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一家摄影棚里,迷你唱机里播放着凤凰乐队(Phoenix)的成名曲《United》,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 MarkZuckerberg),丝毫没有被大量的合成器音乐以及带有复古的曲风感染。他站在一块白色的背景板前,一动不动。他的身材看上去并不魁梧:差不多身高 173厘米,穿着如同大学“兄弟会”成员一样,T恤衫、牛仔裤,外加一双沾了些灰的球鞋。 摄影师马丁·苏勒(Martin Schoeller)用的是老式手摇相机。每摇一下,会发出“咔嚓”一声。扎克伯格的表情,就在短短 2秒钟时间,迅速转变,从冷酷无表情,突然下颚微扬,嘴角上翘,露出几颗门牙。拍完一张,他立马恢复严肃表情,周而复始。 “也许,你可以不用笑。”苏勒建议说。 扎克伯格有些诧异,他拾起有些凝固的笑容,努力扬了扬下巴。尽管他已经被告知“只拍摄脸部肖像”,他还是不自觉地将大拇指反扣进裤袋,侧了侧身,挺了挺胸,还微微踮起脚尖,试图看到更多的东西。 苏勒边拍边跟他“唠家常”。扎克伯格回复非常快,通常很简短,一问一答,接着就冷场了。最后,苏勒抛出两个有关家庭的问题。 “你的家人住在哪里? ” “纽约州。 ” “是纽约市吗? ” “不是,是周边。 ” 终于,扎克伯格僵硬的表情融化了,摄影师得到了他想要的照片:鬈曲的头发贴在头皮上,高鼻梁,绿色清澈如深潭的双眼睁得很大,脸上星星点点的雀斑镌刻着青春的印迹。最终,这张照片登上了 12月 27日出版的美国《时代》杂志封面。《时代》记者列弗·格罗斯曼评论说:“这是扎克伯格最自然的表情:睁大眼睛盯着你,就好像你的额头上站着一只大蜘蛛。 ” 12月 15日,《时代》杂志宣布,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当选“2010年年度人物”。《时代》给出的当选理由是:“如果将 Facebook联系起来的 5亿多人聚集在一起,人口数量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相当于世界第三大国。此外,在扎克伯格领导下的‘这个国家的国民’也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掌握了最多的信息。 ” 早在 11月初,苏勒就知晓了结果。当时,《时代》周刊摄影总监卡拉·波拉克告诉了他这个秘密,并邀请他拍摄一系列照片。“当时,我们还签订了保密协议。《时代》年度人物评选了 80多年,从未提前泄密过。我甚至不能向我妻子泄露半个字。”12月 23日,苏勒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回忆说。 42岁的苏勒曾是美国著名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的助手。上世纪 90年代后期,他开始为包括克林顿、奥巴马、布拉德·彼特等诸多政界和娱乐界名流拍摄肖像,他的作品被评论家称赞为“让你能感到对方的呼吸,却又有些透不过气来”。 接到《时代》的拍摄任务后,苏勒两度从纽约飞往旧金山,两次为扎克伯格拍摄肖像,总共花了 1个多小时。他还走访了 Facebook位于加州帕罗奥多的总部,这座后工业时代办公室呈现浓浓的“硅谷风格”,混凝土地板、钢梁、窗户数量众多,最让人惊讶的是它时尚的吊顶竟悬挂着各式各样“超级玛丽”游戏中出现的卡通图案。苏勒还捕捉到扎克伯格工作之余经常光顾的酒吧“安东尼奥的坚果房间”,里面有扎克伯格最喜欢的“宠物”:一只巨型玩具大猩猩。 “马克的内心,好像藏着一个孩子。不仅他是这样,他的整个团队,似乎都童心未泯。”苏勒评论说。 “他经常会突然陷入沉默” Facebook的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帕罗奥多市,这座只有 6万人的城市,被称为硅谷的中心。苏勒第一次见到马克·扎克伯格,是在 Facebook总部的后花园。当时,《时代》记者列弗·格罗斯曼刚跟扎克伯格做完访问。一旁《时代》摄影总监和 Facebook的公关商量,能否先试拍几张照片。然而,那次拍摄,却以扎克伯格的沉默告终。 一开始,扎克伯格主动上前与苏勒握手,并抛出话题:“你用 Faceboo[FS:PAGE]k吗?感觉怎样? ” “我不用。我 21岁的儿子帮我注册了一个账号。但我发现,我还是不太习惯在网上跟他交流。 苏勒反问” “你呢?自己用 Facebook吗? ” “当然。”扎克伯格回答。 此后,两人再也没有对话。“马克的表情一直有些凝重,眼睛也缺乏神采,好像在赌气。”苏勒说。这一次,他没有得到满意的相片。 Facebook的工作人员告诉苏勒:跟马克交流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他把交谈作为一种尽可能快速、高效传递数据的方式,而不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马克讲话非常快,也非常精准,如果没有数据可交换,他就会陷入沉默。 第二次拍摄是在旧金山《时代》杂志租用的一个摄影棚内。为了活跃现场气氛,苏勒特意带了一只迷你唱片机。这是他拍摄人物肖像的法宝。 2004年,他给《纽约客》杂志拍摄“年度人物”。获奖者是时任伊利诺伊州民主党参议员的奥巴马。听到苏勒播放的音乐,奥巴马兴奋地舞动了几下,很快进入拍摄状态。1998年,克林顿尚在总统任期内,苏勒到白宫为他拍摄肖像,播放了爵士大师米尔斯·戴维斯的音乐,克林顿饶有兴致地聆听。
苏勒屡试不爽的“音乐法宝”,在马克·扎克伯格身上却失灵了。一开始,扎克伯格来到摄影棚时,苏勒播放的是珍珠酱乐队的歌曲,但马克显然对这支老牌朋克摇滚乐队不感兴趣。尽管立体声环绕效果很好,扎克伯格只字未提,只是自顾自梳理着鬈发,让它们显得蓬松,不要太过紧贴头皮。苏勒悄悄向马克·扎克伯格周边的工作人员打听,得知扎克伯格喜欢美国三人摇滚乐队“绿日”(Green Day)。无奈的是,当天他并没有带“绿日”的唱片。于是,他换了一张与前者风格类似的流行摇滚乐队凤凰的唱片。遗憾的是,扎克伯格依旧当它是“空气”。 苏勒的第二招是“唠家常”,幸运的是,这招见效了。成功拍摄完正面肖像照后,苏勒决定再给扎克伯格拍一张侧面照,“因为他高耸的鼻子实在太有特色了”。后来,他听 Facebook员工说,扎克伯格很喜欢侧面照,每当员工拿不出令他信服的观点时,他经常会转头,看另一边,让你看到他侧面高耸的鼻子。“那不是不礼貌。马克的意思好像是,既然你不能利用好这段时间,他就要找到其他途径更好地利用这段时间。”一位员工告诉苏勒。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3 09:26 , Processed in 0.01657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