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有内涵,有个性是影像的生命

2009-3-24 12:35| 发布者:| 查看:650| 评论:0|原作者:巩志明

——评张慧安的摄影专题《意象西安》

 

意象西安张慧安 摄

西安摄影师的影像一直有两个特点:质朴、土气。质朴是说记录的方式方法的直接、简单,没个人附加。土气是说记录的对象侧重于农民和城市的低收入阶层,环境侧重于乡下和城市的简陋区域,思维的方法侧重于揭示人和土地(生存环境)的联系。
  还好,张慧安不是这样。
  那么,张慧安是怎样的呢?他的摄影专题《意象西安》让人感觉到他的别致,影像的风格和特质就是不质朴也不土气。虽然他也是土生土长的西安摄影师,但这点让我很惊诧。
  之所以这样,我以为原因有两点:一、张慧安一直都没受西安摄影界生态环境的影响。二、与他美术院校油画专业的学业背景有关系。在中国,一个摄影师不受地域摄影氛围的影响几乎很难,因为摄影人是最喜欢凑热闹的,最容易消磨个性的。另外,中国摄影师里面能画两笔的人还真不少,可是真正油画本科毕业的并不多。坚持自我,不轻易改变个性,从油画中修养影像的气质,流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其实是特别重要的修炼。中国摄影师的普遍问题是文化修养差,视觉追求雷同。因为这样的内因,必然导致太少的人能够坚持自我的道路,张扬个性,一直在自己独特的道路上跋涉,不断攀登。大批的人都成为少数旗帜的追随者和跟班,从而彻底地丧失自我,成为没有视觉思想的简单摄影行者。在今天我们这个世界上,思想永远是最稀缺的资源,有内涵的个性就是影像世界的钻石。
  张慧安的《意象西安》,主观的成分很大,视觉上纷扰凌乱,画面里似乎有一种压抑的固执,很狭窄的光亮在游弋,像在深厚的云层里穿梭的太阳在照耀一样,明明暗暗,起起沉沉,那是他对西安的感受,对故土的爱。固执而纠缠,强烈而压抑,绵延而含蓄。在西安这个现实主义影像土壤特别肥沃的古城,他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
  任何艺术都可以是写实和写意的两种思维和习惯,摄影原本对写实的方法很依赖,尤其是纪实摄影。可是,太多的依赖必然导致自我的局促和压抑,在一幅摄影作品中看不到摄影师独特的感受和视觉个性,你能说它是好作品?我不能!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也有相当一批摄影师拍城市题材时,用张慧安这种比较主观的方法,把城市的影像元素作为介质来标榜自我,彰显个人的视觉追求,像当时上海的北河盟中的一些摄影师,可后来他们觉得那样很没有意思,就回到传统的纪实摄影的轨道上来,有意淡化个人,用最朴素的摄影来强化拍摄内容本身。这样的轨迹可以说是当时一大批人共同的道路,可以简单归纳为从艺术到纪实,这批人出息之后一般都特反感自己当初的那个阶段,个别偏颇者甚至到了谁说他的作品是艺术品他会跟你急的程度。一时间急着给自己找一顶纪实的帽子高高戴着是许多摄影人的共同心理,这其实很悲哀!
  纪实没有那么荣光,如同艺术没有那么卑微一样。要紧的是做好,做到位,做出来的作品要让人喜欢看,记得住,想忘也忘不了,就常驻在受众的心里,影响他一生,这是关键,也应该是摄影人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用这标准要求,张慧安的影像显然还没有达到,甚至可以说道路还非常漫长。有内涵,有个性是影像的生命!我认为《意象西安》个性是有了,可是内涵还不够坚实。也就是说,它的形式与内容结合在一起,还不是特别有嚼头!
  上海一位摄影师陆元敏曾说,他自己在他人的城市没有办法按下快门,那是因为只有在他熟悉的上海,他才能判断哪些画面在停滞间仍是饱含叙述的力量。“我的视觉灵感来自于记忆,记忆与现实碰撞的时刻”。希望张慧安能像陆元敏那样,把拍摄“画面在停滞间仍是饱含叙述的力量”作为以后《意象西安》的新追求,别再在意自己拍摄的究竟是艺术摄影还是纪实摄影这类劳什子问题,如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4 23:02 , Processed in 0.07259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