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财经新闻图片的认识与应用拓展

2010-7-30 16:35| 发布者:| 查看:536| 评论:0

财经类图片难出好照片。这是个难题,难在哪里?如何突破?如何打开新的思路?运用何种表达方式?通过梳理财经类图片的现状,或可从中谋求突破。

财经新闻图片的认识与应用拓展

     

作为知名财经媒体,《华尔街日报》百年间坚持“让报道比颜色更出彩”:始终采用传统的黑白灰格调。但从 2002年4月起,开始采用彩色照片、漫画和图表,结束了“黑白”历史,添加了更多色彩及图片元素,头版图片也越来越大。

《财富》杂志摄影总监米切尔·玛克娜莉曾谈到:“摄影对《财富》杂志是最重要的一环:图片在《财富》的版面上占有 60%的篇幅。”可见,加大图片的使用是财经媒体无法逃避的选择。

财经图片“难拍”在哪里?

面对高速发展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经济新闻摄影遇到了“难题”,传统的以“决定性瞬间”为核心的新闻摄影发现“无物”可拍:除了一些会议、活动等还可以用摄影图片进行报道,财经报道中最为核心的金融政策、股价波动、货币流动等内容,由于缺乏特征鲜明的事件性因素,缺乏“具有强烈视觉特点的内容作为报道的对象”,难以被新闻摄影“形象化”。

对此,有业界专家建议“扬长避短”。《经济日报》邓维认为:“新闻图片突出的正是时效性与现场纪实性,二者构成文字报道所很难达到的直观、客观优势。扬长,就得将上述优势充分发挥。避短,就是尽量绕开甚至根本舍弃那些力不能及的东西。尤其是经济领域,社会对它的表述通常要列出许许多多数字、图表、公式,但要将其转化为画面形象,无异于跟自己找别扭。扬己之长、避己之短,经济新闻摄影应注重两点。”《人民日报》许林也认为:“摄影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经济题材都能用摄影去报道,有些题材用摄影来报道确实勉为其难。在有关观念形态的理念性题材面前,摄影往往显得无能为力,而文字却能够很好地发挥,深刻地剖析。”

一方面,财经报道其所关注的金融、资本市场的运行难以用形象来表达;另一方面,读图时代又迫使财经媒体需要大量图片吸引受众。这种情况下,财经摄影进行尝试和拓展。

财经类图片的特点

1.“宽”时效性

有的财经新闻描述一个长时间趋势,有的甚至只是表达观点、意见、看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或时间范围,如果用瞬间语言表达,很难找寻到“决定性瞬间”。财经报道多为趋势性、政策性的内容,持续时间长,这使得除事件性财经图片以外的其他各类图片时效性要求不强,“宽”时效性也就成为财经图片的特征之一。

2.“概念性”“观念性”和“抽象性”

在实践中,带有“意见”性质的财经图片能够很好地将“概念性”、“观念性”和“抽象性”的财经观念进行形象化表达,并逐渐形成以“象征”语言为主的财经图片表达方式,这也是财经图片最明显的特色。

当无法准确“证实”新闻时,财经新闻摄影大多选择了对其进行“评价”或“意见表达”。“证实”是客观的,具有严格的规定性,而“评价”却是主观的,在财经新闻中,主要以象征语言进行展现。

这也是不同新闻摄影审美观的取舍。美国新闻摄影报道—强调客观性,每个人都可以拍摄出基本一致、质量合格的图片。当代欧洲新闻摄影界从“决定性瞬间理论”中脱离出来,在新闻摄影中以主观的、存在主义的手法表达个人情感,法国摄影编辑斯蒂安·考也勒曾说:“我希望摄影师能用最好的手法表达对所发生事件的所思与所感。”在遇到难以用传统摄影语言描述的财经报道时,这种“主观性”形成“象征”的语言派上了用场。

财经图片在利用“象征”语言发表意见的同时,出现了不少“控制”(摆拍)拍摄的情况,这也是目前对于该类图片出现争议的地方。由于财经报道中的文字均比较抽象,难以形象化—难以直接传递新闻性信息,这使得财经图片的评价较多地注重了“象征性”因素,强调视觉形式和结构。  

3.强调视觉效果

由于财经类插图的高度抽象性,以及大量使用象征手法进行表达和评价,使得该类图片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要求“图简”:这里强调的是图片画面的“形象性”,要求画面简洁有力,主体突出。

力求“意赅”:一般新闻摄影,摄影者要在世间万象中选择最具价值的“典型性瞬间”,并要保留周围环境以交代新闻事件背景;非事件财经摄影往往是要把画面中除了主体和陪体以外的其他“噪音”全部消除。     

强调视觉效果:一般新闻图片要求的是“确定性”,一张图片里面如果能把 5W全部交待最好,这样的图片才能够以确定的意义纪录历史;但是“财经类插图”则不然,要求的是一张视觉效果极佳,但却又具有极强阐释力的画面。

总之,财经类插图对于新闻摄影原来所强调的时间和地域的双重规定性突破以后,对于影像语言的运用进入了一个更加自由的境界。

财经类插图的应用规则

1.财经类插图的“设计”需谨慎

很多财经类插图本身所要求涉及的“新闻性”含量并不高,在完成新闻图片的“印证”和“提示”功能之余,“设计”更多的是为了美化版面。

再次,很多财经类插图的拍摄对象本身就是新闻,如贺岁金条、流通纪念币等,这种情况下怎么调整被摄对象的状态都可以,这在一般新闻摄影领域中也是被接受的。

可以说,很多财经类插图依靠“象征”语言进行表达,其要突出的新闻信息是所拍摄对象之间的能够引起的联想,在这种情况下,拍摄对象之间的位置、状态、周围的环境、灯光是否是被“控制”就不重要了,只要这种配有文字说明的主观表达不会让人误解,那么这幅图片就应该是达到了“客观”的效果。

2.“加工”应在常识和读者可接受的范围内

对于财经图片而言, “事件性财经图片”属于“硬新闻”,应该严格的不被加工。“财经类插图”可以被一定程度的加工,一方面因为此类图片可以“摆拍”;另一方面,调整改动的也只能是“财经类插图”中的非新闻性因素,这类图片应注明“合成图片”或“插图摄影”。 “加工”应在“常识”和读者可接受的范围内。

在最不适合以传统新闻摄影手法表现的财经摄影中,“设计”这一拍摄手法占得一席之地,将一向不为摄影师所重视的“评论功能”充分发挥,并为拍摄者、读者和编辑所接受,这在本质上是对新闻摄影功能的一种拓展,给我们提供了一块可以供新闻摄影驰骋的新领域。(作者单位:大连日报社经济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5 01:12 , Processed in 0.070773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