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羊城晚报》2010年10月30日B05版,作者:何砚华周宁,原题:《一个抗美援朝战地摄影师的珍藏》 他的手里,保存了80多张当年的战地照片,那是他和战友在枪林弹雨的战场抢下的珍贵镜头,也是他60年来不肯轻易示人的珍藏。在摄影设备奇缺、专职摄影记者几乎没有的抗美援朝战场,这每一张照片后面,都是惊心动魄,都有热血军魂…… 对他来说,这绝非普普通通的照片,这是他和战友们用青春和热血浇灌的一段生命,这是曾经的牺牲、壮烈和英勇的见证——— 我们的照片,百分之百是实景照片 王天羿85岁了,但身体健朗,思维清晰,言谈举止仍透着军人的干练和果断。采访一开始我们立刻被他的性格感染,没有废话,没有寒暄。 王天羿:你们这次跟我见面,有什么预想的目的没有?你给我讲。我现在耳朵不行了,脑子还不糊涂。 羊城晚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想听您讲一讲在朝鲜的故事。 王天羿:哦,那好!我就给你拿照片讲吧,一个个讲啊。我们的照片啊,百分之百是实景照片,不像现在摆个姿势,拍一拍。没有,打仗啊,没有这个。这些照片,我照的有一点,不多,顶多10张。我那个时候是军政治部宣传科长,所以我能搜集到。我有4个宣传干事,都是在战场上照的。
记者:当时都用些什么相机? 王天羿:大部分是苏联的基辅,还有呢,就是德国相机,叫蔡司,也叫康蔡司,都是比较简单的。那时候打仗,拍照片的人稀少!都是在阵地上和战士一起打仗,打到需要的镜头才拍。 军人嘛,工作就是保家卫国 王天羿的记忆力果然好,那一串串国名、番号、数字,他如数家珍;事后核实,无一错漏。 记者:您是怎么去的朝鲜? 王天羿:打过长江以后,我们47军解放重庆,湘西剿匪,从湘西直接到了朝鲜。一声令下,说走就走。军人嘛,工作就是保家卫国。 记者:当时知道对手是谁吗? 王天羿:知道。有些情况是后来才知道的。比如志愿军,这名字是毛主席起的。志愿军、志愿者,国际法上,不代表这个国家和政府。但是,我们都明白,美国比我们更明白,这就是中国军队,去朝鲜打仗,都是解放军的主力部队。 美国也是这样,三大王牌都来了:骑兵第一师、陆战第一师、步兵第七师,都是开国部队。它的空军主力,来了40%,海军来得更多。他们叫联合国军。呵呵,什么联合国军,就是美国军队。
记者:都遇到过哪些国家的兵?王天羿:那个时候在联合国代表中国的,是蒋介石。安理会开会,苏联没有去,就通过了,成立了联合国军,16个国家,美国、加拿大、希腊、英国、哥伦比亚、土耳其、菲律宾、泰国……我们都跟他们打过,都抓过他们的人。 有的国家不愿意别人知道它参加了。比如法国,签了字参加联合国军,但是没有出兵,它那时候正在打越南;有个国家,出了人没出名———是哪儿啊?印度,它去了个医疗队;有个国家,出了3000块钱,美元,也算一个联合国军;南非出了飞行队,丹麦出了一条船,船上也有兵,但又不是海军…… 记者:47军是最早入朝的吗? 王天羿:不是,不是。最早是42军。开始入朝有两个兵团,8个军:一个九兵团,三野的,20军、26军、27军;一个是十三兵团,四野的,38军、39军、40军、42军,都是四野的主力;还有个50军。志愿军总部,就设在十三兵团部。 和美国人打仗,靠什么? 47军的五个宣传干部,用相机记录了战争中一幅幅令人震撼的画面。 记者:和美国人打仗,感觉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王天羿:美国人打仗,不像我们那样靠勇敢、士气。它靠什么呢?