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解海龙 采访/蔡焕松 蔡焕松:这次玉树赈灾,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在第一时间举行了摄影作品拍卖会,并在最快的时间内把筹集到的资金送到灾区,同时还举办了抗震救灾展览,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请介绍一下情况。 解海龙:这次为玉树赈灾摄影作品义拍活动有几个特点,第一是反应快。很多摄影人知道,像玉树那种地方要想冲到救灾一线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是河北、山东、山西这么近,他们肯定都会;中到前线去。因为记者是无冕之王.震情就是命令.他们都会冲上去的。现在由于各种条件的局限去不了,大家都憋足了劲要为灾区做些事情,所以广大摄影人是召之即来,同时还有不少企业家和慈善家也是迅速集结,慷慨解囊。 蔡焕松:这次活动你自己拿出了六幅风景作品进行义拍,共筹到善款19990元。在大家的印象中,你是拍纪实的,原来是无人不拍的创作习惯,怎么拍起风景照片,还拿出来拍卖,而且很受市场欢迎,所以对此感到有点意外。 蔡焕松:事实上你这是记录性的风光照片,将所记录的大自然的环境状态表现出来,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们热爱自然,从而让风景作品体现出它的社会价值。 解海龙:对,全球变暖是大势所趋,哥本哈根会议将这个问题提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全球变暖这个词.我过去对它没什么认识.认为这是慢慢的事,急什么,几辈子也赶不上,水有的是[后来在班夫公园确实能够感悟到水资源的急剧减少。几万年前这个大冰原是什么样子I它的雪线一点一点地在减退。那里有一个标志,1948年,冰原是在一个位置;1958年冰原就退回一里地;哪一年到哪儿都有标记,这就是变化,这种变化给人一种警示——我们赖以生存的水在一天天地减少[这里的水管着几个国家,涵养着芸芸众生。如果有一天一旦发生水恐慌,那可能就会引发战争,那将是全人类悲惨的未来。全世界各国的游客都到那里去,他们没有在那里更多地寻乐和玩耍,都是理性的,很深沉的。 蔡焕松:你改变了自己无人不拍的观念,是环境的偶然触动,还是一种对风景摄影的必然考虑? 解海龙:看了那儿以后,感觉口咱们在环保方面很有差距。我经常在外面行走,无奈越来越多,黄河是干枯的、永定河几十年没水,这河那河都叫河,但都是没水的河,就剩下河床了。过去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回来后不断地反思,也想为环保做些事情。经常会做一些大片子,让别人看。大家也很喜欢.说这是一种自然的风格。有人说你是不是改拍风光了,其实我认为.它依然是记录,依然是纪实.是实实在在忠实的记录,也有一些话题在里面。
解海龙:我觉得这些年来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和各地的政府人士、朋友聊聊天.他们认为摄影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旅游方面是一个王牌。不管是沙家浜、微山湖、响沙湾还是雾凇,哪怕一片黄花也是当地的特点,哪十白是一块沙坑也是当地的资源,所以都在打摄影这个品牌。既然是这样,中国也是一个开放的国家,也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到中国游览观光,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也很美,所以这是一个值得做的大课题。 蔡焕松:风景摄影已经和旅游相结合形成了一个产业,在社会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解海龙:你看看,北戴河、山海关、秦皇岛,这些字眼儿我们七八十年代就熟,30年前就知道桂林山水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5 01:04 , Processed in 0.07010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