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悬念的观念摄影

2009-5-7 15:33| 发布者:| 查看:444| 评论:0

       曾在关山月美术馆展出的 “目测距离当代中国摄影8人展”,聚集了当下国内较为活跃的8位雄性摄影人。“目测距离”这个题目起得让人有些不知所云,它既不是学术焦点(学术主题),也非现实话语,但一个模糊的、不确定的标题的好处是,提供了多种阐释或解说的可能。或许这也正是观念摄影的一种表述方式,作者的观念与观者的观念,不重叠、不错位,则会撞击,或许这种撞击也正是策展人想要的一种效果。

   目测自然是指肉眼所及,距离则是两种距离,眼前所呈现的距离和头脑中所想到的距离。这两个距离委实不能划等号。如果前一个距离指作者所呈,那么后一个距离无疑就是观者所观。

   作为观众我步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杜英男的一组照片。作为一个世俗语义中的文字记者我首先想到的,这是一个现代城市的男人站在自家阳台、窗前或屋顶,恶作剧式的拍了一组偷窥照,我绝对不能用所谓的道德标准来衡量一个艺术家的或许看起来是不那么纯正的创作动机,我只能想象这是一个艺术家童心未泯式的恶作剧。它甚至离一个男人的本能冲动也很远,要讲本能,也只能讲这是相机作为一种新世纪文化产业泛滥的本能。相机作为主体拥有了人的基本属性,它站在夜的某角,触电与拉风似的拉紧了自己的快门……它帮助人记录与记忆某些场景、片断、色块、颗粒与皮肤的清凉或灼热

   我甚至不屑于反驳关于观念摄影对这样的照片的命名。如果那些评论家硬要将观念的帽子戴在这样一组超级发烧友式的照片上,那么我想剪去这个帽子的帽檐,我认为这是没有悬念的观念摄影。偷窥在今天还有什么悬念吗?任何人都可以想象,那些悬念是怎样的电视剧的情节。杜英男用相机记录的与其说是某些评论者所说的身体政治,不如说是童心未泯。他无意中说出了相机(及一切摄像仪器)在本世纪所盛行的一种功用,那就是作为可供任何人把玩的隐私,及隐私可以是在公共空间展出的展品。在这里,我没有要批评艺术家杜英男的意思,反而我想向他致敬,他以发烧友式的作业完成了对所谓的要像大师那样去拍照的解构以及对现实的讥讽。将“相机作为把玩的隐私”这一世纪命题,愉快而又是默默地予以书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18 14:17 , Processed in 0.01626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