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妙不可言的画——李雪峰国画讲座在三原举行所想所思

2010-11-11 10:53| 发布者:| 查看:2208| 评论:0|原作者:程 翔|来自: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

 
2010年11月10日,《李雪峰国画讲座》在三原图书馆举行。(摄影  程 翔)
 

画家李雪峰非常谦和,他谈到美术史,谈到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摄影 程 翔)

古稀之年的老先生也来听讲 (摄影 程 翔)
 
跟随李雪峰一道来三原的青年山水画家欧亚卫,将一幅幅李雪峰的花鸟画贴在墙壁上。(摄影  程 翔)
 
 
 
 
(中国画) 李雪峰
 
地球上流淌着两条绚烂而壮丽的艺术长河,一条是西方的艺术长河;一条是东方的艺术长河。绝大多数从艺术院校毕业的艺术家、学者都是趟着、摸着这两条长河走过来的。社会上还有一个更大的艺术群体,他们或许是原生态艺术的继承者,或许选用不同的方式,汲取大自然全息的信息,不可预测、不可小视的充满激情、张扬个性、自主创新的人才。

若干年前,我在西安美院学习过,又长期参与基层文化活动,我的视线在两者间扫描。他们各有优势,又各有弱点,一般情况下,院校毕业的艺术家文化基础扎实,视野宽广,理论性强;年轻的艺术家生活体验少,很难在沉重的圈子中跳出来,很难激发超然自由的灵感,很难创作纯粹的个性化的抒发自我情感、表现独特思想的佳作。相对而言,社会上的艺术爱好者,历经沧桑,生存能力超强,有非凡的毅力,个性强,表现力强;不足之处是缺乏系统正规训练,缺乏理论知识,闭关自守的情况多,总总原因,作品很难被社会承认。

女人都会生孩子,艺术不需要人来教。中年的我,深深体会到有太多的东西是不需要教的,有太多的东西是没法教的。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大”陈延老师(系里曾有两位同名的教授)等好几位老师,都有这样的想法。“教”是相对的,用“交流”好像更合适。陕西省三原县美术协会常常组织交流活动,与三原有缘分的、开明的、有爱心、重奉献的从艺术院校毕业的艺术家、学者,常常被邀请到三原讲学交流。2010年11月10日,《李雪峰国画讲座》在三原图书馆举行。青年画家李雪峰先生,笔名:李雪、半僧,生于1973年5月,199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长期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系中国民革党员,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自由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美术报》发表过他的花鸟系列选登;《艺术界》杂志推出《李雪峰花鸟画专辑》。我在其它的文章中写过,三原一向把人才当亲戚,不管你有名无名,不管你年龄大小,只要是人才就欢迎。三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峰委托三原美协主席何碧君、常务副主席吴开川、副主席兼秘书长徐红霞带来贺信。来听讲的有县人大副主任史明建,还有知名的老画家樊新华、陈春生、王巨林等数十人。画家李雪峰非常谦和,他谈到美术史,谈到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差异。他认为,东方的中国画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西方的美术受基督教的影响。

跟随李雪峰一道来三原的青年山水画家欧亚卫,将一幅幅李雪峰的花鸟画贴在墙壁上。与繁杂的闹市比,李雪峰的花鸟画有一种八大山人孤独的情调;与远去的八大山人那个空间比,李雪峰的花鸟画增添了一种装饰性和现代的元素。可贵在李雪峰的作品以墨为彩,以墨为魂,以墨为荣。昨天晚上,我和西安美院版画系戴信军教授谈到这个问题,谁都无法割舍某一个时代的审美时尚、审美情趣。艺术的内涵太丰富了,几乎是永远探讨的课题。人类社会,再也没有比文化艺术好玩的游戏了,在艺术的天国里必须立法,又要彻头彻尾的破法;没文化、少知识,要不断学文化、补知识,有了这些后,又要彻头彻尾的抛弃文化知识,进入到静思的境界,渐悟、顿悟一切。渐悟、顿悟生命和未知,是妙不可言的灵性愉悦——孩子喜欢涂涂抹[FS:PAGE]抹,大人喜欢写写画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09:46 , Processed in 0.082771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