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沙漠腹地,偶遇白天鹅

2010-5-24 16:58| 发布者:| 查看:507| 评论:0|原作者:汪永基

—新疆沙漠拍摄不明种属珍稀白天鹅亲历

 

    庚寅虎年春节刚过,初八从沙漠回到北京。初九一上班,就接到来自全国的数个电话,询问我在沙漠腹地中拍摄的一组白天鹅新闻照片是否真实。

  来电中有专家询问者大致集中几点疑问:发稿照片文字说明中所谓新疆沙漠腹地所指具体何处;白天鹅出现在新疆库姆塔格沙漠的哪个方位;照片中有沙丘和绿地形态的地貌是否沙漠谷地;照片中有三只白天鹅的头部和颈部有明显红褐色是否真实颜色;白天鹅飞翔时双翅边显示出的黑色是羽毛颜色还是阴影效果;九只白天鹅在沙漠中是否在一起栖息,发现地旁边是否有湖泊或积水,是否用 GPS 打点定位……

  去冬今春,甘肃、新疆等地区普降大到暴雪,一些地方积雪成灾。一位在敦煌雅丹地质公园的朋友来电说,雅丹地貌被多年未见的大雪覆盖,风吹落雪满天晶莹闪烁,沙丘变成雪山,蓝天映照雪漠空灵剔透,出现罕见沙漠雪景奇观。

  春节期间, 我同几位朋友前往敦煌,又一次闯入大静大美之地。一是继续尝试穿越探险库姆塔格沙漠大峡谷,拍摄大峡谷神秘莫测的南端部分,二是计划寻找拍摄当地久负盛名的民间传说“沙漠贼窑”;三是拍摄罕见的沙漠野生动物,四是拍摄难得的沙漠雪景奇观。

  人迹罕至却流光溢彩的库姆塔格沙漠确实鲜为人知;它时而静卧,孤独享受日出日落霞光铺撒的空灵;时而狂啸,竭力舞动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的咆哮。    

  库姆塔格沙漠位于亚洲干旱区腹地新疆与甘肃交界处,是典型的内陆河盆地,面积约 2.2 万平方公里。库姆塔格在维吾尔语中就是“沙山”之意,沙漠中除遍布沙山,还包括有相当面积的西湖湿地、胡杨林区、红柳谷地、疏勒河故道、雅丹地貌、流动性沙丘、金字塔形沙丘,还有世界上独有的“羽毛”状沙丘。如此众多的地貌形态和自然生态,唐人就有恰如其分的记载:这里“常流沙,行人多迷途。有泉井,咸苦,无草。行者负水担粮,履绕沙石,往来困弊”,称库姆塔格沙漠为“大患鬼魅碛”。

  大年初七,我们一行人结束穿越探险库姆塔格沙漠大峡谷原路返回,当进入沙漠腹地,行驶在格沙状沙海之中不停地颠簸根本无法使人去昏昏欲睡。

  大概下午 2 25 分左右,多年一起“出沙入谷”的险友阿丘凭借在沙漠中多年练就的“鹰眼”发现数百米外有不协调的白色斑点,他判断,可能是羊吧。顺手指的车窗外南向望去,我自信地介绍说那是被季节洪水冲进沙漠的卡瓦石吧。险友驾驶员大庞一声冷笑,“啥卡瓦石,那是鸟!”

  车上忽然静了下来,车速几近为零,后面的给养车跟了上来,同行的李向军跑到我车窗前悄声告诉我,那是八只大雁!呵,我的血压开始升高,沙漠中难得遇到鸟类,机不可失!我迅速拿出相机,换上 28 300MM 的变焦头,瞄准百米外的八只白色“大雁”。镜头拉近,咦?八只或散步或伫立的“大雁”群中,还有一只静卧其中,像受伤的公主。清清楚楚是九只!我开始让车辆从左侧匀速慢慢向“雁群”靠拢,保持一定的距离,无论如何先拍上再说。距离在逐渐缩短,警觉的“雁群”清晰起来,悠悠迈出碎步整体移动。那只“受伤”静卧的公主也病怏怏地跟随其后走动起来,不时回首观望。

