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1950年为第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内,日本摄影家们刚刚学会西方的摄影术,这个时期的日本也正处于对西方文化的膜拜和狂热学习中。通过作品可以看到,日本摄影家在现代技术的运用中逐渐建立起了日本特有的摄影语言体系。这是日本摄影一个短暂的“黄金时期”,不久之后即被二战中断。
在战败之后,日本摄影出现了明晰的分流。一部分摄影家开始用现实主义的沉重眼光看待满目疮痍的日本,一部分摄影家则重拾战前先锋运动的实验精神。
上野彦马
日本人称其为“写真的开祖”。
他是日本最初的专业摄影记者,一生潜心于研究·开发摄影技术,他用相机记录了从幕府末期到明治时期的动荡时代,为后世保留了众多贵重的历史资料。

上野彦马拍摄的《坂本龙马》
下冈莲杖
日本“商业写真之开祖”,创立了最早的商业摄影。与上野彦马并称为“西の上野彦马、东の下冈莲杖”。因为平生爱用莲根之杖,故号莲杖。

《寺子屋(私塾)》
福原信三(1884-1948)
福原信三,是日本摄影史上的开拓性人物,他也是资生堂创始人福原有信的第三个儿子,1883年出生于东京。1927年6月,资生堂改组为股份制的上市企业,福原信三出任主席一职,成为资生堂的第一任社长。
1924年,成立了日本写真会,福原先生担任了第一代社长。

《西湖风景》1931

《横山大观像》
野岛康三(1889-1964)
日本战前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家,大正时期的日本本格裸体摄影的创始者。

《裸女躯干》
中山岩太(1895-1949)
战前日本“新兴写真”代表摄影家之一。
1932年,与野岛康三、木村伊兵卫创办《光画》杂志。

《イーヴ 》1940
木村伊兵卫(1901-1974)
活跃于报道写真、商业写真、舞台写真各个领域。1924年在东京的日暮里开设写真馆。在1933年的“文芸家肖像写真展”上确立了他的名声。
1950年,任日本写真家协会初代会长。
木村伊兵卫、土门拳,并称为现实主义摄影的“双璧”。

《大曲 少女》
图片/木村伊兵衛の眼展

《长崎》
安井仲治(1903-1942)
战前的摄影界现实主义摄影的先驱者。很多代表性作品在战火中烧掉。

名称不详
铃木八郎(1900-1985)
1926年,与金丸重岭先生一起成立日本最初的商业摄影艺术家工作室“金铃社”。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938年出版的《我的庭园之写真》。

《我的庭园之写生》系列之一
桑原甲子雄(1913-)
是战前著名的业余摄影爱好者。战后是摄影杂志极富盛名的编辑,同时,也作为一个摄影师,在东京街头抒发自己的怀乡病。

《下谷区上野公园山下》
1937
1950年-1975年这第二个时期内,作品呈现了丰富的个体特征。
东松照明(1930-)
出生于名古屋。被称为“战后写真之巨人”。1995年受紫绶勋章。

《太阳之铅笔·黑鸟》
石元泰博(1921-)
作为农业移民之子,1921年出生于美国圣弗朗西斯科,3岁时回到父辈的乡土高知县,并在那里度过了少年时期。
毕业后,为了学习大规模农耕法而再次前往美国,但志趣发生转向,开始以芝加哥和东京作据点,进行摄影创作。他极力捕捉西洋、东洋不同的光线,努力在照片中表现各自的精神、气骨。

《芝加哥,芝加哥》之一

《芝加哥,芝加哥》之一
奈良原一高(1931-)

《印第安村的两个垃圾桶》
1972
细江英公(1933-)

《蔷薇刑》 系列之一
森山大道(1938-)
1968年11月,森山大道创办了《挑衅》杂志,他发出“为思想提供材料”的豪言壮语,发起了一场根本性的颠覆。“70年代后的日本摄影,‘挑衅’群体的出现以及杂志主创人森山大道的杰出表现在日本摄影史上画下一道分界线。”
(引自茑谷典子《摄影:稍瞬即逝的背后》 )

《东京,1969》

《横须贺,女人》

《野狗》
图片来自《顾铮先生谈森山大道》
须田一政(1940-)
在1975—1977年期间创作杰出的系列作品《精彩场景传奇》,不同照片中节日场景都让人感到激动,比如漫游日本途中拍摄的作品《东京猫》。
(引自茑谷典子《摄影:稍瞬即逝的背后》 )

