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参与抗震需要热情更需要职业精神

2010-5-5 15:20| 发布者:| 查看:369| 评论:0|原作者:达力

 每当天灾来临,摄影人总冲在最前头。尽管经受地震灾害影响的青海玉树地处高原,条件相对艰苦,但不少摄影人或受单位委派,或自发组织,意欲前往记录抗震救灾的伟大进程。
    抗震救灾是一项相当紧张的工作。前往一线,用相机记录这段不同寻常的历史,为抗震救灾的历史留存有价值的影像资料,不仅需要满腔热情,而且需要做科学有效的准备,把困难考虑足,把所有应急预案想在前面,力争不占用灾区的资源,不给灾区人民和救援队伍添麻烦。
    这些,从公开报道中发现,摄影人并非百分之百能做到。一些摄影人因为高原反应被及时送出玉树;个别摄影记者因前往灾区采访的任务来得突然,没有及时准备御寒衣物等;还有的对于照片拍摄和传输基本条件没有更多了解,遇到了诸如缺少电池、网络不畅等不利因素。
    当然也有准备到位的。比如南方都市报,经历过汶川地震和海地地震救援报道之后,报社为每位记者都准备了应急手册,将此类灾难题材的采访规范化、文本化。此举可以让大家能及时检点行囊,完善装备,以利在现场靠自身条件完成工作。另外,该报准备的多套包括药品、防寒服、帐篷、睡袋、对讲机等物品在内的应急采访包,就放在库房,一旦灾害突发,记者很快就能出发。难怪他们的纪律是“绝不能占用灾区任何救灾物资和装备”,(相关报道见本报4月20日3版《南方都市报:想在前头,才能走在前头》);难怪他们能凭庞大的采访团队和优秀的稿件质量,被高校新闻学院邀去探讨灾难报道。
    试想,如果摄影人到灾区,发现自己准备不充分后,再去整合相关资源,不仅可能耽误了最新的动态报道,也可能会给灾区添麻烦。
    说到底,面对突发事件,摄影人能否充分准备、及时到达、圆满完成任务,考验的还是能否以突发新闻事件采访拍摄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来面对。这种职业精神虽然更多要求摄影记者具备,但当所有摄影人有这种意愿和追求时,请教专业人士,学习基本技能,提前做好准备就是必要的,且需要按照职业化的标准来进行。
    当然,玉树抗震救灾一线的摄影记录,并不是人越多越好,也不宜单凭热情行事,而应遵循有关部门建议,谨慎前往。我们完全可以在向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同行致敬的同时,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玉树灾区的一片爱心,一片真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3 19:00 , Processed in 0.107529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