第一,靠枪、炮、飞机、坦克、通信器材;第二,靠它的组织。美国哲学上是实用主义,接受经验还是比较快的。败了,为什么败?认真总结,它不吹牛皮。 美国打仗的那套东西,好像现在我们电脑编的程序一样。比如,它要进攻你了,首先侦察。侦察了,它就编好计划,飞机什么时候来,大炮什么时候打,坦克什么时候冲,步兵什么时候上,打败了怎么办?打胜了怎么办?美国的兵,从战斗意志来说,是草包兵;美国的军队,从作战实力来说,有很强战斗力,不能说美国军队也是草包。我接触过美国兵,也接触过美国俘虏。
[FS:PAGE]
记者:能具体讲讲吗? 王天羿(边讲边翻照片):它的部队呢,先是侦察。看,这个是飞机,炮兵校正机。它在那儿侦察你的前沿,指示它的炮兵,往哪里打。然后炮火轰击,美国的钢铁有的是。说起来,我们心里头都有点瘆,它那炮弹打得,比我们的子弹少不了多少,倾泻啊! 配合的还有飞机扔炸弹。不是这种飞机,是强击机,扔炸弹、打火箭炮,扔凝固汽油弹,下来就是一片火海。最后,就是坦克带着步兵上来。这一轮啊,是最较劲的。一般这个时候,部队的伤亡比较大。 不过炮火虽然凶,它这个兵啊,胆小,别看它是什么骑兵第一师,王牌中的王牌,一样怯战。怯战的兵,都容易成堆,我们的爆破筒威力就大了,一炸就是一片。 一个连四昼夜,击败骑兵第一师 1951年9月末,联合国军发动了“秋季攻势”,47军面对的是美军主力骑兵第一师———美国陆军的王牌。60年过去了,回忆起惨烈的战斗,回忆起牺牲的战友,王天羿老泪纵横…… 记者:您经历的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哪里? 王天羿:那就多了,我跟你讲讲天德山阻击战吧。天德山在朝鲜北部临津江附近。我们军和美国人打仗,这是第一仗。 我们打这个天德山的时候,还不是坑道战,只是半坑道,还没挖通。部队要不坚强,守不住的,没地方躲啊。但是我们的部队呢,守得很顽强。你看啊(指照片),上山以前,接受任务了。这是打仗前的决心书:“不当英雄不下山”,我不当英雄,(声音骤然提高)不能下山,背后就是天安门,你说能退吗?背后是天安门! 打得很艰苦啊!敌人用炮火轰,顶住;敌人放毒气,撒泡尿、弄点水,把毛巾弄湿,嘴鼻盖上……
记者:敌人是用炮弹打还是空投毒气弹?王天羿:主要是炮弹。一般是趁二三级风的时候,它自己不受影响就打。这是违反国际法的。 你看(翻照片),这是电线打断了,用身体做电线,牵着电线头,保证前后方通信;你看这个(照片上受伤的战士),头包起来,用爆破筒打。一个钢杆,里面装上炸药、引信,炸了以后,一般来说,就同归于尽了。 这是在阵地上坚守,这是敌人轰击后的烟雾,昏天黑地的。打了四天四夜,那个连长叫杨宝山,用枪打,用手榴弹打,用石头打,最后啊,没子弹了,把文件撕掉,把枪砸断,把手表砸碎了……然后,杨宝山拿着爆破杆冲入敌阵,和敌人同归于尽,牺牲了(说到这里,王天羿老泪纵横,声音骤变,情不自禁哭出声来)……他当班长我就采访过他啊…… 对不起啊,我激动了,因为这个连长啊,他当班长、排长我都采访过他,跟他在一起。看那么多的战友牺牲,心里难受……我们活下来了。 记者:打天德山,我们投入了多少兵力? 王天羿:我讲的只是一个连的战斗。他们是5连,422团5连,141师。实际上,我们在天德山第一线守的,是一个多团,大概两千四五百人。敌人进攻我们有三个多师,除了美国骑兵第一师之外,还有南朝鲜部队,还有英军28旅。打5连的,就是美国骑兵第一师。我们在天德山打了四天四夜,阵地没有丢,美国就暂停进攻了。5连守四天四夜,很不容易!守住了!消灭敌人870多人,被命名为“天德山英雄连”。一个连一百二三十人,最后还剩十五六个!
