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LOMO LCA二十五周年 廉价俄罗斯相机的传奇

2009-7-15 15:48| 发布者:| 查看:882| 评论:0


照片来源: Robin Schroder/Flickr

6月19日,Lomo Compact Automat(LC-A)在全世界范围内庆祝第一台Lomo相机25年前在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光学仪器制造厂(LOMO)诞生。

在这部相机的历史中,它的“廉价”从一开始的缺点,变成了后来最大的卖点。镜头所制造出的那些难以预料的色偏和暗角已经成了艺术和时尚,不仅如此它所秉承的“人人平等”的拍摄理念更是被人倍加推崇——即使是最业余的摄影师也可以拿起一台Lomo相机拍出有趣的照片。

尽管这些特色触怒了很多严肃的摄影师,但事实上,它的趣味性、脏乱的画质和廉价促成了lomo用户群的不断壮大以及用户间的分享和交流。在一个被技术革新所驱动的充满竞争的市场中,lomo的成功之道是把这些塑料相机独一无二的特色而不是强大的功能作为卖点。现在,lomo这一概念已经包含了各种各样风格怪异的廉价相机。

来阅读一下Lomo相机的简史吧,再看看那些专业摄影师用它们拍出的作品,并且来学学如何识破那些用Photoshop做出来的伪Lomo。


照片来源: noe**/Flickr

LOMO创建于1914年,为俄国皇家军队生产光学仪器。公司开发出了俄国第一台摄像机,同样也精通制造夜视装备、火箭零部件和望远镜。Lomo LC-A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在80年代初期和物美价廉的日本便携式相机争夺市场。

最初,LC-A非常成功。俄国人非常激动的发现,他们已经成功地打入了低端相机市场,并且开始出口到苏联周边的国家。但共产主义联盟解体之后,低价的进口货对LOMO造成很大的冲击,LC-A光环不再。

苏联解体之后,一些奥地利学生在布拉格旅行的时候,发现了一台二手的LC-A。这部相机拍摄出来的照片,让他们又惊又喜。当时学习法律的Wolfgang Stranziger和学习商业的Matthias Fiegl开始收购这种相机并且将它们带入维也纳。


照片来源: Lomography

直到1992年,奥地利人对于这种相机的兴趣丝毫未减,不过那时候相机的来源还是通过Stanziger和Fiegl在国外购买然后回来销售。不仅如此,这两个人还创建了非营利性的Lomo摄影论坛来促进这种相机的普及,也就是我们后来常说的Lomography。Lomography最终发展成了一个非官方的分销商,甚至还招募那些国外狂热的拥趸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帮助销售相机。

两年后,Stranziger和Fiegl在莫斯科和纽约策划了一场同步举行的摄影展,把在两个城市分别拍摄的照片交换展出。电视对于莫斯科这次影展的大规模报道引起了LC-A生产厂商的注意。此前他们被曾被邀请参加这次影展,而他们以为这是个愚人节的玩笑根本没有理睬。


照片来源: Lomography

莫斯科的摄影展结束之后,Lomography被邀请去参观了圣彼得堡的LOMO工厂,在那里,他们被告知因为俄罗斯的市场开放以及艰难的经济环境,LC-A即将面临停产。于是,LOMO工厂的领导和Lomography进行了合作的会谈,达成的最初协议是每个月供货1000台。在此激励之下,Lomography在柏林和伦敦开设了第一批分店——即是专卖店,又是展示厅,又是社团的总部这么样的一个地方。

但是LOMO工厂的状况并未因此改观,亏损依旧。Lomography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找来了一位奥地利的外交官和工厂的领导进行谈判。可是谈的也不太成功。Lomography不肯放弃,又出狠招,找来了一位奥地利的国会议员加入到谈判当中,靠其政治影响力把圣彼得堡市的副市长Vladimir Putin也拉到了谈判桌前。

没想到这个办法还真的成功了。结果是,相机的制造成本增加了一些,但换来的是可以在自由市场框架之下继续进行生产,并且Lomography确保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分销权。

有了销售量的支撑,Lomography开始投入精力研制新产品。他们将一些老型号的相机进行改造翻新并且引入自己新的设计元素。公司同时也不断进行扩张,在不同的城市开设分店。圣彼得堡的工厂最终还是停产关门了,但是他们把工厂搬到了中国。

[FS:PAGE]


照片来源: Lomography

现在,Lomography在全世界已经有了11家分店,另外还有30个展示厅举办各种展览和活动。公司的网络平台非常发达,将在线销售和用户社区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有官方博客和在线杂志,同时还参与到其他像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这样的网络社区中。

