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依然寒冷的季节谈论“照片市场”,似乎有点不合时宜。不过,最近浏览网页,发现我去年在一些论坛上的发言被转载了很多,因为许多是即兴发言,不免会有一些随意的成分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些“言论”整理一下,让大家看得更为清晰。以下是本人在08年北京“图片产业论坛”发言的修订稿。虽然经过“修订”,但毕竟是发言稿,偏颇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关于中国图片市场,严格来说,中国就没有多少真正能够靠卖图片生存的摄影师。当然那些影楼摄影师和个别能接大广告单的摄影师除外,他们的数量很少。拍报道的、专题的几乎没有独立生存的可能,除非他是给国外供稿的,但挣钱也有限。老一点的中国摄影师大多是公职的背景,即使现在号称自由摄影师,也大多还拿着退休金什么的,基本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苦的是新一代的摄影师,没有了这些劳保,完全要靠自己,但市场还几乎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完全靠拍商业照片生存几乎不可能,进个报纸几乎是最好的选择,但报纸现在也大多满员,因此,这两年毕业的摄影专业的学生失业的很多。 总的来说,中国的摄影师几乎没经历过市场教育和历练,以前的教育也全都是摄影比赛的教育,这是中国特色,拍照片就是为了比赛拿奖。当然也有靠比赛挣钱的,比如有的摄影师,得很多奖,一年下来几十万的收入应该是有的,但他付出的也很多。 中国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业余的比专业的还专业,干的都是专业的活儿。很多业余的摄影师在拍大专题,弄的专业摄影师更没的干了,但业余的终究是业余的,耽误时间,浪费金钱不说,还耽误了专业摄影师的饭碗。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很多所谓专业摄影师确实还不如业余的“专业”,这也是事实。 在我看来,简单的分,图片市场有两种类型。 1、低端——商业图片,指用于广告、媒体等商业用途的图片,包括即时的新闻照片、定制化广告拍摄的和图片库租赁。这种商业用途是最广泛的。低端不是低水平的意思,也不是低价格,是最大众最广泛的意思。 2、高端——收藏图片,指可以用来收藏的照片,这种照片主要以照片的艺术性为标准。当然,由于图片的记录功能,有一定历史价值和社会学价值的照片也同样可以进入收藏。高端,是指它的可能性是万分之一,只有极少数的照片能够值得收藏。 那么在目前的中国,这两种图片的市场状况如何呢? 关于商业图片 商业图片市场在中国,虽然形成也不过15年左右,但比收藏市场仍然要早很多年。虽然只有这短短的15年左右时间,但也已经被毁的够呛,低价竞争和盗版,我们自己正在毁了中国的商业图片市场。 那么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摄影师和爱好者,但他们的图片却很少有存到图片库中的,也就是说,中国摄影师的图片真正用于商业的很少很少。 举个例子,我的一个法国摄影师朋友,他拍了很多年中国,这几年已经不拍了,不过他在盖蒂图片社大概有不到1000张图片,每个月差不多都能有2—3万人民币的收入。就是说,他现在什么都不干,每个月也会过得很不错。对于商业摄影师来说,这就是图片库的意义。 而中国大多数摄影师的照片都窝在家里,还不着急,有的可能有十万张甚至几十万张底片,但随着数码时代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底片如果再不尽快数码化,他们很快就会变成废品。然而即使如此,很多中国摄影师仍然不爱把图片交给图片公司代理,因为这几年,中国图片公司的信誉度已经几乎降到最低点,不规范运作使得摄影师和图片公司之间形成很深的不信任感。照片销售价格偏低,以及不能及时跟摄影师结帐,使得很多摄影师对与图片公司的合作逐渐失去信心。 [FS:PAGE] 除了对图片公司的不信任,那么中国摄影师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使他们即使想进入商业图片市场,也非常的困难。 首先,不懂市场,不懂商业图片的意义,也不理解图片版权管理的重要意义。 其次,不会使用数码相机,不用最大格式,也不懂电分,不懂色彩管理。缺乏进入市场的最基础的技术教育 不知道拍什么,重要的都不拍,只拍大山大河,不拍细节,不拍生活。 受摄影比赛的影响太深,只知道拍适合比赛的照片。 盲目高估图片的价值,不卖则以,一卖就要卖高价。 总之,作为中国的图片市场,不仅是图片公司的不规范,摄影师的非职业化、非商业化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关于收藏图片 中国的照片收藏市场形成的要晚很多,如果从“百年印象”画廊的成立算起,中国摄影收藏也不过6年时间,那么到2006年12月的华辰影像专场拍卖,中国的影像市场似乎迅速的就达到了高点。2007年更是风起云涌诞生了不少专业的摄影画廊,以及像“影像国际”这样的所谓的摄影收藏机构,泡沫迅速泛起,很多人欢呼摄影的春天来了。但实际的情况是,由于没有真正实际的市场支持,这个春天只持续了不到两年时间,中国的影像收藏市场就遭遇了寒流。 中国的照片收藏市场几乎没有形成。据媒体调查,中国前10名首富里只有两个有收藏的爱好,还都是香港的;媒体上各种关于收藏市场的报告很少提及摄影。少数的几个收藏照片的收藏家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不确定,起伏很大。 什么是真正的摄影收藏家?要有收藏理念,有系统,真正热爱摄影,了解中国摄影史,理解你所收藏的艺术家。