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立节柏有心 和气得春多——读画册《李保全人生剪影》

2011-3-11 14:39| 发布者:| 查看:1701| 评论:0|原作者:程 翔 程 艳|来自: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

 
1《李保全人生剪影》画册问世 (摄影 程 翔)
 
 
2咸阳市人大代表、市级劳模、三原县人大常委委员、新兴村建材厂厂长、新兴村老年协会会长李保全 (摄影 程 翔)
 
 
3.1979年春,李保全带领村民建成新兴村砖厂 (摄影 程 翔)
 

4新兴村建材厂厂长李保全检查砖坯质量 (摄影 程 翔)
 

5李保全在新兴镇馨兴塬饮品公司参观指导 (摄影 程 翔)
 
 
6-2001年,李保全(四排中)出席咸阳市劳模大会
 
 
7左起: 张征、李保全、宋文凯、马崇义、程翔组成《李保全人生剪影》画册编委会  (摄影  李红兵)
 
 

8赠送劳模李保全的书法:立节柏有心,和气得春多。(书法) 程 翔

 

 
 
 

女企业家、女作家王茸大姐说:“三原北塬上的新兴镇,有一颗北斗星——他就是李老。”一班情况下,都是下级围着上级转;乡村围着城市转——到这儿反过来了,省市县领导常常来到农村看望李老汉;甚至不少青年干部来乡下找李老请教谈心。

教育家、作家张征说:“李保全就是一个农民。” 张征老师在陕西省教育大县——三原当过几十年校长,出过好几本书籍。他补充道:“年轻人,心比天高,觉得干什么都有前途,实际,人这辈子只能做好一件或两件漂亮的事情,给李保全准确定位,他是一个优秀的农民。”

我跟朋友们介绍李老时说:“李老是新兴镇、三原县政治上的不倒翁,是新兴村致富的带头人,是亲朋好友的‘弥勒佛’,还是一位图片收藏家。”

我常年拍三原县的两会,领导们换了一茬又一茬,李老在人代会主席台上坐了好些年。他不仅是三原县人大代表,还是咸阳市人大代表,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代表。他虽然没职没权,却有无形资产,因为代表着广大的农民,在政治上有代表性,有影响力。这几年,新兴塬的百姓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新兴塬海拔500米左右,适宜种植优质苹果,新兴镇的村民生活在果园的乐园中;但是,改革开放初期旱塬的新兴镇的农民过着艰苦的日子。李保全创建砖厂,给全村乃至全镇开了一个好头,被评选为咸阳市劳动模范。李老不仅长相像弥勒佛,心肠善良。和李老在一起“谝闲传(聊天)”,谈笑风生之中,树了正气,扔了邪气。不仅仅是精神上的理疗,他会常常帮助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社会上知道我是记者,朋友知道我喜欢写写画画,不太了解我多年来一直默默挖掘、抢救、保护着三原的文物、文化、人才,不太了解我还是有收藏意识的无名收藏家。我发现有收藏意识的人有一些是后天培养的,一些就是天生的天才。我母亲郝惠云因为珍爱生活,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收藏的好习惯,母亲自觉不自觉地影响了我。原本,我只想探索宇宙秘密,当一名出色的作家和画家,没想到,我和太多的人掉进收藏的无底洞之中,多么可爱的“无底洞”——收藏,是最综合的文化,是最丰富的财富,是最最享福的生活。盛世收藏,目前,不仅行政领导是收藏家,老板是收藏家,艺术家是收藏家,职业收藏者是收藏家,收藏和电视、和手机、和房屋、和照相机、和小车一起走进百姓的生活。劳动模范李保全被我称赞为图片收藏家,因为,他的宿舍是办公室、是荣誉室、是收藏室,墙上挂满了奖牌、锦旗、照片、书画还有各种漂亮的会议、旅游证件……

 

2010年深秋的一天,陕西省德诚教育培训学校的宋文凯、马崇义、张征到新兴镇新兴砖厂看望老友李保全。宋文凯担任过三原公安局政委,张征是从三原进校校长一职退下来的,马崇义曾在三原教育局担任过政工股股长。三位欣赏着屋内挂着李老[FS:PAGE]与各级领导、名人的合影、聘书。老政委宋文凯问:“李老,你打算百年之后把这些宝贝怎么办?” 李老笑呵呵地回答:“还没想过。”老马建议说:“你年事已高,最好把这些资料编成一本‘人生剪影’。” 老政委宋文凯从朋友手里借了一本《悠悠四十载 难舍师生情》。“就按程翔编的这本画册来。”李老说:“我熟悉程翔,请他帮咱们策划、拍照。”