  相机中的照片被放大,“大雁”形象不断清晰的细节倒让我忽然产生朦胧。在我拍摄大雁的经历中,可可西里腹地丰富湖泊中栖息着不同种群的雁群曾经让我拍了个够,可无一种雁与此次遇到的雷同。我自言自语地说,会不会是白天鹅!“天哪,这里哪会有白天鹅呵!”。“白天鹅傍水而居,怎么会出现在大漠腹地?”车还在靠拢,我不停地按下快门, 300MM 的长焦已经能够把“目标”拉近,通过相机上的放大功能看清楚细节—长颈、黄嘴、脚蹼。这些突出的特征表明,白天鹅无疑!
[FS:PAGE]
在眼前这个白天鹅群体中,有三只明显与众不同,头部和颈部呈现红褐色,非常奇特,大概属珍惜品种吧。想起媒体常报道,一些爱鸟、观鸟、拍摄鸟的“发烧友”几十年都遇不到珍惜种群,何况在沙漠腹地中。我的心跳再次加快,呼吸急促。

  鲜见的白天鹅加快了撤离的脚步。此时经验和直觉都告诉我,不能再向前靠近了。车辆缓慢停在与白天鹅群体距离约 50 米的地方,我嘱咐大家不要下车,不要说话,不要弄出动静。相机稳定地架在摇下的车窗上,我屏住呼吸,享受着充满惊喜拍摄的瞬间。

  白天鹅目前在全球是易危物种,分布生存在北半球。在我国学名称大天鹅,别名黄嘴天鹅, 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天鹅傍水而居,主要栖息在有芦苇的池塘和湖泊、水库之中。冬季之前,生活在西伯利亚的大种群白天鹅开始陆续迁徙至我国南方各地水面越冬,春季水暖时回归故乡。

  记得青春期时看过一段视频,一只白天鹅悄然死去,而它的终身伴侣围着尸体仰天凄鸣,久久不舍离去。印象之深,心中隐痛。白天鹅忠诚实行一夫一妻制,一旦相爱以身相许,便永不分离。

  李向军告诉我,他十几年在这片沙漠中闯荡,在有水面芦苇和湿地的地方几乎都留下足迹,但从未见过活着的白天鹅。他也觉得稀罕,怎么就在凄凉浩瀚的沙漠腹地遇到白天鹅了呢。

  九只高贵的白天鹅,是什么原因让它们毫无顾忌地闯进这死亡之海?拍摄之中,我想到这群可爱生命的处境。如果它们迷路到此,没有水源,怎能飞出茫茫的沙海,我随即通知同行伙伴,拿出剩余的矿泉水,在正融化的残雪旁制作一个沙漠人工蓄水池,尝试帮助“干渴”的白天鹅。

  水还没倒出,车里“翻箱倒柜”的声音惊动了警觉之中的白天鹅,它们摇摆肥硕的身躯,一路小跑,拍打双翅,头部拼命伸向前方,瞬间腾空飞起,向长满红柳的谷地荒滩飞去。那里残存着正在融化中的白雪,那里孕育着初春生机勃勃。

  我抓住时机,端稳相机一阵“猛烈扫射”,九只白天鹅翱翔黄沙蓝天的美景奇观尽收眼底,揽入镜中。

  空旷的大漠黄沙、蓝天白云、红柳褐草与白天鹅起舞飞翔的身姿,回荡一曲美仑美奂绝妙交响。

  九只白天鹅渐行渐远,阴影在舞动的双翅里上下翻动,荡荡黄沙染后的天际衬托着黑色的鹅掌徐徐划动,天边就像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我端着相机不舍放下,理性开始回归。我们找到白天鹅起飞前栖息的地方,脚印纵横,蹼迹清晰,大小有别,深浅不一。回想这群生命在此安祥度步,体会沙浴温情,休憩玩耍,然后平安回到西伯利亚或贝加尔湖故乡。这是最动听、最拨动心弦的终曲。

  近年来,全国各地关于保护白天鹅及种群不断扩大的报道渐多,主要集中在河南与山西交界三门峡库区黄河湿地、山东黄河入海处东营天鹅湖、新疆赛里木湖和黑龙江、内蒙等地库区。据报道,迁移我国境内越冬的白天鹅日渐增多,去年冬季仅在三门峡库区黄河湿地越冬的白天鹅就已达万只以上。

  这组《新疆沙漠腹地惊现不明种群白天鹅》图片新闻发表后,来电如潮;有专业人士询问,有同仁羡慕,又爱鸟者关心,有环保人士刨根问底;数百家传媒网站和个人博客争相转载。一时间,我被戏称为 “汪天鹅”。

  由此看来,进入二十一世纪的这把环保钥匙已逐渐开启国人的心灵大门,环保的大环境已良善起来。关注大自然,关注与人类共存的生灵。 ? (作者单位:新华社摄影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4 00:27 , Processed in 0.070242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