事实证明,独特的包容力和感召力作为Lomography赖以成功的基石是很成功的。现在像Flickr这样的网站已经有了Lomo小组自己的图片分享区。

为了庆祝25周年的纪念日,一月份刚刚揭幕的美国纽约格林威治村Lomography旗舰店准备了一系列的庆生活动,除了有卡拉OK之外,活动组织者承诺将提供食品、饮料和音乐,并且还有一个“超级惊喜”。

Lomography纽约专卖店的经理Bogatitus Nicole表示,“我们非常希望最忠诚最活跃的Lomo粉丝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一直以来,我们所感受到的是那些被不断扩张的数码文化所包围的人们,在发现了完全不同的胶片世界并投入其中所发出的感叹。”

来看看两位使用LOMO相机的专业摄影师拍摄的作品吧。


图片来源: Gavin Thomas

Lomography出品的相机貌似都是给业余玩家度身订造的,其实不然,很多职业的摄影师也投入了Lomo的阵营当中。

上图:Gavin Thomas,曾经给Rap up杂志拍摄过像50 cent和Ciara这样的名人,他就经常会使用Lomo相机。

“一般情况下的拍摄我都会同时带着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我会用很多Lomo相机。我的相机包里面会同时放着佳能的5D Mark II和LC-A,鱼眼,Holga还有Diana等等。”


图片来源: Keren Fedida

lomography还吸引了一些视觉艺术家,其实这也并不稀奇。摄影师Keren Fedida曾经在选择绘画还是摄影作为职业的时候进退两难,因为她很喜欢那些相机拍摄出的照片所以具有的感染力。自从用过Holga之后,她经常在欧洲的跳蚤市场里面寻觅俄罗斯相机。“我拍的第一卷就把我自己惊到了……重曝,颗粒,暗角,我觉得自己好像又变成了画家。”


图片来源: Keren Fedida

Lomo风格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数码摄影完美主义倾向的一种厌倦。

“胶片摄影能够记录更真实的画面,”Fedida说。“数码摄影创造出的影像是遵照最为大众熟知的也是最单调乏味模式,比如广告、印刷品以及电视荧屏。这让摄影变得越来越肤浅、平庸、缺乏新意并且枯燥乏味。”

“Lomography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够然我们重新明白,也是数码摄影让我们忘记的:将真实的世界映射到胶片上是多么令人惊喜的一件事情。”


图片来源: Gavin Thomas

在这个数码产品日新月异、功能不断扩充的年代,一些摄影师发现了Lomo相机特立独行的简单方式。

“我非常喜欢半自动的LCA”,Thomas说,“因为功能有限,所以使用起来非常简单。我最喜欢的还是它出其不意的照片效果。我会把已经拍过的胶卷再拍一边,这样能够得到完全随机的超乎预期的照片,和那些在Photoshop上搞出来的东西完全是两回事儿。”


Top photo: Gavin Thomas

Lomo持续的热度让人们清楚地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时的流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拥趸不断地加入进来。“我认为一定会有更多的Lomography的死硬粉丝加入进来。”Thomas说。


图片来源: Keren Fedida

“Lomo不仅仅是职业摄影中打破沉闷找到新奇的表达方式的一条途径,它还是一个有教育意义的工具”,Fedida说。“你能感觉到那种惊喜,就好象胶片摄影被重新地发现了。我真的希望这种发现的乐趣、这种难以置信的感觉能够引领人们重新认识摄影艺术。”

来试试看能不能揪出伪lomo照片……

每一组的上下两张照片,都有一张是真正的Lomo拍摄的照片,还有一张是Photoshop模拟的效果。你能分辨出来么?答案就在后面揭晓。

第一组答案:
上图: Bonnaf/Flickr (真)
下图: stephenjohnbryde/Flickr (假)

第二组答案:
上图: chrishimself/Flickr (真)[FS:PAGE]
下图: roberlan/Flickr (假)

每一组的上下两张照片,都有一张是真正的Lomo拍摄的照片,还有一张是Photoshop模拟的效果。你能分辨出来么?答案就在后面揭晓。

第一组答案:
左图: bowena/Flickr (真)
右图: eightbaII/Flickr (假)

第二组答案:
上图: Laura Appleyard/Flickr (真)
下图: secretlondon123/Flickr (假)

每一组的上下两张照片,都有一张是真正的Lomo拍摄的照片,还有一张是Photoshop模拟的效果。你能分辨出来么?答案就在后面揭晓。

第一组答案:
上图: kristinamay/flickr (假)
下图: K. F. Mush/Flickr (真)

第二组答案:
上图: protohiro/Flickr (假)
下图: Hipnos/Flickr (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2 23:03 , Processed in 0.07148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