没有炮兵冲啊,伤亡就大了! 讲到动情处,王天羿数度哽咽;讲到进攻杀敌,他兴高采烈…… 记者:胜利都是生命换来的。 王天羿:是啊。敌人秋季攻势攻不动了,给我们打趴了,呵呵……我再给你讲一个进攻的,我们打它的———正洞西山之战。 这个仗,是1951年11月打的。我们两个团。一个是139师的415团,就是南泥湾开荒的那个部队。解放战争曾在东北打了一个出名的仗,黑山阻击战,拍过电影。另外一个团,是141师的421团。 美国陆军第七师守这个山,还有南朝鲜伪军。(指照片)这是我们进攻正洞[FS:PAGE]西山的信号弹;那时候,我们的装备和敌人不能比。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朝鲜用火箭炮“喀秋莎”,还配了一个坦克排。这个是喀秋莎发射的时候……利用炮火的威力和烟雾的掩护,然后向敌人冲击。这是排雷,这是剪敌人的铁丝网,这是我们的指挥部,这些都是敌人的死尸……为什么这个照片少?晚上进攻,拍摄的机会就少。那个时候闪光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就是灯泡,“噗、噗、噗”那个家伙。 记者:配备了苏式装备,仗要好打一些了吧? 王天羿:是啊,我给你讲讲这个火箭炮。我们部队看到这个以后,很兴奋!呵呵,该老美吃我们的炮弹了,呵呵……有炮兵做掩护,特别是火箭炮做掩护,这伤亡就小;没有炮兵冲啊,伤亡就大了! 这个是覆盖射击。开炮以前要宣誓,车排列好,一般都八九台车,以营为单位,营长、教导员领着,很严肃的。(老人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为朝鲜人民报仇,为了保卫新生的祖国,向万恶的美帝国主义,开炮———”刷———嗖嗖嗖嗖嗖……一下子就打出去了。 一个营,九台车,每台32管炮弹,向敌人阵地上发出去,一下就是几百发炮弹!一个营一个营来打,打完了就转移。
在逆境中打,多少敌人也不怕 3个小时的采访中,老人沉浸在往事中,始终声情并茂,毫无倦意…… 王天羿:正洞西山之战,打了一家伙,把敌人打退了,但是没有完全消灭;敌人反击,我们第二天接着又进攻,彻底把敌人消灭了,1200多人。 我们有三个战士,第一天打的时候,冲得很前。敌人反击的时候呢,他们没有撤出来,就留在敌人阵地上了(笑)。 我现在只记得两个战士名字了,一个叫钟万富,一个叫向二双……还有一个名字我记不住了(事后记者查阅相关资料,这个战士叫周彬)。这三个战士,没有撤出来,他们就搞了伪装,隐藏在敌人阵地。第二天我们打的时候,他们又冲在了最前面! 我说这个部队的战斗力啊,不在于群胆,在于孤胆,一个人敢打,在逆境中打,多少敌人也不怕。这得看部队的素质。这个仗打了以后,对部队的士气是很大的鼓舞。 421团指挥员呢,后来在广州离休了,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叫郑波,今年九十一二了;那个415团的团长,叫李洪杰,也是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前几年病故了。 记者:向二双他们是怎么躲过敌人的?是白天吗? 王天羿:他们利用敌人的工事做伪装,把自己藏起来了。白天,藏了一天呢。美国人打扫战场不细,他们怕得很呢,山上形势很复杂,很乱的。所以向二双他们能躲过去。 敌人打和我们打不一样。你看,我们打完山上还有很多树,敌人打可是不一样哦。你看照片,敌人打我们的阵地是什么样子?打秃了吧?都打秃了!我们防御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开始的时候也有树啊,也有草啊,他们的炮弹、炸弹、燃烧弹,把草木,都给你打光了。那个抓一把土啊,抓不住的,都从手缝里跑了。 记者:被炮火烧干了,成沙子了? 王天羿:哎呀,呵呵……你没有打过仗啊!打了个粉碎啊,把那个土啊、石头打得稀烂粉碎啊!那真是粉碎啊,稀粉啊,不是文学上形容那个稀粉,是实际上的稀粉,抓都抓不住,那土!……
洞房设在炮位前 王天羿讲述往事的时候,夫人汪琦一直微笑着坐在一边倾听。我们突然发现,在那一叠老照片中,也有一张他们两人坐在一起的照片,那坐姿、那笑容,跟眼前毫无二致……为严酷的战场抹上一丝柔情和暖意。 记者:这是你们在战场的合影啊? 王天羿:哈哈,这是结婚照片,婚后大概两三天照的。 汪琦(指着结婚照):我们坐的底下,就是防空洞。 记者:你们是在战场上举行的婚礼? 王天羿:1952年11月,在朝鲜战场,朝鲜的桃川里,兴安道。我们在朝鲜认识,在朝鲜恋爱,在朝鲜结婚。呵呵呵呵呵……她是我学生,四川重庆人,是个医生。 我有这么几句话,“情书发自战壕边,洞房设在炮位前。军人岗位在战场,风流佳趣本自然”。我这个洞房啊,是个防空洞,在敌人的炮兵射程之内。新婚夜,炮声隆;照明弹,挂夜空。是那样的洞房花烛夜,呵呵呵……
[FS:PAGE]
采访结束,我们提出要借照片回去用用,开朗豁达的老人一下变得有些紧张:“哪一天啊?你没有事,你来看吧。”他不放心也不舍得将照片交给别人。 我们明白,对于王天羿来说,这已不是普普通通的照片,这是他和战友们用青春和热血浇灌的一段生命,这是曾经的牺牲、壮烈和英勇的见证。 王天羿,河北深县人,1938年入伍。时隔70多年,他清晰地一口报出家门:“72年老兵了,我是2月13号当的兵。” 抗美援朝时,他是志愿军47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后任南京军事学院教员、研究生导师,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政委。离休后在广州定居,他说:“广州是我第二故乡。” 在抗美援朝60周年之际,羊城晚报记者走访了这位老兵。
鏖战世界强敌 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全景式扫描 抗美援朝战争的规模仅次于两次世界大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诞生以来交战对手最多,交战对手最强,武器装备和国力与对手差别最大,战争最残酷的一场生死较量。为了这场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人数达497302人,其中牺牲114084人,负伤383218人。 正是在这场双方力量极其悬殊的残酷战争中,涌现出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最多的英雄群体、最悲壮的英雄事迹、最可敬的英雄个人:一共产生282名英雄模范,270名特等功荣立者,154名一等功荣立者,16个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三等功以上荣立者达302724人,集体三等功以上单位5953个。