2011年刚开春,《李保全人生剪影》问世了。县委书记刘涛、县人大主任张肃、县长上官亚强、县政协主席云三可为画册题词。画册共分“艰苦创业”、“科技兴农”、“情系乡亲”、“敬老孝星”、“劳动模范”、“人大代表”、“媒体报道”、“生活花絮”、“墨宝收藏”等栏目,共编辑182幅图片。是个人史料、也是新兴村的史料之一、是家庭档案、也是三原县图片档案之一。这本画册值得李老家庭珍藏,值得李老的亲朋好友收藏,也值得社会收藏,而且值得提倡,每个人得为自己建立档案,每个村、每个乡、县、市直到国家都该建立档案。一是为了记录历史,二是为了弘扬正气。

《李保全人生剪影》没有请名作家、评论家作序,李老知根知底的老友宋文凯、马崇义、张征为画册作序,序中详细介绍了咸阳市劳动模范李保全其人其品。

1939年8月,李保全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新兴镇新兴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苦难的童年和艰苦的生活,励练了他坚强的性格和百折不挠的毅力,也激发了他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强烈愿望。1969年,李保全带领村副业组100多人干建筑、机械加工、养猪等副业。当地群众磨面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苦心钻研,亲自设计,经过一百余次的拆装,率先在塬区土法上马将老式磨面机建造成塬区第一个升降式磨面机。1979年春,他倡议村上建一个砖厂并亲自带领村民上北坡,经过一年的苦战,3个罐罐窑建成了,在第二天开窑点火时,他被塌方的窑土埋没,人们将他从土扒出,他来不及喘息又组织人力进行抢修,终于建成了新兴塬上第一个砖厂。1984年3月当“三权”下放时,李保全毅然承包了村砖厂。他采取个人承包,效益分担的管理形式,强化企业管理,年产量从100多万增加到500万,十几年来每年给村上缴1.5万元,上缴税金100多万元,每年安置农村富余劳力100多人,每人月收入1000元,砖厂曾多次被评为先进企业。随着砖厂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若不进行治理砖渣和炉灰等就会造成环境污染,针对这个问题,他创造性提出及时清理砖渣填沟,上铺黄土造田,高处取土制砖,低处平整造田的改良方法,不仅没占国家一分耕地,还平整造田40多亩,绿化经济果林2000株。1996年秋季全省水土流失治理现场会在新兴村砖厂召开,国家水利部和省、市、县政府高度评价了李保全治理水土流失的事迹,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摄制组来新兴村砖厂采访。

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摆在农民面前。李保全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发展杂果,种植的五亩苹果树经过精心养护,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在李保全引导下,新兴的果业迅猛发展起来,果品远销海内外……2000年春季,李保全在县科技局的支持下,利用果树更新的枝条,变废为宝,又积极开发香菇新产业,宣传推广香菇栽培技术,以砖厂为中心培训科技示范40余户,辐射全镇,带动了全镇香菇生产发展。2000年4月17日,三原县香菇生产现场会在砖厂召开,命名新兴村建材厂为全县食用菌示范基地。2000年夏季,李保全投资16万元,多方筹措14万元,奋战40多天,在新兴塬上打成了深310米,出水量每小时20立方米的深井,解决了5000人的饮水问题,使400亩坡地变成水浇田。李保全和县农发办合作投资10万多元,兴建菌圃基地20亩,成为全县第一个个人投资兴建的小型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年产值10万多元。2002年,他又从外地引进秦川牛优良品种,带头青贮饲料养牛20多头,带动了[FS:PAGE]塬区畜牧业的发展壮大。

几十个春秋沧桑巨变,李保全仍吃穿俭朴,他带头为家乡公益事业捐资13万元,乡上修水站,他捐资1000元,乡上修乡环路,他捐资2000元。村上盖学校,他捐资数千元。谁家的地窑被水淹,谁的娃上学困难,那个五保户有困难,他都慷慨解囊,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他特别关注老龄事业,1997年他组织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村级老年协会,十几年来,每年春季组织全村100多名老人出外参观旅游,已走遍了八十多处旅游景点。1998年冬季买回电热毯,保温杯,亲手送到134位老人手中,累计出资10万多元。1999年新兴村老年协会被省老龄委、省老年基金会评为“先进老年协会”,李保全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十佳敬老孝星”,市老龄委授予“敬老爱星”。从1999年开始,李保全连续两届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委员、咸阳市监督员及县政府,县法院、县检查院,水利、土地、电力等局的监督员。2001年3月,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他真实地反映塬区人几十里拉水,祖辈吃窑水雨水不卫生,老百姓常生怪病的情况。不久,市上在新兴砖厂开会,决定县上解决33万元,市扶贫办拿40万元,市水利局拿60万元,让群众筹一点,14个村每人筹资20元,2001年9月底配套深井工程竣工,解决了新兴塬千百年来吃水难的问题。

《李保全人生剪影》画册记录并展示着李保全人生的风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2 19:46 , Processed in 0.078882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