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对“新中国摄影60年”的两点异议

2010-5-7 16:01| 发布者:| 查看:414| 评论:0

新中国摄影60年”是第九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的论文,发表在中国摄影报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上。看过以后,认为文中有两点与史实不符,如果是一家之言,也就得过且过不予理论,然而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研究部,确是我国最高级别的摄影理论研究机构,由它承办的摄影理论研讨会并刊发的论文,均代表着学术上的权威。鉴于中国摄影史的严肃性,特将相关的中国摄影文献摊开,理论清楚,以正视听。 
      “新中国摄影60年” 通篇内,凡涉及中国摄影史方面的内容,大部分源于《中国摄影史》一书。两点异议在第三自然段:“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大学的摄影爱好者成立我国最早的摄影团体北京光社。 1927年我国第一部研究摄影美学的著作《半农谈影》发行” 。 


         北京光社是我国早期的民间摄影团体,它的前身是北京大学的黄振玉、陈万里、钱景华、吴郁周,汪孟舒等人在校园内组织的艺术写真研究会。到1926年7月,刘半农、老焱若、郑颖荪、孙仲宽、刘玄虎、伍周甫、张云阶、周志辅、程知耻等人加入,人员增至20多人。由于社会上的人士加入到北大内部的摄影组织,北大的艺术写真研究会,自然而然演变成为社会上的民间摄影团体,北京光社得以正式成立。在《北京光社年鉴》书中,旺孟舒先生撰写的“北京光社小记”,对北京光社的成立有详实的记载。1934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了一本《美景集》,作者是广州景社发起人之一刘体志先生。在刘先生个人摄影画册的序文中,傅秉常先生写道:“民国十二年常与刘君暨同志多人组织景社于广州”。由此可见,广州景社成立时间还要早于北京光社。之所以人们会误认为北京光社成立最早,是因为光社才子刘半农先生,在我国摄影史中大名鼎鼎,由他编辑的《北京光社年鉴》和《北平光社年鉴》,是中国摄影史上的一块丰碑,地位十分显赫,加之在中国摄影文献中,对其它民间摄影团体记载的极少,人们便自觉不自觉的把所有光环冠予北京光社,包括“最早”的光环。再有,撰写《中国摄影史》一书时,可能受摄影文献短缺的制约,在案头的文献中,找不到比北京光社成立更早的民间摄影团体,所以“最早”的桂冠也就顺理成章地戴在北京光社的头上。现在,我将《北京光社年鉴》和《美景集》两书搬出,意在慎用“最早”一词,先把它束之高阁,待理论清楚再拿下来使用不迟。


       《半农谈影》的作者刘半农,1925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刘先生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运动中的一员猛将,是一位学识渊博、兴趣广泛的学者。1923年在巴黎留学期间,自学摄影,回国后加入了北京光社。《北京光社年鉴》和《北平光社年鉴》这两本书,均得益于刘半农的创意和编辑,才得以出版。由他撰写的《半农谈影》影响中国摄影界几十年。该书1927年10月初版,1928年4月再版,1930年4月三版, 2000年10月,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了第四版。该书着重阐述了三点内容, 1、摄影创作的经验谈。2、摄影是艺术家庭的成员。 3、探讨摄影美学的问题。 全书谈论摄影美学的基础问题不足三分之一,由此,“我国第一部研究摄影美学著作”的说法是不够准确的,应该称之为我国第一部摄影理论著作更为贴切。


       以上两点异议,均有别于第九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的论文,由此引起争鸣,可以用中国摄影文献来佐证。但论证中国摄影史实,还需要摄影史学家参与,争取做到百家争鸣后,再盖棺定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3 19:01 , Processed in 0.069502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