此外,有231190人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颁发的各种勋章和奖章。 特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和杨根思荣获了“特级战斗英雄”和“特等功臣”称号。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8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幼年丧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于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被分配到志愿军第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五团二营当通信员。 1952年10月14日,美军向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发起疯狂进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战斗打响后,黄继光担负在炮火下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线、背伤员等任务,连续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度过了四天四夜。 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发起反击。六连奉命在天亮前拿下0号阵地。战斗开始后,山顶上敌人的一个集团火力点使冲锋部队受阻。六连发起了五次冲锋,许多战士牺牲,但没有摧毁敌人的火力点。
关键时刻,黄继光带领两位战友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两位战友相继倒下后,黄继光向敌人投出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没有完全摧毁。最后,黄继光跃身而起,冲着敌人狂喷火舌的枪口,张开双臂扑了上去。敌人吼叫着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开辟了志愿军胜利前进的道路。 为了表彰黄继光的献身精神和不朽功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布命令,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后来,黄继光的画像成为全军8名英模挂像之一。 杨根思,江苏泰兴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战争中,他多次立功受奖,曾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爆破大王”、“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称号,并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9月召开的全国英模代表会议。朝鲜战争爆发后,杨根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二十军五十八师一七二团三连连长。 1950年11月29日,杨根思奉命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坚守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小高岭,以截断敌人南逃的必经之路。战斗打响后,他率领全排先后打退敌人八次疯狂进攻。最后,阵地上只剩下他与两名伤员,并且弹药用[FS:PAGE]尽。在美军发起第九次进攻的危急关头,杨根思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 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连命名为“杨根思连”。朝鲜政府在他牺牲的地方建立了杨根思英雄纪念碑。
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 限于篇幅,志愿军47名“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难以逐一展现,这里选择他们之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作一介绍。 邱少云,四川铜梁(今属重庆市)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入朝作战,在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当战士。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11时,邱少云的潜伏地不幸被敌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邱少云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他的名字被镌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他的画像也成为全军8名英模挂像之一。 杨连第,天津市四区北仓村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解放战争中,曾荣获“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9月,光荣出席全国英模代表会议。同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铁道兵一师一团一连副连长。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在朝鲜前线各铁路大桥间进行抢修,多次出色完成修桥任务。1952年5月15日,他在指挥连队抢修清川江大桥时,不幸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的弹片击中头部而牺牲。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杨连第连”。 柴云振,四川岳池人。