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若星璀璨画龙桥 景美心美赏蒹葭——写给《文化艺术报》总编陈若星的一封信

2011-3-14 12:00| 发布者:| 查看:1885| 评论:0|原作者:程 翔|来自: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

 
 
文化艺术报社总编陈若星 (摄影 程 翔)
 
陈若星译著的《烈火与恐怖——拳王泰森内传》(21万字)
 
陈若星编著的故事集《没有讲过的故事》(30万字)
 
若星璀璨画龙桥,景美心美赏蒹葭。(书法)程 翔

程翔的文章配组照荣获第十届“新世纪之声·和谐中国”征评活动金奖。老一辈德艺双馨、功臣卓越的著名歌唱家王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程翔颁奖。
 
 
 
尊敬的陈若星大姐总编:

您好!

2008年12月6日,我去西安采访“贾平凹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表彰暨陕西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一转眼一年多了,虽然未再见到您,从《陕西日报》、《文化艺术报》和您的博客中一直关注着您取得的佳绩。

您是外貌洋气、内心善良、工作敬业的大姐总编辑。1998年2月13日,我采访过温家宝总理,您和温总理属于平易近人的人,是富有人格魅力的人。美的形式和美的风格包罗万象,我认为和善为人是和平年代,也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取向。温总理和您等是我的榜样。

是您的爱心和您人性化的理念及文学灵感,促使您第一次见到我,就把程翔与采写的大内容融合在一起了,后来又在《文化艺术报》上刊登我从基层发去的报道。一般说,男人的心胸似波澜壮阔的大海;而若星大姐用爱心包容着世界。陕西的经济发展缓慢,是正常的轮回运动,这是暂时的,陕西不仅仅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尤其是人文资源在全球该是储藏量最丰厚的胜地。天时地利人和,发展陕西一要靠拼搏,二要靠机缘,困难重重,但属于“龙抬头”的态势。各种人才都是宝贝,最需要象您这样博爱、多才、大气并甘愿为陕西文化架桥梁的人物!

向博爱、开明、民主的组织家们致敬!

本来,您和兄弟程翔一样,天然爱好文化艺术,逐渐步入到保护文化,发展升华到开发文化资源、珍爱、推举、包装文化人才——咱一朵两朵鲜花还不够漂亮,最美丽的人间天堂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这才是令人心醉的春天呀!

所以,大姐和兄弟程翔等属于一伙儿人,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化艺术的本身。所以,我太理解您虽然辛苦、忙绿,却快乐着。好多人的博客主要是记录、表现自我,点击“若星博客”和“程翔新闻博客”,好像是古都西安、古城三原的文化网站,当然是义务的发自内心的。市场经济有科学性、人文性,但对一个缺乏信仰的国度,市场社会容易助长人们的私欲,产生误导。我明确认识到,做一个奉献型的人才是人生最佳选择。象若星大姐一样,通过文化艺术的形式向社会和大自然奉献着博爱之心,反过来,您获得的更多,您会感知到,有无数象兄弟程翔这样的人,并不一定常常谋面的人热爱着您!赞美着您!学习着您!您通过媒体传播着绚烂的光芒!

林仑比我年轻四五岁,象我们这种冲着文学艺术到三原新闻中心工作的人,刚开始不适应。县委的青年人大部分的价值取向绝不是文学艺术,而是戴乌纱帽;比较之下,我等变成了弱势群体,生活待遇比人差不重要,精神上吃了不少苦。我鼓励着自己,也勉励着身旁爱好文化艺术的同事朋友,自然也就成了女小说家林仑的鼓手。那次会议回来,林仑又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种子的翅膀》。

我从小爱写作、画画,从部队回到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的故里,都不敢动毛笔写字,去年开始拿起了毛笔。庚寅年就要到了,为您写了副对联表示祝福:

若星璀璨画龙桥,

景美心美赏蒹葭。

其它两幅请转交给贵报摄影记者张静,记者许凯。

《文化艺术报》有您坐镇就够了,更多的事交给编辑、记者、别太累着了,多休息。

祝福您全家!

祝福《文化艺术报》同仁!

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三原 程 翔

2010、2、2[FS:PAGE]

 

主人公女作家陈若星简介

 

女作家陈若星,笔名蒹葭、阿星、雪星、雪浩。祖籍四川,1957年出生于西安。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学历。1982年陆续在《中国妇女报》、《广州日报》、《长江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女友》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90年代后,出版译著《烈火与恐怖——拳王泰森内传》(21万字)、《女性·职业·家庭》(22万字),以及故事集《没有讲过的故事》(30万字)、《夏花秋叶·若星报告文学作品选》(30万字)、《夏花秋叶·若星散文随笔访谈作品选》(30万字)、《日暮乡关》(电视剧)以及哲学、社会学、经济学论文与散文多篇等。她采写创作的新闻、文艺作品曾获全国和省部级特别奖及一、二、三等奖,先后荣获北方十五省(区)优秀图书奖、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优秀新闻奖;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百年三八·杰出女性”荣誉称号获得者。现担任文化艺术报社总编辑。

 

作者程翔简历

 

程翔,笔名蒙鸽,男,1960年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祖籍内蒙古武川县。跟随父母在驻河北、辽宁、黑龙江空军第三、六航空学院度过童年;在驻新疆哈密柳树泉空军第八航空学院子弟学校读书,到柳树泉兵团农场上山下乡,赴新疆库尔勒空军87493部队服役,退伍后安排于陕西省三原县税务局,调入县工人俱乐部搞美术创作和基层文化组织工作,进西安美术学院深造,到三原报社担任过记者部、编辑部、编采部、摄影部主任。

文章和图片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农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妇女报》、《团结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摄影报》、新西兰《华页》和《东方时报》、北京《海内与海外》、《百姓》、《中华儿女• 海外版》等报刊,并分别荣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油画、版画、书法参加省市书画展;1998年夏,日夜兼程赴湖北采访百年未遇的长江洪涝灾害。 1976年以来,坚持每天写日记,达千万字。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咸阳市地税系统摄影协会评委会特邀评委、三原县美术家协会顾问、三原摄影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三原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三原于右任书法学会副会长、香港书画研究院香港书画网艺术顾问、《三原收藏》报执行主编。在文学、哲学、美术、摄影、新闻、收藏方面均有成果,传略载入《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文学艺术家与文房四宝专家传集》和《陕西文化名人大辞典》等辞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2 19:39 , Processed in 0.091052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