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仔细回味进入21世纪以来的中国摄影发展变化,我们会发现,2001年与国际摄影节等新活动样式一同引入的全新行当——策展人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大。 策展正在成为评选之外的另一种摄影作品价值评判方式。策展人与评委一样,受到从职业摄影师到业余摄影爱好者的关注和青睐。由摄影家、评论家、出版人、媒体人甚至组织工作者等等这些摄影行当变身而来的策展人,正在以自己的专业水准和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一个个摄影个案的价值判定,而在此前,更多摄影作品价值的认定是通过参加评选及其后的展览等实现的。另一方面, 随着各类摄影活动的兴盛,评选作为一项专门学问,也被越来越多的摄影界人士所重视。评选与策展两种评价方式的并行,推动着中国摄影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评选的学问 也许是因为参与的人群越来越广,也许是因为摄影界和社会各界对摄影评选的公平公正性更多予以关注,也许是因为传统的评选面临着数码影像和互联网传播条件下的变革需求,评选作为一项专门学问,不仅引发热议,也引发许多全新的尝试。 从评选形式看,传统的投子式评选因评委之间可能产生的相互影响和跟风等,已悄悄发生了改变。像首届“华赛”及其他一些摄影评选,尝试为每幅参评作品设置了漂亮的投票箱,评委们投给每幅心仪作品的“子”都处于封闭状态,将其间的相互影响努力降到最低。像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等更多的评选进入终评环节时则采用打分方式进行。笔者记得,在某次“全国十大体育摄影家”的评选现场,几位评委要对通过初评的数十位参评者的每人20幅作品幅幅打出分数,最终计算所有评委打出的总分来排定名次,其劳动强度可见一斑。新闻摄影的评选和一些通过互联网征稿的摄影活动大都采用电子化的评选方式,一些地方的摄影组织等单位还为此开发了专门的评选系统软件。 更多的摄影评选还是坚持以传统扩印或打印照片的方式进行,比如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等重要摄影活动,考虑到要对照片的摄影水平、制作水准等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评。不过,在新闻图片用电子评选方式的合理性更多被认可的同时,有关如何在艺术类、商业类等的摄影评选中应用更先进的载体和介质,也正在被有识之士所探讨和尝试。通过多种不同方式征稿的摄影活动,最终的评选仍会统一为一种样式,以保证相对的公平。 在评选程序的设置上,许多摄影评选现场开始设置监督员、监评组和复议程序等,评委们在对入围作品充分表述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投票,并允许对自己看好的作品在投票之后、评选结果确定前争取机会等方式,给了优秀作品以更多突出重围的机会。针对近来更多举办的以宣传推广旅游景点或地方形象为主要诉求的摄影大展评选“谢绝提供电脑创意和改变原始影像的作品”的细则,中国摄影家协会等单位在相应摄影评选中还增加了数码影像鉴定程序,也就是邀请专家从技术层面保证所有优胜作品符合基本征稿要求。 最重要的是,借助于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效率,许多重要的摄影活动评选都设置了网上公示等程序,以接受更多公众的全面监督。近期刚刚结束的2010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公示环节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光对于照片的公众评论就达到数万条,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摄影评选在公众层面的关注度。面对越来越高的关注度,摄影评选在程序设置、评委选拔、征稿规则制定等层面也是反复推敲不断改进,还有不少摄影人和公众积极地建言献策,有机会担当国外一些摄影评选的业界知名人士更通过各种途径介绍自己的见闻。要知道,关于某些摄影活动的评选过程,是广大摄影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取各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等重大摄影活动的评选每届都有新举措,都力求将程序和结果做得更科学、更公正。评选作为一项专门的学问,在其过程和结果越来越透明化的状况下,于摄影价值的评定仍将发挥重大作用,摄影界对其科学性、有序性、公正性的探索也将持续下去。 策展的现状 二者的互涉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6 12:55 , Processed in 0.072023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