1948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立二等功两次。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十五军某部七班班长。在1951年5月30日至6月4日的朴达峰阻击战中,他一人消灭敌人100多人,缴获机枪5挺。后来,全班仅剩下他一人。在弹尽的情况下,他与敌人徒手搏斗,身负重伤而昏迷。后来被送往后方医院,与部队失去联系。战后,他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的奖章无人认领。1982年,老部队编写战史,在报纸上发“寻找英雄启事”,才在他的家乡找到这位先后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乡长的“无名英雄”。1985年10月,柴云振作为访问朝鲜代表团的代表之一,受到隆重接待。朝鲜金日成主席亲自授予他一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郭忠田,吉林怀德(今公主岭)人。1945年秋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期间立四次大功。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三三七团一连二排排长。在第二次战役中,他带领全排在龙源里阻击战中消灭美军200多人,全排无一伤亡。他领导的二排被志愿军总部授予“郭忠田英雄排”称号。 曹玉海,山东莒县人。1943年6月参加八路军,抗美援朝战争中任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一四师三四二团一营营长。1951年2月12日,在第四次战役汉江南岸坚守防御作战中,曹玉海率领一营的勇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打退了美军七次进攻,奇迹般地守住了阵地,歼敌680人。当一部分敌人突入阵地时,他带领部队英勇反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8岁。 孔庆三,山东历城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二十七军八十师炮兵团五班班长。1950年11月27日,在第二次战役新兴里战斗中,五班担负掩护突击部队前进的任务。激战中,在地面结冰无法构筑火炮阵地的情况下,孔庆三奋不[FS:PAGE]顾身地用自己的肩膀顶住火炮架,命令助手开炮,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打开了突击部队前进的通道。但他自己却因火炮后坐力的撞击,腹部又被迸回的弹片击中而壮烈牺牲。 谭炳云,四川江津(今属重庆市)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二十七军二三九团七连副排长。在朝鲜白隐公路阻击美军的战斗中,他一人在20分钟内击毁美军3辆坦克、1辆汽车,吓得敌人8个小时不敢前进,为大部队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
一级模范、特等功臣和一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 荣获志愿军“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称号的有4人,他们分别是: 罗盛教,湖南新化人。1949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4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侦察连文书。1952年1月2日,在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罗盛教为抢救一名落水朝鲜少年而英勇牺牲,被誉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人民把石田里和罗盛教牺牲的河流及安葬他的山分别改名为罗盛教村、罗盛教河、罗盛教山。 孙凤钜,山东蓬莱人。1939年5月参加八路军,1950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担任志愿军第二十七军手术队队长。在炮火纷飞的前线,他冒着生命危险,成功抢救了12名生命垂危的志愿军伤员。回国后,任二十七军卫生处副处长、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等职。 王兴记,江苏东台人。1942年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多次负伤,两次被评为“战斗英雄”。抗美援朝战争时,任志愿军二十军五十九师一七七团二营教导员。在第二次战役中,他带领部队坚守阵地七天七夜,出色完成阻击任务。
张益仁,湖北京山人。1944年参加八路军,入朝后任志愿军某部一七八团火箭筒连连长。在朝鲜江口洞战斗中,他指挥两个班击毁敌人5辆坦克。 荣获“一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荣誉称号的有4人,他们分别是: 卜广德,志愿军某部一七三团六连排长。在五次战役中,他带领全排歼敌一个加强排。在华川阻击战中,他在负伤的情况下,带领全排歼敌50多人。 毛张苗,志愿军某部一七八团五连连长。在五次战役中,他率部进行穿插,截获敌人汽车73辆,榴弹炮7门,活捉美国顾问3人,俘敌多人,打退敌人12次进攻。战后,五连荣立集体一等功,获“尖刀五连”荣誉称号。 孙振禄,志愿军某部特务团二营班长。在一次阻击战中,他一人坚守阵地阻击敌人9小时,杀伤敌人60余人。 魏玉德,志愿军某部一八○团三营排长。在上海峰战斗中,他带领全排攻下5座山头,缴获敌重机枪3挺,六○炮2门,无后坐力炮1门,歼敌20余人,俘敌7人。