《风姿花》系列之一
北井一夫(1944—)
代表作:
《三里冢》系列,关注三里冢农民反对征用土地修建成田机场的“三里冢”事件。
《走向农村》系列,关注农村衰败的现实。

池田满寿夫(1934-1997)

名称不详
第三时期展示了1975年至今的摄影作品,这个时期内,日本摄影家们关注的焦点和日本的国家转变紧密相扣。他们的作品记录了日本经济腾飞之后的民族自豪感,也显示了在国际化过程中日本社会和国际的交流。
柴田敏雄(1949—)
曾留学比利时,拥有一种陌生而双直接的眼光。作表作:《日本典型》系列。“水坝”系列。

《美国亚利桑那库里奇大坝》
安斋重男

《约瑟夫·波依斯》,1981年10月16日
三好耕三

《天堂之泪》
荒木经惟(1940-)
上周去东京参加东京国际诗歌节。诗人谷川俊太郎介绍与与日本摄影家荒木经帷见面。他已经65岁了,我们一见如故。他完全不是《东京日和》那电影里装模作样穿着风衣的家伙。小老头,留着夸张的八字胡子,墨镜、把自己打扮得像漫画。人非常非常随和、好玩。三句话不离下半身,他是日本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我非常喜欢他的照片,他的摄影与我的诗歌是相通的。我在二十年前在一个地下场合看到他的一部分翻拍的劣质照片,他给我色情摄影师的印象。那是不对的,他是一个光明、纯洁、自由的人。他是日本生活最伟大的纪录者,在东京十天所见,我以为真正的日本正是为荒木拍出。我们在一个叫“花屋”的小酒馆里聊天。我们一起攻击数码相机,赞美胶片。花屋是母亲和女儿开的小店,卖酒与小点心,在霓红灯闪耀不停的新宿区的一个楼上。那小屋里贴满荒木的照片。聊得兴起,荒木请他的助手取来照相机,给我拍起照片来。他有一双非凡的眼睛,虽然藏在墨镜后面,但我看得见。我问,那些女子如此自然的表情是怎么拍出来的,他告诉我他的秘密,抚摩,直到她们陶醉。只有我可以这么干,荒木说。通过谈话和命令去拍照片是多么冷酷啊。日本是一个更重视身体而不是语言的世界。我给他拍照片,他欣然伸出一指。后来我们在新宿街头散步,许多人向大师鞠躬(包括青年),好象他是这附近街区最好的厨师。
——中国诗人于坚笔下的荒木经惟

《恋少女之一——三津谷叶子》

《恋少女之一——永井流奈》
白冈顺
无论是在《海洋》系列还是《裸体人像》系列中,白冈顺别具一格的阴影运用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温暖。
石内都
专拍手足的女摄影家

《1·9·4·7》系列之一
畠山直哉(1958-)
《河流》系列、《采石场》系列、、《地下》系列。
2000年被授予42届每日艺术大奖赏。

《采石场》系列之一
森村泰昌(1951—)
因出版摄影集《自画像凡·高》而引起关注,在70年代后期兴起的“装置摄影”潮流中有很大影响。
主要作品:《艺术史女孩》系列、《女演员》系列。
他说过:“人类实际上是宇宙的病,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只是一种幻想而已,人类是宇宙的癌细胞已是不争的事实。所谓的‘人道主义’其实是和‘人类的尊严’相去甚远的,作为宇宙的癌细胞的人类,只有勇敢地公开表明对自身这种清晰的认识,才谈得上‘尊严’的开始。‘文化’是无法治愈的病。当病情正在日益加重的时候,即使想回头也已无济于事。滑向‘病入膏肓’的深渊正是那些‘文化人’的必然宿命。”
(引自潘力《解剖文明的大师:论日本当代艺术家森村泰昌》,《世界美术》)

《肖像(双子)》
森村泰昌扮相
杉本博司(1948—)
自1970年移居美国,杉本博司在纽约创作了《剧院》、《海景》等系列作品。

《纽约剧场》 1978
奥诺黛拉
自1993年开始定居巴黎,发表《向下》系列。
她的作品富有现代派的特征,充满了奇幻的符号。

《日环食,马》
鹰野隆大
当代新锐摄影家。
“鹰野隆大的作品的出发点始终挑战日本社会中对于性的矛盾的文化心理与社会规范,而他对于题材的机智处理,更引发人们对于既成的文化价值与标准的疑问。”(
冯博一《在自我、玄幻与新伤痕下的中国艺术家》 )

《学习靠近男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