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的美学诠释

2009-3-27 16:49| 发布者:| 查看:697| 评论:0

点击查看原图

■ 《斜阳一抹写金秋》 黄卫东 摄

点击查看原图

■ 《晨雾染霞彩》 周其成 摄

在当代艺术中,摄影已占据了重要位置,摄影的意义已从单一的图像摄取发展到现代观念对图像的再诠释,使我们对摄影的本质和摄影美学的探索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领域。摄影以它的兼容性和渗透力与其它艺术门类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今天的艺术世界走向辉煌。

风光摄影是艺术摄影的一个分类,是受到摄影爱好者普遍喜爱的一门艺术,风光摄影所记录的、所表现的是美,纯美,唯美,意境美;它之所以受到欢迎,是风光摄影的创作过程和美学内涵,它的创作过程是一种享受,它的美学内涵让人陶醉。

点击查看原图

■ 《喜马拉雅晨曦》 何瑞微 摄

点击查看原图

■ 《坝上云霭》 李坚润 摄

但是,能成为真正的风光摄影大师又有几人?因为风光摄影并不单是“玩摄影”那么简单,要拍出成功的作品,它需要风光摄影家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除了要懂得摄影的基本技巧,如用光、构图外,很关键在立意,很多人就忽视或跟本就没这种意识。其实立意很重要,画面有没有意境,决定了作品的生命力。意境是怎么来的?古人说:意在画内,功在画外。这是一句艺术创作的名言,这个“功”字,就是指一位艺术家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想在风光摄影创作中获得成功,就要懂得欣赏文学艺术,尤其是诗歌;懂得欣赏美术,懂得欣赏音乐,甚至现代艺术;还要懂一点哲学。接触知识门类越多,越能提高人的艺术品味。

点击查看原图

■ 《高原夕照》 陈来庆 摄

点击查看原图

■ 《香樟报春》 李柏林 摄

意境有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具体而真实的境象能使读者(观赏者)为之感染,引起对艺术的感受而产生共鸣;第二个特征,这种具体而真实的境象是“意造”的,它溶铸在理想化和情感化的艺术表现之中;第三个特征,理想化和情感化的境象是“意匠”加工的,必须给予读者充分的联想和再创造的余地。

点击查看原图

■ 《雪域丹青》 李锦健 摄

点击查看原图

■ 《新疆之秋》 陈国良 摄

何为意境?具体来说就是:文学的诗意,美术的画意,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哲理。

文学的诗意,就是在风光摄影的作品画面中,让观赏者读到诗的意境。它的创作方法一位古人早就为我们设计了,就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协诗)”。美术的画意有一句话高度概括: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画意,建议重点关注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的画意简单来说有三个:蒙眬美、透视美和色彩抽象美,以光影作画,用层次、质感、色彩来表述画意。音乐的韵律,十九世纪艺术评论家瓦尔特帕特有句名言:“一切艺术都渴望具有音乐的特征。”音乐的韵律以声音来表达,而平面艺术的影像怎能表现“韵律”?在视觉影像中,重复就是节奏,变化则为旋律。

本期《百姓摄影》发表的风光摄影作品,虽然未算尽善尽美,但它们都具备了风光摄影的美学特征,能给予我们美的视觉享受和学习借鉴。[FS:PAGE]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18 21:01 , Processed in 0.01772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