了报纸让他们学习。我说你不报道吧你非得要报,这对俺有什么好处呢!”原来,在这篇报道见报后,这位手已经落有残疾的孩子,俨然已经成为了学校里一位不爱学习的反面教材,使这个学生和家长都陷入了十分尴尬和难堪的境地。尽管我多次真诚地向他们承认错误,但此事给他们造成的不便,却是我当初万万没有想到的。
  从那件事情以来,我一直都在思考着、反思着:我们记者“抢抓新闻”,为什么还会引带出这样的后果呢?当时应当注意些什么呢?经过一个阶段的思考和学习,发现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我忽略了采访中应当考虑到人文关怀,忽略了报道会给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带来什么样后果的问题。虽然我的报道客观真实,但事后仔细读起来,觉得更像一篇教育其他同学的案例,完全没有起到新闻报道所应该起到的积极的社会效果。
  事后我一直在想,新闻记者只要抓到新闻,可以什么都不去顾忌了么?在这种困惑中徘徊,也是在这困惑中警醒: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要采写一些有新闻价值的报道,而更重要的是,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为社会、为公众提供良好的、亲和的舆论环境和氛围。当初我在报道寄宿学生翻墙断指题材的时候,如果能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想,能耐心地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同时也能客观地了解学校方面的态度,可能也就不会给正在成长的孩子带来现在这样的影响;正像一位老师说的:我们强调新闻记者采访中要有法治意识,要有道德观念,要有职业操守,强调摄影记者的行为要跟上时代的要求,要与国际接轨。在“做人”与“做事”相悖时,首先要选择“做人”。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首先要求媒体高层从工作理念和编辑思想上的转变,从对整个社会的认知责任上的转变,从新闻记者采访行为和方式方法上的转变……
 我们的这个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进步,同时正殷切希望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能从《一个新记者的困惑》中汲取有益的教训,牢记新闻工作者的宗旨,共同把人民的新闻事业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4 16:34 , Processed in 0.10835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