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冬强鸟瞰上海”摄影展昨日在泰康路尔冬强艺术中心揭幕。在过去30年里,把大部分时光都用在了拍摄上海老房子的尔冬强,这一次却迥然不同。他坐直升飞机盘旋在上海的天空,航拍上海的最新建筑。“扑面而来的满目高楼和多姿多彩的世博场馆,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产生了视觉上的强烈震撼。尔冬强用“景观爆炸”来形容他的感觉。 感动:每一次快门见证上海变迁 尔冬强曾多次航拍上海,前后航拍的时间跨度长达30年。在不同的年代从空中俯瞰上海,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城市景观。 他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航拍上海,上海中心城区大部分是黑压压的本地房子和红瓦铺就的里弄石库门,点缀其间的是一些洋房、公寓和公共建筑大楼。那时的浦东还是一派河流纵横的田园风光。 90年代航拍时,城市逐渐苏醒,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已经开始,到处是拆迁工地,浦东陆家嘴已经矗立起标志性的建筑―――东方明珠,但是整个陆家嘴还是大片空旷的土地。 而2010年的航拍,正值世博会临近,陆家嘴已经高楼林立,气势和规模丝毫不让曼哈顿,还有各具风采的世博场馆。尔冬强说:“上海是一座永远让你着迷并产生惊叹的城市。作为一名职业摄影师,我已为上海拍摄了30年,但是每一次按下快门,我的内心依然对这座城市心存感动。特别是当我乘坐直升飞机从天空俯瞰上海、俯瞰世博园时,眼前的壮阔和瑰丽,更让我无比激动。” 迷失:无法拼贴城市的视觉记忆 但是在每一次按下快门,心存感动的同时,尔冬强也感觉到了强烈的迷失。“面对令人惊叹的物理变迁,我已经无法拼贴出有关这座城市的视觉记忆。”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尔冬强曾经拿着五百分之一的上海地图,逐条街道拍摄,对老房子进行反反复复的梳理,并为这座城市拍摄了十多本广为流传的画册。“在过去30年里,我把自己大部分的时光用在了对上海历史老房子的系统疏理和视觉文献式的拍摄工作中,我沉迷于这座城市流逝的风情片段和纷繁如烟的往事里。” 但这位自以为对上海有着相当了解的摄影师,却在这次空中俯瞰拍摄时,发现这座曾经非常熟悉的城市已变得日益陌生和疏离。 矛盾:一个幸运和不幸的摄影师
上海的巨变,让尔冬强感觉自己生活在矛盾之中。“有时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摄影师,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座城市,仅用了3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对上海城市变迁的记录。有时,我又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幸的摄影师,因为在我的周遭终日是工地的轰鸣和都市的喧嚣,在过去的20年里,我目睹了太多老房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一同被湮灭的还有老上海人传统的生活。” 在《尔冬强鸟瞰上海》摄影图册的封面上,尔冬强用了一张并排而立的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照片,他指着画面说,“在两幢高楼旁有一个圆形的孔洞,是正在施工的上海未来第一高度―――上海中心。我准备在上海中心竣工之后,在同样的位置再拍一张,形成系列,作为对比。”尔冬强说,自己的使命就是记录下这个城市的每一个变迁时刻。 (来源:新闻晨报)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3 23:48 , Processed in 0.098747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