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我们的新浪嘉宾聊天室请来了刘军老师,首先请刘军老师给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吧。
刘军:大家好。 主持人:在我们的访问之前,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刘军老师。刘军老师现在是江苏广播电视台总台博广文化传媒的艺术总监兼导演。在他头上也是有非常多的头衔,比如说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会员,更让我们震撼的是他连续七年被评为南京市的最佳摄影家,可以说是摄影界的资深人士了。我们今天有幸请到刘军老师,是因为“我的城市,我的家”这个摄影大奖活动的开始。我想问一下刘老师,您是怎么看待“我的城市,我的家”这个摄影活动的呢? 刘军:这个活动已经是第二届了。 主持人:是的。 刘军:我觉得对于“我的城市,我的家”来讲,它不单单是对广大的摄影工作者的一个吸引,而是对每一户家庭,每一个城市的居住者都是有非常振奋的感觉。我告诉你,第一届的时候,参赛作品就有十万个之多。对于我们搞摄影的人来讲,一个影展能达到这么多数量,单从数量来看,它的影响和震撼是相当大的。第二,“我的城市,我的家”对我来说有一种亲情和友情的感觉。从“和谐家园”和“和谐社会”来说,它也能够具体的彰显这个主题的氛围,而且也能给我们这种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通过摄影的角度,也就是通常说的“第三只眼”,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展示美丽家园、城市风光、和谐社会的一面。 主持人:看来您认为这个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摄影活动了,您可能是从整个家庭、城市,还有大家对城市发展的一些细致的了解和理解来看待这个活动。 刘军:对。 主持人:您是怎么走上摄影道路的呢?我们看到您也是很早就参与了很多的摄影活动,您也是很多摄影活动和摄影协会的会员,应该说您在这方面是非常资深的。您是怎么会走上摄影道路的呢? 刘军:我搞摄影是比较早的,1979年就开始从事摄影创作了,也发表了一些作品。以前自己比较喜欢绘画,也喜欢文学方面的东西,所以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作为一名摄影艺术者来讲,最早的时候从一些平面艺术家的作品当中看到一些震撼的作品,对自己比较打动,所以就从事了摄影。虽然我现在是电视导演,但是我的基础就是从摄影而来的。
主持人:您现在做电视导演的工作,可能也是从以前的摄影上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刘军:对。电视是通过电视剧和电视专题里面诉说作者的一个主题。但是摄影就不一样了,摄影可能是通过一幅作品来记录一个瞬间,同时又给人们一种回味和历史。所以它既是一个瞬间的历史,但它同时也是一个永恒的记载。 主持人:一个好的摄影可能通过一瞬间的方式就可以展现出更多的东西。 刘军:对。 主持人:那您从绘画开始,再到摄影,再到现在从事电视这方面的工作,您看问题或者看人的角度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刘军:这个你提的很好,不论是电视、摄影、绘画、创作等等,它的统称就是用艺术的眼光来看事物。我们现在从单独的摄影角度来讲,它就是“第三只眼”,所谓“第三只眼”,就是我们要通过镜头来浓缩社会的各个层面,比如喜怒哀乐、大自然的四季风光。但是对于摄影艺术来讲,它就是通过方寸之间,一张照片就能浓缩很多内在的东西,不论是技术水准还是艺术水准,它能展现出摄影创作的内涵和底蕴。 主持人:这方面是不是有一些差异呢?[FS:PAGE] 刘军:电影、电视、摄影等等,尤其是我们现在讲的摄影,当你欣赏到一幅好的作品的时候,你会感到震撼。往往有一些事情就在你身边擦肩而过,当记录在画面上以后就为之惊叹,所以摄影就是在人们司空见惯当中发现美,给人一种启迪,给人一种召唤。作为摄影这门艺术来讲,它是一个瞬间的记录,但是它也能够成为一种永恒的历史。 主持人:刘老师,您在摄影方面主要是拍摄人物还是建筑? 刘军:摄影分两大类:一类是纪实摄影,还有一类是摄影艺术。我涉足摄影是比较早的,我最初是记录人文的东西比较多一点,展现一个时代的风貌,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城市的进步,所以建筑摄影比较多一点。就像“我的城市,我的家”,它就是反映“人文绿都”、“和谐绿都”、“和谐社会”这方面的,所以现在这方面的摄影比较多一点。 主持人:通过您的照片,展现南京这个城市的一些变化和新的风貌,是吗? 