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真意,欲辩无言

2010-12-23 10:55| 发布者:| 查看:662| 评论:0

  摄影作为一种现代性的观看媒介,本质在于记录,是摄影师以自己独特的角度来呈现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意义。当下中国风光摄影大抵很难有新的突破,这基本是不争的事实。缘由在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作为地球物理现象的自然景观已全方位多层面地呈现出来,科普考察、人文地理也详尽地做出注解。另一方面,相对片面地选择了爱德华、亚当斯、以及“集锦摄影”的雷兰达,形成诸如郎静山等,以沙龙唯美风格的“画意摄影”为传承,占据了社会主导,过多注重画面构图、影调等外在形式,甜腻腻的“糖水片”泛滥成灾,令人不忍卒读。


  黄永山是个学者型的摄影师,他的作品抛开细节的表现,以无边的张力格局,意识流般的拍摄手法,顺着自己的思路,不加修饰地表达头脑中各种想法,深入到问题底层,试图揭示图像背后的意义与依据。老子论道:“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摄影此时做为一种提问方式,他像取下自然的一个生理剖面,在显微镜下放大审视,观念与意念互换思维成为思考的一种辅助,成为内心生活触摸、感知世界的手段,它的意义也在于回归,归至内心的自省。作品分五个部分,面对广袤的冰原极地,顿感世事沧桑,令人尘心一洗。“道”中的空寂清远,浑然天成,如静虚幻境,使人净心顿悟;“象”中恬然自适,应形生势,如落子布白,使人随缘任性;“静”中哀婉凄美,肃穆珍惜,如秋叶孤零,令人回肠荡气;“为”中自然律动,蕴藏生机,如花蕾绽放,令人法喜心悦;“一”中天道轮回,万法归一,如尘埃落定,无不叫人气定神闲。选择是一种态度,摄影的记录在于有预见性的瞬间,航拍,广角,他的拍摄兴致在于对中国传统精神的理解,他所采用独特的视角,在于对自然虔诚的礼赞与敬畏,这正是他用心营造这种特有的博大极致的荒寒意境的手法,藉此感悟当代人类生存环境的终极关怀,珍重现实人生,向往安宁祥和的心境。他领悟到了这点,主线脉络归纳却略显零乱,无论是一以贯之的气脉,还是独白式的意识流,都可感性的娓娓道来,一起与观者产生共鸣。


  “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贡布里希深刻地说出艺术的本质。一帧好的影像作品,应具有文献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精神价值,每一个定格,都是内心体悟的痕迹,文化的精髓在于它作用于人的内心,是具体细微、鲜活生动的。视觉艺术需要艺术家具有一种精纯准确的美学观点,一种对繁杂意象的控制和对艺术语境的清晰传达。我们在他的拍摄手记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他对自然的深沉敬意和对文明的理性透视,这也是他独特的表达方式,但也是他较为理性的一面,正如庞得所概括的,意象思维是理性与感性在刹那间的“情结”。摄影做为一种生活方式,不单单是知识的解读和技法的娴熟,艺术思维是一种直觉,就思维的精确性来看,是一种模糊的思维方式,自然界或宇宙的本质,不可能通过推理或分析来把握,只能通过直觉来领悟。所谓中国传统意象的“境由心生”,在于内心对客观世界的创造,“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使得客观物象充溢着感性生命形态,情景交融,物我两忘。感动人的从来不只是思想,而更是无垠的情感,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当所有的浮华与喧嚣消失殆尽,而那些真意无言的睿智与厚重却永远镌刻下来。


  黄永山是个执着的行者,对摄影的热爱,源于多年生活的历练,使他找到另种言说的表达。他摄影作品立意高远,冷峻深邃,颇具哲理。但艺术审美有它独特的方式,在于直觉,在于移情,在于感悟,“万物静观皆自得”,任何事物都是自然的。形式是心智的外观,画面会说出一切,当内心的真诚与感悟弥漫于画面,悠然心会,妙处尽在不言中,这也是摄影艺术永恒的魅力。
 
(郎静山)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3 04:59 , Processed in 0.03440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