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维宪在演示发明的“数码转机摄影机座装置”。 王桂珍 摄 李维宪在从事摄影创作的50年生涯中,不断追求技艺创新,对摄影器材不断摸索、研究,他自主研发的可分格曝光的照相、翻拍机,1988年获得国家专利。时隔22年,今年71岁的老人,在摄影器械的发明创造上再次获得国家专利——数码相机360度自动旋转拍照转机座。普通的数码相机装上该机座,立刻变成了数码转机。该装置操作方便,简单实用,各项指标均已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知名胶片转机的各项拍摄标准和性能。 谈起摄影和发明的话题,老人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中学时期,曾在学校数学竞赛中获第三名的李维宪,因家境困难未能继续升学深造。1958年考入东北光学仪器厂(现材料试验机厂),成了一名机床车工。在一年多的学徒过程中,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在大搞技术革新活动中,自己动手制造了“多轴研磨机”,提高了10倍的工效。之后又先后发明了φ2M “旋风铣床”和“自动筛沙机”供铸造车间使用。 1960年单位筹备“今昔(对比)展览会”,由于从小学过美术,写得一手好字,李维宪被抽调去做美工。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照相机,从此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发不可收。在1956年的“全国精密仪器展览会”、1968年的“仪器仪表展览会”及1976年的“全国自动化装置展览会”上,他专职负责美工、摄影接待工作,并为当时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杨尚昆、徐向前、谭震林、余秋里、阿沛·阿旺晋美、华罗庚等拍摄照片。 1980年李维宪“下海”,在长春市开了一家照相馆,主要是为市内几十所学校学生拍照标准相和毕业合影。善于琢磨的李维宪在拍照间隙,设计的相册(纪念册)获得“外观设计国家专利”两项,还发明了“两次曝光的遮光罩”,就是用国产海鸥双镜头120方箱照相机,把一个人的二次成相拍在一个画面上。当时曾轰动一时,在全国销售5万多套。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摄影从黑白世界步入彩色时代。拥有一张彩色标准像照片,已不再是一种奢望,各式各样的照相馆、彩扩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长春市大街小巷。为了降低成本,李维宪在底片上打起了主意,要是能把135底片分成6等分,不就等于1张底片相当于现在的6张吗?那么,1个胶卷36张底片能省多少?10个、100个——激动过后,李维宪静下心来,开始潜心研究。1987年春节期间,“分格照相机”制作成功,先后参加了1988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发明展览会”和1989年举办的“成都发明展览会”。用这个相机拍出来的每个画面都是中心成像,画面清晰,这一发明解决了当时拍摄1寸照片的困难。当年长春市“驾驶证”首次采用彩色照片,就是用李维宪发明的“分格照相机”拍摄完成的。1991年李维宪在长春市开设了首家婚纱艺术摄影馆,1998年开始转型拍摄大型会议,多次为国家领导人与省市领导人留下了珍贵的照片。 当说到发明数码相机360度自动旋转拍照转机座的初衷时,老人家娓娓道来。 两年前,瑞士数码转机问世,但它的价位高达六七十万元人民币,使得一直想拥有一台数码转机的李维宪望而却步。心有不甘的李维宪头脑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改装。能否把数码照相机装上个底座,运用机械传动装置,使其自动旋转360度成了他日思夜想的问题。利用今年春节休息时间,李维宪开始动手进行绘图、设计、制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将样机试制成功。 在问及今后的打算时,李维宪认真地说:“把获得国家专利的数码相机360度自动旋转拍照转机座推向市场、推向世界,让更多的摄[FS:PAGE]影爱好者用上它,是我最大的愿望。在我有生之年,能为挚爱的摄影事业多做点事情是我最大的快乐。” 对人像摄影有着深厚造诣,又先后4次获得国家专利的李维宪,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人像摄影学会理事,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发明家协会会员,集人像摄影家、发明家于一身。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4 08:00 , Processed in 0.07239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