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和二级模范、特等功臣 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72人,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 牛保才,山西壶关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第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五团一营营部电话班副班长。在上甘岭战役中,牛保才冒着猛烈的炮火抢接电话线,左腿不幸被敌军炮弹弹片击中。他忍着巨痛,拼尽最后的力气爬到断线处,用嘴咬住一个线头,又用一只手拉住另一个线头,让电流通过自己的身体接通线路,保证了指挥的畅通,直至壮烈牺牲。 郝志新,志愿军某部四一五团二营五连三排排长。1951年,在朝鲜临津江东岸守备战中,他带领全排打退敌人两个营的进攻,守住了阵地。 葛英东,志愿军某部特务团四连一排排长。在朝鲜下村武洞734高地阻击战中,他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郑起,志愿军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七团某连司号员。1951年1月3日,在朝鲜釜谷里战斗中,在全连仅剩7名战士的情况下,他果断吹响冲锋号,吓退了敌人。此战,他们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消灭英军“皇家来福枪团”、“皇家重型坦克营”各一部,打开了通向南朝鲜首都汉城的大门。
[FS:PAGE]
王合良,志愿军某部八十七团五连九班战士。1952年11月4日,在反击537.7高地战斗中,他左眼受伤失明,右眼也受到影响。班长薛志高左腿被打断后,他背着班长,由班长为他指路,两人配合继续战斗,消灭了许多敌人,坚持到战斗胜利。 陈吉,志愿军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六团三连副排长。在老高里战斗中,他击毙8个敌人,最后只剩下他和两名战士,仍坚持打退敌人两次进攻,守住了阵地。 徐恒录,志愿军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六团五连连长。在朝鲜汉江南岸守备战中,他带领全连死守太华山咽喉地带。敌人用大炮轰击,用几十架飞机轮番轰炸。全连仅幸存他和几名战士,但仍死死卡住敌人的去路,直到增援部队赶到,完成了战斗任务。战后,五连被志愿军总部授予“英雄部队”称号。 荣获志愿军“二级模范”、“特等功臣”称号的有4人,他们分别是: 胡金华,志愿军六十四军后勤部汽车二连班长。在美军飞机构筑的“死亡线”上,他多次出色完成运输弹药和物资的任务。 陈振安,志愿军十五军一三三团二连卫生员。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抢救、护理100多个伤员,为巩固部队战斗力作出了特殊贡献。 张明禄、吕玉久,同为志愿军六十三军一八七师后勤担架营三连战士。他俩多次冒着敌人的炮火和空袭抢救伤员,在战场上挽救了许多官兵的生命。
二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 荣获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称号的有105人。我有幸采访过他们之中活着的英雄,也采访过英雄所在的部队。 孙明芝是我采访过的英雄之一。通过他,可以展现千千万万志愿军老战士的情怀。 孙明芝,山东莱阳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他11次荣立战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任志愿军二十七军二四○团高射机枪连副连长,是志愿军用高射机枪击落美军飞机的第一人,并创造出一个月内击落3架、重创1架的辉煌战绩,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胸前挂上了朝鲜国旗勋章。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孙明芝5次负伤,失去了右眼,成为二等乙级残疾军人。1959年,身为北京军区某团副连长的孙明芝,因身体原因转业到江苏南通市烟酒公司储运科任副科长。1962年,因战伤时时发作,无法坚持工作,组织上安排他离职休养。他主动要求回到老伴史宝华的家乡江苏沭阳县扎下乡周沟村务农。从此,老英雄便在偏僻的乡村默默无闻地耕耘33载。 作为新华社军事记者,我还采访过许多志愿军英雄当年所在的部队。在六十三集团军,一提起蔡金同、苏文俊和刘光子的名字,官兵们都有一种自豪感。 蔡金同,一位普通士兵的名字,在六十三军却是一面英雄的旗帜。 1951年11月10日,在阿谷里伏击战中,在小山头担任警戒的战士蔡金同,突然发现一股美军从东面迂回过来,企图截断我伏击小分队的退路。危急时刻,蔡金同大胆地暴露了自己,孤身一人与迂回之敌展开了激烈战斗。美军多路进攻,蔡金同防不胜防,身上六处负伤,肠子流了出来。生死关头,英雄的壮举出现了:蔡金同以惊人的毅力,将肠子塞进肚内。美军被眼前的这一幕吓呆了。蔡金同猛然端枪向敌人猛扫,美军抱头鼠窜,我小分队安全转移。此战,蔡金同毙敌、伤敌14人。战后,志愿军政治部授予他“钢铁战士”荣誉称号。 在六十三军,像蔡金同那样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还有“拼刺英雄”苏文俊。
1952年1月6日,南朝鲜军第一师一个连在4架飞机、3辆坦克的支援下,向坚守在洞子山的志愿军六十三军五六三团一连二班阵地发起猛攻。面对黑压压的南朝鲜军,班长苏文俊带领全班战士,以雨点般的手榴弹将敌人打了回去。时间不长,敌人又发起了第二次冲击。二班寡不敌众,阵地被突[FS:PAGE]破,8个敌人跳进二班交通壕。苏文俊一梭子子弹就打死5人,又追上去与另外3个敌人展开白刃格斗。在战士纪顺义配合下,将剩下的3个敌人刺死,收复了阵地。 洞子山阵地守卫战,二班坚守阵地两昼夜,打退敌人19次冲锋,歼敌200多人,用鲜血和生命巩固了阵地。战后,唯一幸存的苏文俊胸前挂上了一等功证章,并荣获“拼刺杀敌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志愿军六十三军“孤胆英雄”刘光子,活捉63个英国兵的传奇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沙器幕战斗中。 在雪马里战斗中,为了保证主力全歼英军格洛斯特营,志愿军六十三军指挥五六一团一营猛插沙器幕,准备抗击增援雪马里之敌。 五六一团突然出现在雪马里之敌的侧后,使敌人惊恐万状,连忙调集飞机和炮兵向我穿插部队狂轰滥炸,妄图阻止志愿军前进。五六一团一营冒着敌人的炮火,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插入沙器幕,一举攻占了295.4高地,切断了雪马里格洛斯特营的退路,取得击溃敌人一个营、俘敌130人、毙敌50余人的战果。