马未都说过,收藏家得著书立说,得把你的收藏让更多的人分享,否则你顶多算个财主,当然这个说法太绝对,著书立说就算了,但你起码应该有个基本的收藏概念或者说规划。 目前的市场,中国能真正进入收藏领域的摄影家也很少。被收藏的摄影家一般有三种,一个是摄影史上经典的、著名的、重要的摄影家;一个是有潜力的,正在发展的年轻摄影家;还有一个就是刚被发掘或未被发掘的摄影家。那么由于整个摄影收藏市场的低迷,加之摄影在艺术市场中地位又很尴尬,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评价体系,因此真正能被认可收藏的中国摄影家很少,很多非常优秀的摄影家由于此类原因而被市场所埋没,与之相反,一些靠炒作或迎合而制造出来的“伪劣产品”却充斥着中国本来就不健全的影像市场。也就是说,其实中国的影像价值实际上是被严重低估和误读的。 我举个例子,2004年,我曾经建议一个收藏家拿出200万人民币做收藏,我当时说,你几乎可以收藏到中国100个最重要摄影家的作品,也就是说,你几乎可以收藏一个小的“中国摄影史”,但各种原因,也包括我,没有时间去实施,结果,几年时间,中国影像市场的价值翻了几倍,原来的200万根本不够了。但2000万还有可能,那么,即使这样,我们算一算,还是值的,2000万人民币现在最多买几张中国二流画家的作品,但摄影上,我们即使花了2000万,我们可能买到至少1000张,而且都是中国摄影一流的最好的作品。1000张一流照片的概念是什么?它几乎可以撑起一个中国摄影博物馆了。 关于一级和二级市场。在一级市场(画廊市场)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中国摄影收藏的二级市场(拍卖)倒是先行红火起来,这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有人指责二级市场过于超前,那么在目前中国的摄影画廊相对还很弱势的情况下,拍卖的确起到了引领中国影像收藏趋势的作用。但我相信随着中国摄影画廊的逐渐规范和壮大,二级市场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变,比如,今年华辰的影像拍卖主推“老照片”,我个人认为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可以想象,一个限量20张的照片,从第一张就开始进拍卖,后面的19张怎么办?价格上会发生很大的混乱,这个问题已经出现。 [FS:PAGE] 进入收藏市场方式,不是靠炒作。在中国摄影界还有个现象,就是炒作,在拍卖上自买自卖,或者找托儿,这些摄影家还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就是给自己的作品在市场定价。表面看,这种“炒作行为”(我不想说这是作弊或者欺骗)能获得暂时的利益和虚名,但长远看它会伤害藏家,也会伤害自己,更重要的它会伤害中国的摄影收藏市场,使这个本来就脆弱的市场更加失去“公信力”。 记得在连州,栗宪庭曾经说过,他一直在呼吁把中国的当代艺术留在中国,因为他发现,中国当代艺术的顶尖作品几乎都让外国买家买走了。那么这个问题现在同样正出现在中国摄影界,因为很明显的一个情况是,现在购买中国当代摄影的收藏家也基本都是外国人和外国机构。中国最好的摄影家的作品也在不断的流往国外。 中国的高端影像收藏市场如此糟糕,但与之对应的却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繁荣的照相机市场,很多摄影人拥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相机,但几乎从未听说他们收藏过一张摄影作品,哪怕是他们最崇拜的一些中国摄影家的作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中国摄影圈是有钱人最多的一个领域,按说是可以建立一个很好的收藏市场的,但实际情况,我们摄影人把钱都捐给了日本和欧美的器材商,却没有半点支持过中国脆弱的影像收藏市场。 关于影像市场的利益共同体: 关于利益共同体这个说法,最早出现在美术界,是对美术界一些人操纵市场的批评。但在我看来,中国摄影界却非常应该需要建立一些所谓的“利益共同体”,我这里不是贬义的,对于市场来说,它是一种策略。 摄影圈其实也有利益共同体,但都是小圈子,今天我给你评个奖,明天我给你评个奖,乐此不疲,弄点虚名,图点小利,还都特别自以为是,即不团结,还没有独立的批评精神,仔细想想这些利益小圈子对摄影一点有效的贡献都没有!他们最热衷的就是争权夺利……。摄影整体上仍然在艺术领域没有什么地位,更别提被市场所认可。 反观艺术圈,也有各种圈子,各种门派,每个评论家可能也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圈子,但他们在共同的利益面前,在一个大的市场面前,他们是合力的,互相帮衬的,因此才会推出众多享誉国际国内的著名艺术家,并使中国艺术家的价值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如明星般体现。可以说,这些评论家,他们对艺术区市场的繁荣的贡献是有效的。 那么,中国摄影圈也需要形成这样有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利益共同体”,不断地向市场推出向社会推出顶尖的中国摄影家,所谓中国摄影界的“艺术英雄或大师”,同时完善中国的摄影史,构架全新的中国摄影艺术的评价体系和坐标,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推动中国摄影市场的发展。当然这一切不能建立在炒作的基础上!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5 01:42 , Processed in 0.09374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