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和你在一起

2010-5-4 15:20| 发布者:| 查看:474| 评论:0|原作者:方妍 郑丽君 解放

 4月14日7时49分40秒,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骤然降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美丽的三江源为之震动,坚强的中华民族为之震动。多难兴邦,玉树挺住,中华民族是震不碎的,压不垮的。
    在首批到达灾区的抗震救灾队伍中,在及时向外界传递抗震救灾进程的人群中,在直观呈现中华民族不抛弃不放弃精神的团队中,
    全国摄影人用行动在证明,摄影人永远和灾区人民在一起,我们永远——


    青海摄影人:说得很少,做得很多

    4月14日,青海玉树县遭受了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全国人民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动中。灾区的情形让广大摄影人心急如焚,纷纷赶往抗震救灾一线,青海省摄影家协会及玉树当地摄协更是积极行动,守土有责。
    青海省摄协副秘书长邹小庆在震后收到的第一条信息是:“青海7.1级大地震!曾经生自己,养自己的那片净土,作为青海人,我们心痛。同踏一片土地,同望一片蓝天,让我们默默地为家乡祝福!青海的同胞们,加油!玉树的父老乡亲们,加油!同是雪域高原儿女,我们一起祈祷,愿这片土地永远和平,安康!”在第一时间里,青海省摄协主席蔡征将这条短信转发给全省摄影人,号召摄影人共同为抗震救灾贡献力量。
    地震灾情牵动着摄影人的心,但供电还未恢复,身在灾区的摄影人手机很快就没电了,想把玉树的一切在第一时间传达出去,就多了一份无奈。发生强震的那一刻,大家无法得知灾情如何,正在担心之时,青海省摄协收到了玉树县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冶青林发来的一幅照片,震后摄影人发布这第一份鲜活的影像资料更像振奋人心的号角,带来了无限希望。随后,越来越多的影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青海省摄协辗转电话联系,了解到玉树摄影人大都安好无虞,且在第一时间投入了重点地区的灾情记录和救援工作。
    青海摄影人迅速行动起来,尽自己所能参与救灾工作,并为这段不寻常的历史留下珍贵的影像见证,以高度的责任感实践着摄影见证进程、报道新闻、记录历史的使命。冶青林的家虽然被夷为平地,但他从废墟中找出相机和其他摄影人一起,拍摄了数千幅照片,为抗震救灾行动提供了决策依据。灾情就是命令,摄影也是命令。地震当天,身在玉树的青海省摄协主席团委员贺大明带领摄影人走进灾情最严重的灾区,用影像发起呼吁,向外界传递信息;当天,又有多人主动请缨,青海省摄协选派协会副秘书长曹礼让、陈侑军等8名摄影人奔赴灾区,当晚又组织摄影家马福江等6人赶往一线;4月15日,再度集结5人;16日,组织多名省外摄影家赴灾区深度拍摄记录。他们始终站在第一地点为救援行动提供真实可靠的影像。邹小庆多次向单位领导请战,要求奔赴灾区。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专门给他派了一部越野车星夜奔赴灾区,行程820公里,于16日凌晨到达重灾区结古镇……截至18日,灾区有上百名青海摄影人在奔波,身负摄影界的职责和满腔爱心。
    蔡征介绍说,关键时刻,青海摄影人得到中国摄协的深切关注和大力支援,加上地方和民间动员力量,形成强有力的保障。中国摄协动员全国力量支援在玉树的摄影家,给大家以极大的信心,感到摄影大家庭的温馨和摄影组织的团结。蔡征表示,在一线的摄影家们也一定会不畏惧,不放弃,不退缩,勇往直前,无私奉献。
    摄影人的快速反应和无所畏惧,感动了社会,同样也感动了摄影人自己。蔡征饱含深情地说:“作为青海人,作为摄影人,我深深地向英勇的摄影人表达我们的感谢和感动,献一条哈达给他们,道一声感谢,我们的亲人们,他们总是说得很少,做得很多。”

 &nb[FS:PAGE]sp;  南方都市报:想在前头,才能走在前头

    4月14日,面对青海玉树突如其来的地震,南方都市报迅速行动。虽然事出突然,虽然新闻报道任务紧迫,但他们的脚步丝毫未见凌乱。南都准备奔赴抗震救灾一线的7位摄影记者和10位文字记者有条不紊地做着出发的准备。
    紧急情况下头绪万千中的一丝不乱,源自该报抗震救灾报道的未雨绸缪、处处留心。历经过汶川地震、海地地震的救援报道,南都已将灾难报道中的应急预案、注意事项等系统化、文本化,记者人手一本灾难应急手册。药品、防寒服、帐篷、睡袋、对讲机等应急设备一应俱全,整齐打包码放在仓库中,以备不时之需。
    想在前头,才能走在前头。该报一名摄影记者在地震当天乘坐广东救援队飞机到达灾区,在拍摄营救第一个生还者的场面时,以流媒体见长的这位记者还灵机一动,将自己的iphone手机塞给一旁的群众,让他用手机拍到了营救现场的第一手视频。其余16位记者随后抵达西宁,提前租好的4辆越野车早已就位待命,一行人未有耽搁,风驰电掣赶往玉树。每位记者都带着iphone手机,随时随地拍摄动态、静态影像。南都在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中还专门派了一名视频记者,然而他并不只是固定拍视频。
    前方的17位记者组成的报道团队,由一个队长具体统筹,根据身体、精力和风险程度统一部署任务。由于玉树地处高原,条件艰苦,报社对这些前方记者没有硬性要求,他们凭借工作经验,按照日常的新闻工作程序采访、拍摄。从震后第二天南都每天都会有七八个版面消化前方发来的报道,截至18日,已呈现40余个版面的图文报道。目前,前方记者未遇到发稿不畅的难题,这源于他们在出发前就携带了各类上网卡,广开渠道,并通过iphone手机联网传输新闻素材。
    南都所有一线记者都熟记一项纪律:绝不能占用灾区任何救灾物资和装备。除已有两名记者因高原反应撤回广州外,留守者仍坚持自给自足,战斗在抗震救灾报道一线。

