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摄影采访与文字采访的区别

2009-5-2 12:26| 发布者:| 查看:569| 评论:0

 摄影采访与文字采访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新闻采访的真实性、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时效性上,二者是相同的。在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方式、采访程序和报道形式上,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

  摄影采访报道不同于文字采访报道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到新闻现场去。

  无论是在韩日足球世界杯决赛的场地边,还是在伊拉克战争的枪林弹雨中,抑或是在SARS病区的ICU(重症监护与治疗病房)手术中,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摄影记者的身影;哪里正在发生着新闻,哪里就有正在拍摄的记者———不管那个新闻事件的现场有没有生命危险。摄影采访的现场性要求记者必须在新闻发
生时或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而且要深入到矛盾最激化、处境最危险、新闻价值最高、常人不能到的现场———第一现场,直面新闻事件,拍摄纪录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或某一组特定的形象瞬间,甚至进行全程的摄影采访。而文字采访不一定要求记者都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当然,能在更好),也不
一定要求记者深入到处境最危险的第一现场,他可以直面新闻现场采访,也可以采访新闻现场的目击者。

  现在虽然鼓励记者到现场,进行“三贴近”的采访报道,但是,有些事件,即使文字记者到了新闻现场,按照惯例,有关方面对文字记者也要加以严格限制,不许进入关键场地。例如重大体育赛事,摄影记者可以被允许深入到比赛场地里拍摄,而文字记者却往往被限定在场地看台的记者席上观战。又如在两军交战的杀伤力最强的前沿阵地,文字记者不去也可以在杀伤力相对弱的阵地上或者阵地旁看到、听到或者感觉到,然后再行写作,而摄影记者不到两方炮弹穿梭的关键场地,根本无法完成战地第一现场的采访拍摄。

  关于这一点,一些摄影记者牺牲在伊拉克战争现场上,却很少见文字记者牺牲在战争现场上,就是明证。

  第二,拍照是第一程序。

  现场的规定性决定了摄影记者的采访程序与文字记者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摄影记者拍照片是第一程序,“先拍下来再说”。他不必先听取被采访单位或被采访人的情况介绍,而应当走出房间,到新闻现场去,在现场观察、选择、拍摄正在发生、发展着的鲜活的新闻。许多相关的新闻背景和相关情况,可以在拍完照片再进行了解,或者在新闻现场边拍照片,边向有关人员了解、调查事件现场的相关情况。之所以把拍照视为第一程序,是因为一来许多新闻事件的发展千变万化,不可重复,若要等听完情况介绍再去现场,极有可能贻误战机,拍不到能反映新闻事件本质的典型瞬间;二来新闻现场的天气、光线可能变化无常,如果错过时机将无法进行拍摄。而文字采访却不一定先到新闻现场(能到更好),记者可以先听情况介绍,然后在没有见到新闻现场的情况下,通过采访目击者和相关人员的回忆,记叙和描写新闻稿。

  例如,新华社文字记者钱瑜在“9.11”恐怖袭击的关键时刻正好在新闻现场,此时此刻,他没有照常例先去有关部门了解情况,而是用带着的照相机先进行现场拍摄,拍到了第二架飞机正在撞向世贸大楼的惊心动魄的新闻影像。然后,他通过对新闻现场的观察、了解和对有关部门的深入采访,补充、丰富这一重大新闻,成功地报道了“9.11”事件的典型新闻的典型瞬间,照片被国内外众多新闻媒体采用(见上页图)。

  第三,捕捉瞬间形象新闻信息。

  摄影报道是记者对新闻事件或新闻故事的瞬间形象新闻信息的视觉新闻报道,这种视觉瞬间性是摄影本身所固有的特质,是其它媒介(录像摄影除外)做不到的。摄影采访就是要捕捉瞬间形象新闻信息。有很多新闻事件的瞬间性很强,稍纵即逝,摄影记者只能在发生、发展、运动着的客观新闻现实中进行过细观察
和主观判断,不失时机地选择和捕捉瞬间的新闻形象信息。没有了运动过程中的新闻现场和瞬间形象,摄影采访也就停止了。因此,摄影采访一旦失去对现场瞬间形象新闻信息的捕捉,便没有可能再进行补拍。

  而事件过后,文字记者却可以通过对现场目击者和相关人员的采访,用文字来描述已经过去的新闻事件中的某些瞬间新闻细节,通过词汇的组合,来补救和刻画在采访中听到或间接感觉到的瞬间新闻形象。 [FS:PAGE]

  第四,影像摄影纪实。

  摄影采访是通过摄影者的眼睛看世界,用脑子分析、判断新闻事件或新闻故事,使用照相机纪录镜头前的新闻事件或新闻故事的影像。因此,摄影采访是对新闻现场的影像摄影纪实,而不是脱离新闻现场的描述纪录。虽然说文字记者采写稿件也讲纪实,但文字纪实与摄影影像纪实不同,它是通过文字的描写和陈述
说出来的,记者对现场新闻纪实描述的文字,只给读者提供了对现场新闻的形象想象空间,而不能形成对读者感官的直接冲击。可影像摄影纪实却能通过记者的照相机镜头,给读者提供一幅幅直观的、真实的现场新闻图像信息,它直接对读者的感官构成了冲击。这种影像摄影纪实也是摄影采访的基本特性。

  第五,直观报道。

  摄影报道通过直观的视觉新闻形象信息与读者对话,利用画面中的影像展示,直接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怎样了。而文字报道却没有直观的影像展示,只能通过文字的语言描写,用文字叙述信息的形式与读者对话,向读者说明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怎样了。这种视觉新闻的直观性与文字新闻的说明性,也
有明显的不同。

  新闻摄影这种现场规定性、瞬间性、形象性、影像纪实性、直观报道新闻的特质,是新闻摄影的规律。这种规律决定了新闻摄影采访是受客观事实制约的,客观事实制约着进行摄影采访的记者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给摄影报道增加了难度。而进行文字采访的记者却不受现场规定性、瞬间性、形象性、影像纪实性和
直观性的客观制约,写作时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可操作选择的空间相对较大。但是,有些报道即使文字记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与直接冲击感官的“一图胜千言”的照片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相比。

  例如1986年,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郑鸣拍摄的《倒闭后的滋味》,如果作者不到现场,就不可能发现原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厂长石永阶在工厂倒闭后,来厂里领救济金证时,被市保险公司暂时搁置起来而抽闷烟的那种特殊滋味的精彩瞬间;如果作者发现了而没有及时把这个瞬间拍摄下来的话,那么这个历史瞬间就将
永远地逝去。而这个精彩瞬间是用多少文字也描写不出来的。也正是这个瞬间,使人振聋发聩,产生“企业不改革便没有出路”的结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5 19:24 , Processed in 0.070311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