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名人画论与现代摄影的关系(下)(探索之十二) 本文谈潘天寿的“格调说”。 正如潘天寿所指出,“格调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很难讲清楚,要靠多看,多比较,慢慢体会。”(1965年在莫干山对潘公凯语)相对气韵、意境来说,格调是更难把握的理论范畴。格调是作品的艺术总汇效果或艺术境界中体现出的精神境界,归根结底是反映作者的精神境界。通俗地说,格调就是艺术风格。是每一位艺术家体现他的创作具有某一种特别的艺术风格。大家熟知的音乐家腾格尔、韩红、等,一唱起歌来就有不同的唱腔和唱法,一听就知道是谁唱的。我们摄影人也有不同的摄影创作。绘画摄影是郎静山先生的独创,纪实摄影,卢广专拍中国社会的底层,如爱滋、吸毒、贩毒、矿难、环境污染等,徐勇专拍北京的胡同,四川的王建军拍风光片等,他们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 1、人品与画品的统一 潘天寿首先明确指出,“格调与思想绝对有关”,“格调说到底就是精神境界”。因此,格调主要反映着作者和作品精神境界方面的内容,也是在鉴品这方面内容高低的一个专门概念。这三者是中国画艺术的最高境地,构成了中国画艺术的最高要求,也可以说是最高思想性与高度艺术性统一的特殊体现。 2、风格的形成与地方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与周围的自然生态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自然界作为摄影创作对象,必然会对创作者的审美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自然环境因素对区域摄影家群的形成,对摄影家作品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着密切关系。一如江南的灵山秀水,山青葱苍郁,有无限生机,水清净透澈,见无限清明,景无极致、钟灵毓秀的自然环境,便熏陶出以灵秀和谐见长的怡人的艺术风格。北方的大地,古朴苍劲,酷烈刚阳,广袤雄浑,有浩然壮气注入血脉。高原大漠,崇高悲凉,无论活得浓重还是潇酒的人都由此获得对自身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感悟,从心灵深处激荡起民族精神和古老文化的悠长回音,由此孕育出沉重撼人的艺术风格。因此有人说,不论哪儿,一眼便能看出陕西人的作品。 浙江丽水地处浙南山区,瓯江、南溪江贯穿其境,山水风光突出,人情风俗各异,人杰地灵,能培养出这么多的摄影家,这与地理环境有关。像吴品禾、初小青等一批带头人,带出了一大批摄影人。 3、艺术既具多样性,又具一致性,形成了一定的流派。 艺术风格既具[FS:PAGE]多样性,又具有一致性,在某种风格一致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艺术流派。如写实主义、一种发挥摄影纪实特性的流派。在审美价值上往往是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大于审美作用,感召性和见证性多于欣赏性。写实摄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该流派的摄影艺术家在创作中恪守摄影的纪实特性,在他们看来,摄影应该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实性,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只有具有“数学般的准确性”,作品才能发挥他种艺术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如解海龙的“希望工程”,贫困山区的孩子多么渴望有书读,一个大眼睛的女孩子照片问世了,全国欣起捐学捐款,一幅照片积了多少功德。 卢广的爱滋病村的照片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世界的震动,爱滋病人有救了。这些写实摄影具有多大的力量。有人称为“纪录摄影”。 绘画主义、追求绘画意趣,以绘画造型原则规范自己的摄影创作。绘画主义分为两种:一是绘画派:摹仿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风,画面结构严谨,布局考究,经导演、摆布和暗房加工而成。情节性、叙述性和寓意性是其艺术上的特点。 二是画意派:寻找现实生活中的诗情画意,表现存在于自然中的美的形象。在中国当推朗静山先生和陈复礼先生的画意摄影。
新现实主义。以平凡的题材表现形式美,以朴实的摄影手法,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为本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该流派的艺术特点是在常见的事物中寻求“美”。用近摄、特写等手法,把被摄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突出地表现对象的某一细部,精确如实地刻画它的表面结构,从而达到眩人耳目的视觉效果。它不考虑艺术的本质在于提示对象的本质,因而其美学思想是属于自然主义范畴的。这种摄影在23届国展中的“青年组”中作了一些尝试,争论很大。 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绘画创作和评论,比较重视深入生活和学习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几成老生常谈,这固然不错,但往往忽略了思想情操、道德品质方面的重要因素,以至很少有鉴赏、评论文章谈思想境界、艺术格调方面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缺陷。读书,学习传统,深入生活,绝不仅仅是解决创作源泉及创作借鉴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解决作者的精神境界(如创作.目的,轻物质利欲,重精神追求等),观察方法,研究态度等方面的问题。潘天寿指出:“画事须有高尚之品德,宏远之抱负,超越之见识,厚重渊博之学问,广阔深入之生活,然后能登峰造极。联系摄影艺术,我们确实少了摄影理论研究和评论,希望每2年一次的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联系实际,不要走过场,切切实实解决一些中国摄影存在的的问题。 潘天寿还对如何提高作品格调,从学习方法上作了明确回答,强调“眼力”和“解悟”的重要作用。他说,“要取法乎上,多看格调高的作品。眼力很重要。要想画出好画,首先要能看懂好画?要能体会画格的高低。眼高了手才能高,眼不高手也不会高。有的人学画 潘天寿的格调说,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这一范畴的理论问题,是现代美学著作中还少有人提到的,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潘天寿说: “我认为‘笔正则画正’,‘心正则画正’,人品不高,落墨无法;人格方正,画品亦高;人品不高,画品低档。后世千百万年,人们所要学习和追求的,是人品高和画品高的艺术。”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13 15:02 , Processed in 0.02111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