刘军:对。 主持人:南京这个城市在这么多年的发展当中,您从摄影的角度也看到了南京发展的各个阶段。 刘军:摄影人看南京。 主持人:对。您对南京这几年的城市建设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吗? 刘军:南京从历史来讲是六朝古都。南京依靠钟山,环抱大家,人杰地灵,而且俗称是古都南京,同时也是绿都南京。作为南京来讲,它有这么多年的历史,所以它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所以从我们摄影人的角度来讲,不论是风光还是历史、人文,我作为南京人还是感到很骄傲的。尤其这几年发展的比较快,所以不论是城市建筑还是道路拓宽,乃至房屋的变迁,都给我们摄影人一种深深的打动。所以在摄影的过程中,也见证了不少南京的变迁。 主持人:也可以说在这些年南京飞速发展的时候,也留下了您很多摄影的足迹。 刘军:对。 主持人:我们知道今年的世博会马上就要开了,世博会也特别开设了绿色摄影和世博摄影这两个专区,您是否会有兴趣去世博会现场呢? 刘军:作为本人的意愿来讲,肯定是想第一时间到世博会去,去一睹世博会各个国家建筑的风采和人文背景,包括现在上海的风采。有这个打算,也想聚集一帮摄影的朋友,到时候一起去。 主持人:您对我们这次“我的城市,我的家”这个活动有什么感觉呢? 刘军:“我的城市,我的家”这个活动对于摄影界来讲像是一个重型的炮弹。你想想,一个影展达到十几万张照片,量是非常大的。现在很多的活动,乃至一些旅游区的开发,最早的时候都是摄影人去探索的。摄影可以通过一幅照片,很简洁、明快的诠释这一幅作品的内涵,它不需要用语言来诠释,而是从欣赏的角度,审美的角度来讲的,一幅作品能够给你带来很多很多潜向的意识。 主持人:也就是说通过照片的展示,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刘军:对。 主持人:您可以不可以透露一下,您参与这次活动有没有带来什么新的作品呢? 刘军:带来很几幅,其实作品也谈不上,就是作为一种记录,比如这一幅作品。 主持人:我们可以给各位网友展示一下。这一幅作品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的熟悉,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栋大楼。 刘军:对,这个就是我们现在在做节目的这栋大楼,也是南京的一座地标,叫CFC。实际上我是想通过这栋大楼来展示现代都市的发展和一种现代建筑的理念。[FS:PAGE]同时它也是城市空间中的新地标,它在视觉上是比较有一种冲击力的。而且现在我们的城市当中是高楼林立,大楼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对我们生存的空间也带来的反思。 主持人:有一点压力。 刘军:对,有一点压力。这一幅作品主要是以线条和色块来增加视觉的冲击力。从这一幅画中可以看出,城市的空间已经很小了,蓝天已经很少了,全部被我们现在发展的大楼所取代。
主持人:我们看下一幅作品。
刘军:这一幅讲的是变迁。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是一座老房子在拆迁的时候来留下的一扇斑驳的墙体。在拆迁的过程中,这个家里还留着一面镜子。我当时是把城南拆迁留下的斑驳的一面墙拍下来以后,回去用电脑在这一面镜子里合成了现代的住宅高楼,这形成了与老房子强烈的对比。而且这一面镜子里体现的正是我们现在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写照。实际上这个房子的拆迁,也就意味着未来的一个城市在崛起,在兴起,那时就是新的“我的城市,我的家”。这一小块绿色,为什么我把它留着,这就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希望,是欣欣向荣的意思。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讲,因为我们刚刚改革开放,所以这个窗户打开了一半。我自己感觉这就是“我的城市,我的家”的浓缩。 主持人:这一幅画确实能表达很多东西。 主持人:最后请刘老师对我们这次“我的城市,我的家”的活动做一个寄语。 刘军:我也没有什么寄语,就是感觉这次活动完全是记录一个城市的风采,展现了美好家园的明天。 刘军:愿“我的城市,我的家”摄影大赛绿色常青。 主持人:也希望刘老师今后能够继续参加我们这个活动。 刘军:好的,一定会参加的。 主持人:好的谢谢。
附:刘军个人简历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5 08:58 , Processed in 0.070829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