战场稳定下来后,一营二连六班战斗小组组长刘光子只身一人沿沙器幕山梁搜索前进。突然,他发现几个英国兵畏缩在山坳里,便想抓几个活口,于是悄悄接近了这几个英国兵。他猛然大喊一声,一块大石头后面突然站起来几十个英军官兵。原来,刘光子发现的并不是英军的全部逃兵。 面对群敌,刘光子非常冷静。他乘敌不备,果断地拉响了手雷的保险。就在手雷即将爆炸的一瞬间,刘光子向后一缩身,把手雷扔向敌群,顺势滚下山坡。 滚下山坡的刘光子被摔昏了过去。醒来后,他继续追赶英军逃兵,很快又追上一群。这一次,他接受了上次的教训,毫不犹豫地用机枪扫射,用手雷炸,打得英军晕头转向,哇哇乱叫,纷纷举手投降。 刘光子将子弹压满,一手扣着机枪扳机面对敌人,一手高举手雷,向我方阵地押送俘虏。途中遭敌机轰炸,炸死、逃散了一部分,最后到了后方一清点,还剩63个俘虏。就这样,刘光子以大智大勇创造了一人活捉63个英国兵的战场奇迹。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他“孤胆英雄”称号。
二级模范、一等功臣和特等功臣 荣获志愿军“二级模范”、“一等功臣”称号的有45人,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 王紫龙,志愿军七十七师二二九团五连卫生员。在铸金山阻击战中,他在敌人的火力封锁下,从800米阵地上将18名重伤员抢运下来,自己累得吐了血。 张振智,志愿军工兵第三团三营九连连长。在金城反击战中,他带领全连在每天落弹300多发的岩里渡口架起一座炸不垮的桥梁,架桥中负伤不下火线,被授予“工兵英雄”称号。 陈达志,志愿军十二军九十三团一连班长,作战勇敢,多次组织全班出色完成作战任务。 陈汉文,志愿军十二军九十三团五连战士,作战勇敢机智,击伤击毙敌人多名。 于溪源,志愿军四十七军一四○师收容所军医,抢救伤员成绩突出,在死亡线上挽救了大量官兵生命,使他们重返战场。 此外,抗美援朝战争产生“特等功臣”89人。他们用血肉之躯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是135万名志愿军官兵的优秀代表。
志愿军空军英雄脱颖而出 有人形象地把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中美空战比喻为“轻量级拳击手与重量级拳击手不公平的较量”,事实也是如此。然而,战果却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在力量悬殊的中美空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英雄脱颖而出。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志愿军空军评选出三等功以上的功臣8000多人;集体三等功以上的单位300多个,其中荣立集体一等功的单位6个;由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批准的特等功臣16人,一等功臣68人,内有21人同时获得了英雄或模范的光荣称号。 被授予空军“一级战斗英雄[FS:PAGE]”、“特等功臣”荣誉称号的有6人,他们是:王海、刘玉堤、孙生禄、赵宝桐、张积慧、鲁珉。 志愿军空三师九团一大队大队长王海,先后驾机参加空战数十次,击落、击伤敌机9架,后来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志愿军空三师七团一大队大队长刘玉堤,先后参加空战十多次,击落敌机6架、击伤2架,后来成长为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在空战中光荣牺牲、人称“空中突击手”的空三师九团二大队中队长孙生禄,击落敌机6架、击伤1架。空三师七团三大队大队长赵宝桐,击落美机7架、击伤2架,被誉为“空战之王”。志愿军空四师十二团三大队大队长张积慧,一举击落美国“超级王牌”飞行员乔治·阿·戴维斯所驾驶的飞机,震惊世界。鲁珉,志愿军空十二师技术检查主任,在19天连续4次空战中击落美军F-86战斗机5架。 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称号的有5人,他们是:范万章、王天保、杨振玉、焦景文、蒋道平。
范万章,志愿军空三师七团三大队飞行员。在1952年8月8日的空战中,为掩护战友,他被4架美军战斗机F-86咬住。他向敌机冲去,击落敌长机,不幸也被敌机击中,壮烈牺牲。范万章先后击落、击伤敌机6架。王天保,志愿军空二师四团副团长。在解放大、小和岛的战斗中,他驾驶拉-11活塞式战斗机击落、击伤敌F-86喷气式战斗机4架。杨振玉,志愿军空三师七团射击主任,击落敌机3架、击伤1架,后来成长为空军副司令员。焦景文,志愿军空三师九团直属中队飞行员,击落、击伤敌机4架。蒋道平,志愿军空十五师四十五团中队长,击落美军F-86战斗机5架、击伤2架。 荣获“二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称号的有7人:李汉、韩德彩、邹炎、高月明、毕武斌、郑长华、吴胜凯。 李汉,志愿军空军某部大队长,首创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击落敌机的记录,击落敌机1架、击伤2架。韩德彩,志愿军空十五师四十三团一大队中队长,击落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哈罗德·爱德华驾驶的战机,只身与4架美机搏斗,击落2架,先后共击落5架敌机。邹炎,志愿军空四师十团代理团长,击落敌机3架、击伤2架。高月明,志愿军空八师二十四团一大队大队长,率领大队执行轰炸大和岛美军情报站任务,遇到美军30多架F-86战斗机拦截,无所畏惧,带领大队迎险而上,出色完成轰炸任务。毕武斌,志愿军空八师二十四团一大队飞行员,在执行轰炸大和岛任务时,遭到多架美机围攻,与美机拼死一搏,壮烈牺牲。郑长华,志愿军空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率领全团击落、击伤敌机47架,本人击落美军F-86战斗机2架。吴胜凯,志愿军空十五师四十五团二大队大队长,击落美军F-86战斗机4架、击伤1架。 荣获“二级模范”、“一等功臣”称号的有3人:耀先,志愿军空四师十团大队长,击落敌机1架、击伤2架;钱良生,志愿军空三师九团机务处电器助理,为保障飞行作战成绩显著;苏志明,志愿军空三师供应大队副排长,工作成绩突出。
