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为2008世界报道摄影节和首届贵州原生态摄影大展策展之后,我接到很多摄影师的电话和邮件,他们希望我从一个图片编辑的角度谈一谈中国的纪实摄影。这个论题对我来说很有难度,迟迟不敢动笔。我不得不求助于我的签约摄影师们,他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拍摄理念和实践经验阐述给我,使我得到了宝贵的论据。特别是本文摄影师姜福祥先生第一次公开他的最新作品帮助我完成论述。 纪实摄影分为新闻记录摄影和纪实专题摄影。我很幸运,在九十年末和本世纪初的几年,通过法国伽玛新闻图片社,我接触了几百组纪实专题摄影作品,并通过实践学习了专题图片编辑知识和工作流程。伽玛中国公司成立之后,我为签约的中国摄影师编辑并向国际传媒发送了将近一百组纪实专题图片或图片故事,但中稿率低得令人失望。我不断分析从巴黎反馈回来的销售报告,发现被国际著名杂志采用的纪实摄影作品在向高端发展,他们不仅要求记录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更注重作品的摄影艺术表现效果。法国费加罗杂志2008年大篇幅刊登过三次伽玛中国摄影师的作品,沈阳摄影师田立的《失去的绿洲》、四川摄影师侯一民的《大熊猫》、深圳摄影师强晋的《六合神像》都具有上述相同的特点。为了求证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我请留法的艺术家张奋飞小姐代为求教蓬皮杜艺术中心和欧洲摄影之家的专家,这两家享誉世界的展览和收藏机构一直关注纪实摄影的发展和商业价值,他们 “在数码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艺术化的纪实摄影作品将在未来若干年内占据国际图片市场” 的答复令我兴奋不已。无独有偶,巴黎摄影艺术学院的阿兰院长和鲁迅美术学院的赵大鹏教授也将“主观纪实摄影”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2008年,因为策展工作,我结识了200多位中国的纪实专题摄影师,也许是因为知道我坚守图片编辑决不拿专业相机的个人信条,他们对我没有丝毫戒备,于是我看到了很多压箱底的作品,平心而论,这里面有很多非常棒的鲜为人知的选题,只可惜摄影师在拍摄时是怀着一种猎奇的心态,而忽略了纪实摄影深度挖掘新闻元素的重要性,也就是拍摄的作品不够完整,图片的视觉效果很差,根本无法准确表达摄影者的思想和对这组作品的拍摄理念。还有许多专题拍摄了很长时间,图片多得令图片编辑都发怵,这些作品往往缺乏摄影师个人的主观思想意识和主观表达方式。 下面我从一个图片编辑的角度为纪实摄影师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第一,主观纪实摄影的选题要国际化。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2007年的全球摄影大赛中设立了图片故事奖项。中国赛区在进行初选时,有一组作品成为评委们争论的焦点,那就是伽玛中国摄影师田立拍摄的《修长城者的后裔》,单从摄影角度,这组作品的选题看似简单,拍摄难度也不大。但是,从纪实报道摄影的角度进行分析,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把握了一个可以令国际关注的话题,并用最朴实的艺术风格进行拍摄。最终,这组作品获得了全球唯一的金奖,并连续三期刊登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田立应邀赴美访问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地理杂志图片总监对摄影师称赞有佳,称其为中国摄影做出的贡献就在于“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全球人都想知道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还会长久延续下去”。