    廖攀:第一关注救援

    刚刚替换撤回北京的中新社摄影记者廖攀,是和中国国家地震救援队4月14日晚8时15分左右一同抵达青海玉树机场的,15日凌晨1时左右到达玉树县城。地震当天,并不坐班的廖攀正好到单位办事儿。下午2时30分接到电话,10分钟后他就和一位文字记者启程赶奔了北京南苑机场。他当时都没时间回家穿上毛裤,身着单裤,随身携带两台相机和海事卫星就出发了。
    到达玉树县城后,廖攀和中国国家地震救援队医疗分队连夜赶到第一现场,灾区的幸存者和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救援人员正在摸黑工作。本着新闻记者的敏感性,廖攀把采访拍摄的第一关注点留给了人,留给灾区等待救援和参与救援的人们。他说,这是海内外读者第一时间想要看到的。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廖攀拍到了中国国家地震救援队到达玉树的现场照片,并第一时间传回了这幅中新社第一张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照片。随后的多幅救援现场照片,他想方设法找武警玉树支队帮助发稿。
    廖攀同样受到高原反应的困扰。15日凌晨,拍照、组稿、发稿,折腾到4时多的廖攀明显感到头疼得厉害。加上天气寒冷,只穿着单裤的他此时早已冻得全身发抖。在大巴车里裹着军大衣猫了一会儿后,他怎么都睡不着,索性起来接着拍照。
    这是廖攀第一次拍摄大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正在跟拍奥运火炬传递。此次玉树之行,他借同行的话说,这里的工作条件比汶川地震更艰苦,每每因为身体承受不住而萌生退意的他,看到灾区等待帮助的人们和大家众志成城的精神,一次次留了下来。


4月15日12时,中国国家地震救援队在青海[FS:PAGE]玉树县结古镇西北牛宾馆废墟上救出了四名幸存者。  廖攀 摄

    冶青林:震后5分钟开始拍照

    今年46岁的冶青林,是玉树藏族自治州书画摄影家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玉树县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曾在本报等报刊发过多篇文章及图片。但“青林”这个名字一夜之间响亮起来却是在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后——冶青林在第一时间凭着摄影人的责任感,记录下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现状和抗震救灾进展,并及时向外界发布。截至记者发稿,冶青林已通过互联网等上传抗震救灾作品2000余幅。
    4月14日,互联上开始转载一些带有“青海玉树地震——青林”标识的照片,而且几乎每到后半夜便会更新。记者多次拨打他的电话,都处于“不在服务区”状态。直至4月15日下午3时,他的手机彩铃已经换成“地震无情人有情,玉树抗震救灾寻亲友,玉树州抗震救灾指挥部热线电话……”电话最后由青林的夫人接通,得知记者身份后,她说:“我们知道,外面的人都想在第一时间看到地震灾区的图片,现在青林发上去的都是玉树地震现场,他还在继续拍摄,他已经拍了一天一夜了。现在他的手机刚充满电,我正在去送手机的路上。”
    4月17日,记者终于和冶青林通上了话。他回忆起这几天的经历:“地震发生后,我从震动中很快清醒过来,将亲人撤离到安全地方后,也没管房子的破损情况,拿着相机就冲出去拍摄了。大约是在地震后5分钟左右吧,我拍下第一张画面,然后一直拍摄到晚上8点多才想起来整天没吃一点儿东西,也没有水喝。为了将拍摄到的照片快速发出去,让全国人民及时了解玉树灾民的受灾情况及救灾进展情况,这几天我都是连夜把图片整理出来,然后步行8公里到当地的中国移动营业厅。等人家下班后,再用仅有的网线将图片传出去。现在每天早上,我7点多就出去拍摄,直到天黑才回家,因为走得太多,两条腿都已经有些浮肿僵硬了。”
    冶青林不知疲倦的拍摄感动了很多人,在他的每组照片后面,都跟着成千上万的评论。有网友说:“我看到你照的照片,泪水禁不住往下流”……在玉树拍摄的摄影人长弓雪原(网名)代表青海省老摄影家协会、橡树摄影网青海俱乐部专程看望了冶青林,给他送去了500元现金、青稞炒面、饮用水和生活必需品,钱物不多,但却是摄影人的一份心意。面对影友的捐助,冶青林有些“不乐意”,他说:“现在接到很多影友的电话,想为我个人捐款,现在我的情况还算比较好,有更多的人需要大家帮助。我作为玉树县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接收到了各地影友对我们会员的支助,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

4月16日,救援官兵暂时将救出的儿童送往急救中心。  冶青林 摄

中国摄协支援物资送往玉树灾区

    青海玉树震情,牵动着全国摄影人的心,中国摄影家协会动员全国摄影人情系玉树,支援青海,向奋战在一线的摄影人送去慰问,特派中国摄协会员、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惠怀杰,中国摄协会员任树清、黄新力一行三人,携带睡袋、电池、摄影器材、食品等急需物资,从西安出发,4月18日抵达西宁。4月19日清晨,惠怀杰一行三人租车将这些物资直接运往玉树灾区,亲自送达一线摄影人手中,带去中国摄协的亲切慰问和有力支持!截至本报发稿时,惠怀杰一行仍在前往玉树地震灾区的路上。 雷启荣 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3 14:28 , Processed in 0.06962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