荣获“特等功臣”称号的空战英雄1人:罗沧海,志愿军空三师九团三大队飞行员,开创世界空战奇迹的勇士。 1951年12月5日,空三师九团和七团与美军F-86和F-84战斗机混合机群进行空中大战。九团三大队4号僚机飞行员罗沧海创造人类空战奇迹的战斗开始了: “3号、3号!清川江口有敌机,消灭它!”接到空中指挥员的命令后,艾华驾驶3号长机带领罗沧海驾驶的4号僚机向目标区飞去。果然,在清川江口,他们发现4架美军F-84战斗机。艾华猛按炮钮,但遗憾的是没有击中。由于艾华收油门减速,罗沧海驾驶的僚机冲到了长机的前方。 罗沧海迅速审视了一下眼前的态势:敌4架战斗机排着纵梯队正向着太阳左转弯,而自己和敌[FS:PAGE]机基本上处在同一高度,距离敌长机不到800米,自己的前进方向正好拦腰封住敌机的去路。自己背对太阳,位置有利,只要大胆切半径,稳住机头,敌机通过一架就能打掉一架。 短短一分钟时间内,罗沧海像点名一样,击落了3架F-84战斗机,开创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战后,罗沧海胸前挂上了“特等功臣”证章,获得“空中神炮手”的美称。 除了祖国给予的荣誉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向所有志愿军空军的英雄、模范、功臣和参战一年以上的正排以上干部,分别授予了一、二级国旗勋章,一、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和军功章。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彪炳史册 1952年10月23日,为表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援助朝鲜人民反抗美国侵略与保卫远东及世界和平事业中所建立的功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决定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一级国旗勋章,并分别授予在战争中立下特殊功勋的志愿军指战员一级、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三级国旗勋章,一级、二级战士荣誉勋章及军功奖章。10月25日,志愿军领导机关隆重举行庆祝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两周年大会。邓华在大会上讲了话,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代表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旗勋章、自由独立勋章和军功章分别授予志愿军领导及参加大会的20名英雄和功臣代表。 1953年6月25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在朝鲜人民反侵略战争三周年纪念日这天,在志愿军领导机关驻地桧仓隆重举行授勋典礼,将一级国旗勋章授予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及代司令员邓华、副司令员杨得志,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并授予杨根思、黄继光、孙占元、杨连第、邱少云、伍先华、胡修道一级国旗勋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将一级国旗勋章追授给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罗盛教。同时,还将各种勋章赠予46名战斗英雄、人民功臣代表。 1953年10月27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三周年,在桧仓举行隆重的授勋典礼,分别授予志愿军领导和165名英雄、模范、功臣代表各种勋章和军功章。另外,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还有杨春增、杨育才、李家发、许家朋。 1958年10月24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在平壤举行隆重授勋仪式,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杨勇上将、政治委员王平上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授予志愿军副政治委员梁必业中将等高级指挥员二级国旗勋章。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231190名志愿军官兵荣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颁发的各种勋章和奖章。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的最高荣誉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以及同时授予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获得者12人:彭德怀、杨根思、黄继光、伍先华、许家朋、孙占元、邱少云、李家发、杨连第、杨春增、杨育才、胡修道。这12人中除彭德怀、杨育才、胡修道外,全部牺牲在朝鲜战场。 杨育才任志愿军六十八军二○三师六○七团侦察排长。在金城战役中,他带领侦察队深入虎穴,奇袭南朝鲜军首都师王牌“白虎团”团部,立下大功。故事片《奇袭》就是以这件事为模型创作的。杨育才离休前是济南军区某师副参谋长。1999年5月26日他患癌症临终前,留下遗愿把金星奖章捐给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 胡修道离休前任某军副参谋长,目前在徐州休养。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他一人坚守3号阵地,英勇机智地打退了敌人10多次进攻,并创造了一人一天歼敌280余人的记录。 同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的有9人,他们分别是: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杨连第、孙占元、胡修道、伍先华、杨春增、李家发。 一部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谱,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畏列强的英雄史诗,一座永远耸立在人民心中的不朽丰碑。(党史博览)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4 18:16 , Processed in 0.01753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