摄影 / 国家摄影师 田立 上面所提到的四川摄影师侯一民拍摄的《大熊猫》也同样成功。“大熊猫的生存状态”始终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摄影师受邀携作品赴法参加“全球可持续发展论坛”就证明了这点。在论坛现场,开始有很多生态和动物方面的专家学者对这组作品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后来请著名的图片编辑和平面媒体的美编对作品进行论证,得到的结果是摄影师在保证影像真实性的同时,抓住了大熊猫黑、白两色[FS:PAGE]的重要色彩元素,运用黑白照片的艺术表现手段创作彩色照片,使得这组照片更具有观赏性及视觉冲击力。
摄影 /国家摄影师杨俊坡
河南的乡土摄影与上海的城市先锋派摄影反差很大,但都属于主观纪实摄影的典范。河南乡土摄影的发展得益于王世龙、魏德忠等老一代摄影家的引导,始终坚持特定环境与特定人物紧密结合的记录方法,朴实而生动。对于河南当代摄影师为何热衷于人像、群像、环境人像摄影的问题,我专门请教了河南艺术研究院的著名摄影师姜健先生,他的回答总结一下非常简单“摄影师们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艺术手段进行本土创作,而这种意识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观纪实摄影问题”。由于摄影师在对中原文化的理解及摄影艺术底蕴两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使得有些摄影师的作品看起来怪怪的,对此我们必须持包容的态度。上海的城市先锋派摄影则更注重于对环境的刻画。众所周之,上海是我国受西方文化思潮影响最深的城市,这里的摄影师也是影像艺术的先锋,特别是当代年轻的摄影师擅长用虚拟、分割、变型的表现方式记录城市的快速变迁。主观纪实摄影与纪实报道摄影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支持个人艺术风格的发挥。“我个人反对盲目的模仿、甚至有些变态的丑化现象,主观思想必须要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之上,”旅居上海的摄影师卢东尼先生对我发表了他的看法。第一天还蹲在黄河岸边田埂上、抽着旱烟,第二天却坐在外滩高楼林立之间、喝着咖啡讨论这个问题其实也是蛮有意思的。
摄影 /国家摄影师 王世龙
摄影 /国家摄影师 强晋 我的好朋友、摄影师赵嘉写了几本关于摄影器材和摄影技巧的书籍,这是他从事十几年纪实摄影经验积累的产物,他的[FS:PAGE]主观表达方式是巧妙利用自然光线及不同镜头的特点结合产生的。他的作品之所以可以令西方媒体广泛接受,是由于他运用镜头的技巧和图片构图的风格恰好符合西方媒体阅读或审视东方文化的思维角度,我曾经和赵嘉说过“从你的照片里可以看到你的眼睛,因为你摄影的目光中充满了对所拍摄对象信仰的尊重”,赵嘉的功力是磨练出来的,一组《还赎》已经跟踪拍摄了几年时间,而且还在继续,去西藏拍摄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好的照片就是用镜头捕捉到的事物最精彩、最感动的瞬间。
摄影
/
国家摄影师
姜福祥 我对摄影师的实力非常了解,所以在拍摄前,对这个选题的拍摄难度和潜在的社会价值一点都不担心,我和摄影师长时间讨论的焦点是如何拍摄才能使照片的影像效果显得悠远而华丽。我们最后决定采用主观纪实摄影的报道方式,这个选题的拍摄主体是人物,而要保证报道真实严谨,就不能让这些人物脱离生存环境。摄影师大部分的拍摄要在草原、戈壁、古战场这些特定的大场景中完成,就必须想办法通过艺术手段来突出刻画成吉思汗后人现实的生活状态。开始我们尝试使用辅助灯光来达到预想的艺术效果,但拍摄的样片与环境人像没有本质的区别。在增加使用背景幕布后我们才满意,幕[FS:PAGE]布前面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子孙,幕布后面的苍穹世界属于他们英雄的祖先,这正是摄影师所想追求的意境。摄影师具有丰富的拍摄经验,非常善于与倔强的蒙古人打交道,所有照片里的人物都是由他们自己选择出镜方式,没有一张是摄影师刻意摆拍的。目前这个选题已经完成了国内拍摄部分,英国的一家基金会看过样片后,认为这组照片远远超过了摄影本身的价值,正在考虑支持摄影师完成境外的拍摄工作。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4 07:58 , Processed in 0.072933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